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0日訊 4月1日17時左右,七臺河市隆鵬煤礦一井發生透水事故。真實是新聞的生命。為了呈現給世人一個真實、完整的搶險救援過程,從事故發生到5名被困礦工成功安全獲救,我市宣傳部門領導和市內外的新聞工作者們共同度過了難忘的4天5夜。
連夜召開的宣傳會
在4月6日凌晨3時23分第一名被困礦工被成功救出前的大約7個小時,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李耀東在搶險救援現場連夜緊急召開新聞單位領導和參戰記者會議,進一步安排部署搶險救援宣傳報道工作。有著豐富宣傳報道經驗的李部長當即決定,如果被困礦工成功獲救,一定要在第一時間把這一事件宣傳報道出去。他統籌安排市內多家新聞單位,既要發揮各自媒體宣傳優勢,又要做到步調一致、資源共享、協同作戰。同時,他安排新聞單位要提前做好各項宣傳報道的准備工作。本報和七臺河新聞網之所以能在6日凌晨把被困礦工獲救的消息在第一時間報道出去,完全得益於緊急會議的貫徹落實。
記者母親的叮嚀
在事故搶險救援現場,新聞工作者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精神得以印證。在搶險救援的4天5夜裡,本報年輕的攝影記者周雪鋒白天黑夜守在救援現場連軸轉,社領導讓他回家休息卻被他幾次拒絕。5日上午,他被社領導『趕』了回去,可他只在家休息了幾個小時就又跑回現場。當晚,得知『被困礦工都活著』後,他興奮得一點兒睡意都沒了,時刻准備著拍下被困礦工獲救昇井的那一刻。原來,周雪鋒能在一線如此堅守,是因為有一個堅強的『後盾』,就是他的母親。聽說兒子參與的是被困礦工搶險救援的報道,母親考慮的不是自己的兒子,而是被困井下的礦工。她告誡兒子:『礦工沒救上來,你別回家。需要啥我給你送。』像周雪鋒一樣,七臺河人民廣播電臺的年輕女記者郭熒,連日來也是攆不走、換不動,一直堅守在現場,實在太困了,就蜷縮在一角打個盹兒,腦袋裡那根時刻准備衝出去的弦緊繃著,沒睡過一個安穩覺。電視臺的記者兩班倒,攝像機不離身,記錄下了全市上下奮力救援的感人場景。
新聞報道引起廣泛關注
由於我市在宣傳報道上部署周密,廣播電視臺、本報的領導都坐鎮一線指揮,新聞記者們搜集了大量鮮活的第一手資料,使我們的宣傳報道在第一時間推出後,受到了域外媒體的廣泛關注。除了中央電視臺、新華社、鳳凰衛視等域外媒體到現場采訪外,其他媒體采納的大部分是我市記者提供的素材。如6日凌晨3時40分被困礦工全部獲救後5個小時,當天的《七臺河日報》頭版便重點報道了礦工獲救的消息和圖片,引起了域外媒體的廣泛關注,紛紛打電話索要素材。次日,本報接著推出大型綜合報道《為了生命的承諾》。同時,《黑龍江日報》、《生活報》、《人民日報·海外版》等各大媒體及《人民網》、《新華網》、《東北網》等各大網站紛紛轉載編輯報道此消息。
有人評價說,我市在這次大營救中創造了奇跡。現在,也可以這樣說,面對這場突發事件,新聞單位在市委宣傳部的指揮下,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最終也取得了這場宣傳戰役的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