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黑河
搜 索
黑河早市『舊貨市場』掃描 市民期待規范
2010-04-28 16:32:13 來源:黑河日報  作者:張立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黑河4月28日訊 4月24日清早,『突突突』,一輛三輪車從愛輝區幸福鄉小黑河村開出來,一溜煙兒地奔往街裡。開車的人叫鄭士芳,今年61歲。他此行目的地是文化街早市的西段,用他的話講一個『淘寶』的地方。其實,鄭士芳的三輪車上,也有不少『寶貝』:舊嬰兒車、舊電炒鍋、五金、碟片、塑料壺……他就是去賣『寶貝』的。

  在文化街早市,像鄭士芳一樣,每天去擺攤兒賣舊貨的人越來越多。他們聚集在早市的西段,頗具規模。這些舊貨攤兒,引起了記者的關注。

  早市上的舊貨攤兒

  記者一邊幫著鄭士芳卸貨,一邊和他閑聊。『舊貨攤兒出現多久了?』記者問。

  『不知道,有早市的時候就有了。』老鄭大手一揮,指著早市的西段,『你瞧瞧,現在大概有五六十家了。』

  說話間,幾名顧客圍了上來,討價還價。兩名小伙子各挑了一沓碟片,5元錢。

  記者納悶,在市區商場數量和規模日益膨脹的今天,這些舊貨,咋逐漸成了一些人的『新寵』?

  『舊貨攤兒的東西,可謂五花八門。大到自行車,小到一個碗、一個勺,無論新舊,都能買到,價錢相當便宜。』老鄭看出記者的疑惑,解釋說『,所以,舊貨攤兒生意好著呢。你看對面那位,在俄羅斯一條街有一間俄貨店,還在這兒賣舊貨呢!』鄭士芳說的人叫王利,已經賣了三四年舊貨。

  一提舊貨攤兒,許多人會想,舊貨攤兒就是賣舊貨的。實際上,舊貨攤兒也有新貨。王利隨手拎起一臺絞餡機,告訴記者『:這是我批量進的,在商場不下100元錢,這裡50元錢就賣。』

  在這些賣舊貨的人中,81歲的於義,是其中年齡最大的,家在市區水產橋附近,每天騎著三輪車來往於家和市場。『舊貨攤兒的貨源,一是自家閑置的舊貨,扔了怪可惜,就拿出來賣了;二是一些動遷戶,沒有帶走扔下的一些物品;三是騎著三輪車回收的舊貨,以舊電器為主;四是一些商店的庫存需要處理,大部分是新的。』於義老人笑瞇瞇地說。

  讓人心存顧慮的『寶貝』

  在記者采訪的時候,來舊貨攤兒『淘寶』的人絡繹不絕。但是,也有不少人,對舊貨攤兒的『寶貝』心存顧慮。衛不衛生?質量如何?出現問題的話找誰?……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這些鍋啊碗啊曾是誰的,有沒有消過毒。』賣舊貨的謝慶友坦誠地說。在距離他不遠處,一位賣舊衣物的大姐姓單。記者翻了翻她賣的衣物,大部分有污漬和異味。『嗆鼻子啊,經過消毒處理了嗎?』記者問。

  單大姐笑了:『有味兒?回家洗洗不就沒了!』看著一些舊貨攤兒上的過期藥品、過期食品、舊衣服、舊鞋子甚至性用品等等,記者皺緊了眉頭。

  看來,舊貨來源的不正規,衛生不達標,質量評估體系未建立等問題,是造成顧客對於舊貨攤兒的『寶貝』心存疑慮的主要原因。

  期待規范的『舊貨市場』

  『舊貨有它的消費群體,馬路舊貨攤兒當前已經阻礙了舊貨業的發展,黑河需要規范化的、大型的舊貨市場。』賣舊貨的李寶玉的話,發人深思。李寶玉經常出差,曾考察過其它城市的舊貨市場。李寶玉說:『一些城市舊貨市場的發展規劃工作,是由政府來完成的。如沈陽、哈爾濱等地,因為有政府的關注和規范,舊貨市場人氣鼎沸,紅紅火火。』

  采訪中,還有一些業內人士提出以下觀點:黑河舊貨市場的發展前景不錯,但發展過程,需要政府的扶持和鼓勵。舊貨市場涉及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關系民生,還需要政府的關注和規范。規范舊貨市場,制定相關法制、法規,加強管理,纔能保證黑河舊貨市場的真正繁榮。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