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龍江一季度進口糧食近55萬噸 同期增長21.9%
2010-04-18 18:38:46 來源:東北網  作者:邵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18日訊 (記者 邵奇) 18日,記者從哈爾濱海關獲悉,今年一季度黑龍江省進口糧食54.4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21.9%;價值2.5億美元,增長32.6%;進口平均價格為450.6美元/噸,上漲8.8%。同期,黑龍江省出口糧食4.1萬噸,增長19.2%;價值0.2億美元,增長8.8%;出口平均價格為595.4美元/噸,下跌8.7%。

  進口止跌回昇,出口持續衝高

  1月黑龍江省進口糧食24.1萬噸,增長26.4%;2月回落至6萬噸,下降29.2%;3月漲至24.4萬噸,增長42%。1月黑龍江省出口糧食0.3萬噸,下降75.7%;2月出口0.8萬噸,增長43.1%;3月出口高達3萬噸,增長82.4%,創2009年以來新高。

  自美國進口近9成,對韓國出口超7成

  一季度黑龍江省自美國進口糧食47.9萬噸,增長13.3%,佔同期全省糧食進口量的88.1%;自巴西進口6.5萬噸,去年同期沒有進口,佔比為11.9%。同期,黑龍江省對韓國出口糧食2.9萬噸,增長31.9%,佔同期全省糧食出口量的71.2%。此外,對日本、俄羅斯聯邦和美國分別出口0.3萬噸、0.3萬噸和0.2萬噸,上述3國出口合計佔比為19.6%。

  一般貿易位居主導,邊境小額呈現降勢

  一季度黑龍江省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糧食54.4萬噸,增長22%,佔同期全省糧食進口量的99.9%;以邊境小額貿易方式進口0.02萬噸,下降35.5%。同期,黑龍江省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糧食3.8萬噸,增長21.1%,佔同期全省糧食出口量的93.5%;以邊境小額貿易方式出口0.3萬噸,下降2.8%。


  國有企業引領進出,私營企業表現低迷

  一季度黑龍江省國有企業進口糧食54.4萬噸,增長23.5%,佔同期全省糧食進口量的99.9%;私營企業進口0.03萬噸,下降95.6%。同期,黑龍江省國有企業出口糧食3.1萬噸,增長31.9%,佔同期全省糧食出口量的75%;私營企業出口1萬噸,下降6.6%,佔比為24.8%。

  進口大豆偏多,出口大米為主

  一季度黑龍江省進口大豆54.4萬噸,增長23.4%,佔同期全省糧食進口量的99.9%。同期,黑龍江省出口稻谷和大米2.7萬噸,增長28.7%,佔同期全省糧食出口量的65.9%;出口大豆0.9萬噸,增長1.4倍,佔比為20.9%。

  據海關人士分析,2009年下半年以來,伴隨世界經濟逐漸復蘇,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外部環境有所改善。國外客戶由『去庫存』轉為『補庫存』,農產品出口跌幅逐步收窄,企業出口訂單有所恢復。與此同時,我國於2009年7月1日起,取消小麥、大米、大豆等多項糧食產品的出口暫定關稅,商務部也放松了對糧食出口的配額管制。政策調整使得糧食出口成本降低,進而刺激了黑龍江省糧食出口增長。

  我國自2003年開始,已經連續6年實現糧食增產,人均糧食產量由2003年的333公斤提高到2008年的398公斤,累計增幅為19.5%,國內的糧食供求關系已出現轉變。另一方面,由於長期限制糧食出口,國內糧食價格普遍低於國際市場。2009年下半年,國內小麥和秈稻期貨價格分別比加拿大和曼谷期貨市場價格低750元/噸和1659元/噸。

  與小麥和秈稻不同的是,國產大豆深受『洋豆』排擠,貿易形勢異常嚴峻。目前,國內大豆市場進口依存度高達70%,國際大豆產業五大巨頭壟斷著我國80%的進口大豆貨源,其旗下企業壓榨能力已佔國內總能力的70%以上,並將觸角向大豆全產業鏈延伸。與此同時,國儲政策舉步維艱,最低收購價與進口大豆到岸價差持續拉大。目前,6月船期南美大豆到港完稅成本在3400元/噸左右,與國產大豆最低收購價差價已突破300元/噸,致使沿海榨油廠加快進口『洋豆』,而黑龍江、吉林等大豆產區壓榨廠也減少收購國產大豆,轉向加工『洋豆』以維持生存。

  為此建議:加大糧食進出口監測預警力度,科學調控糧食進出口規模和節奏,防止國內市場出現供求失衡;推廣應用先進科學技術,穩步提高糧食產量,保障國家糧食戰略儲備,著力降低生產成本,增強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完善國家存儲和補貼制度,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幫助國產大豆加工企業渡過難關;合理調控糧食種植面積和種類,促進耕地使用效益最大化;建立和完善國家糧食安全應急機制,維護國內市場糧食價格穩定,在引導和影響國際市場糧食價格走勢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