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4月28日訊 恆昌中學一級語文教師李海梅在接受采訪時說,語文是文理科學生都必考的。通過前兩輪復習的穩紮穩打,學生對於語文科目的各個考點及能力層級,試卷的結構、題型都已了然於胸。在這一階段,學生對語文這一學科應該沒有太大的心理負擔。因為知識上已沒有什麼盲點,只需在最後階段不斷鞏固基礎、訓練答題技巧、補好漏洞就可從容上場了。
第三輪的復習中,學生應該側重以下三個方面:
1、基礎問題一天都不能放松。病句、成語、銜接、古詩文背誦等常規題型容易遺忘,要常抓不懈,要繼續用小塊時間(如早讀,課前5分鍾)天天訓練。
2、綜合模擬每周一套卷。模擬訓練能讓學生熟練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並能提昇解題速度,促使學生學會合理安排答題時間。教師講解要區別於二輪專題復習,速度要快,針對性要更強。要把各種題型的解題關鍵壓縮到最簡、最精。
3、加大語言表達題的訓練力度。語言表達題這一題型在前邊兩輪復習中一直沒有集中訓練。因為這種題的題材來源十分廣泛,題型也五花八門,且年年都有花樣翻新,所以我們刻意把它壓後。但這段時間,各地的模擬題紛紛出爐,信息也更廣,教師可選編一些新穎別致、代表性強的題目(如:頒獎詞、新聞評論、公益廣告詞等)來做集中練習。其目的有二:一是讓學生開拓眼界,多見世面,以訓練平穩、自信的應試心理。二是強化學生的審題能力。因為這種題型的根本要求就是按要求說話,學生在應試時只要心態平穩,審題細致,看清要求,話就不難說了。
此外,作文是語文試卷中分量最大的一個題目,也是學生最重視的,尤其到了衝刺階段,學生更是恨不能找到靈丹妙藥,一下子把自己的作文水平提上去。這時有兩個因素容易影響學生,一是近幾年的高考滿分作文的出現,二是高考作文評分標准中『新穎』這一要求。以上兩個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一個暗示,與眾不同似乎是拿高分的一個秘訣。有很多學生就斷章取義地理解,然後生硬地去學習,刻意地在立意和寫法上求新奇,以至於一些人劍走偏鋒,會寫出跑題、偏題,或形式怪誕、不知所雲的文章來,結果當然是適得其反。
針對這種危險,我的應對措施是,嚴格要求學生寫規范作文。要讓學生抓住材料最常規、最集中的寓意立意;按照最原始,最常見的結構形式布局安排;用最真摯的情感,最自然的語言表達。這樣寫出來的作文就是所謂的保險作文。這些要求對於寫作基礎較好的學生要放寬,因為這樣會存在壓抑個性的危險,但對於大多數學生而言,等於給他們一個法則,可防止作文出現大的閃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