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9日訊 都說春雨貴如油,連續下了兩天的春雨,非但沒讓人們感到喜悅,反而感到陣陣恐慌,恐慌的原因來自於一則瘋狂散播的消息:冰島火山灰飄到我市,降雨呈酸性,淋到皮膚上會致癌!不明真相的人們,開始以訛傳訛。隨著時間的推移,傳的人越來越多,相信的人也多了起來!
為了弄清事情真相,記者采訪了環境、氣象、醫療等方面的權威專家,專家們從科學的角度進行了分析。
坊間風傳酸雨來襲
4月27日、28日,我市迎來了兩天的降水天氣,然而這幾場原本普普通通的陣雨,卻給市民帶來了恐慌,人們神情緊張地相互轉告:這場雨十分危險,如果淋到可能危及生命,而那些不小心已經淋了雨的人聽說之後,顯得不知所措。
一時間,市民議論紛紛,『聽說了嗎?今天這場雨是強酸雨,750年一遇的。』 『淋到的話會得皮膚癌!』 『怎麼辦啊?下雨的時候我還在路上,車淋了雨會生鏽嗎?』
『從今天到28號,請大家不要淋到雨。750年一次的酸雨,被淋到後患皮膚癌的幾率很高。因為歐洲的一個火山大爆發,向高空噴發了大量硫化物,在大氣層7000米至10000米的高空形成了濃厚的火山灰層,強酸性。請大家注意,把這個信息轉發出去,關愛每一個身邊的人……』
目前,這則消息還在互聯網上快速傳播,聯想到近日引發全球關注的冰島火山爆發,許多人頓感這一消息有憑有據、言之鑿鑿。
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許多論壇、聊天室、QQ平臺以及個人博客都在爭相轉發這個消息,而這幾天大慶下了一場陣雨之後,更有許多市民不約而同地收到了同樣內容的手機短信。
讀者齊女士則告訴記者,她在收到短信後不僅立刻轉發給了好朋友,而且還馬上給外地的親屬們撥去了電話,了解那裡是否下雨,囑咐他們一定要小心,千萬不要淋到雨。
市民疑惑雨具暢銷
記者采訪中得知,關於致癌酸雨的傳言,讓最近買雨衣的顧客明顯增多。
采訪時,在經七街的慶客隆超市裡,一位正在挑選雨衣的女士說:『朋友說最近下的雨都是酸雨,讓我注意別淋到身上,我本來一直打傘,今天聽她的建議來買件雨衣。』這位女士還告訴記者,她的丈夫和單位同事也收到了同樣內容的短信,雖然難辨真假,但還是小心為妙。一名學生家長聽到記者的談話,走過來問酸雨的消息是真是假,他告訴記者,他讓自己的兒子把傘常備在書包裡,並告訴他無論雨多大都要打傘回家。
記者來到某高校,向大學生們詢問有關酸雨的情況,一些大學生就先告訴記者關於酸雨的傳言。『我們很多同學都在網上看到了,這場雨下得很令人害怕,我們宿捨的幾個人只要一下雨就不怎麼出門了。』一名英語專業大二的女生對記者說。她還補充道,『聽說淋了酸雨還會傷害皮膚。』而另一名漢語言文學專業大三的男生則對記者說,他在網上看到了酸雨的消息,但也聽到不少同學對此進行闢謠。『我們班一個同學說他拿PH紙測過了,沒問題。但因為我們都是文科生,他說話沒人信。』他笑著告訴記者。
記者在采訪中還發現,也有少數市民對這一消息不以為然。市民陳先生說自己收到這條短信後只是草草地看了一眼就刪掉了。『那是冰島的火山,多遠的地方,能影響到我們大慶?不可能,這消息太假了!』陳先生說,這些年手機不斷收到各種稀奇古怪的廣告和詐騙短信,他早已經見怪不怪了。
專家闢謠未下酸雨
酸雨降臨我市是真的嗎?為了求證,記者找到環保部門和氣象部門的專家,對此事進行進一步了解。
據大慶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齊剛介紹,大慶無論是以前還是最近兩天,都沒有下過酸雨。數據測得降雨的PH值都在7左右,屬於中性,而降雨的PH值小於5.6纔能算酸雨。
據了解,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在我市布了三個監測站,分別在大慶石油管理局供水研究所、建設大廈和大慶水庫。3個監測站逢雨雪必測,時刻觀測雨的情況,如果有酸雨出現,就會上報給上級部門,並提前通報市民,做好相應的防護准備,所以,市民大可不必擔心。
另外,酸雨確實對人體的健康有影響,但影響遠沒有傳言說得那麼重,滴到身上就會得皮膚癌,它的影響沒那麼直接。
齊剛說,由於酸雨本身有腐蝕性,主要對建築物和金屬類物體具有破壞性,但對人體健康方面的影響是潛在的,一次兩次不能產生太大的影響,只有長期生活在酸雨的環境中,纔會對人體的呼吸道和皮膚產生刺激,引起皮膚病。並且,即使PH值小於5.6的酸雨,滴在衣服上也不會把衣服燒個洞,在南方酸雨經常出現,所以,市民沒必要過於恐慌。
與此同時,氣象專家說,由於我們距離冰島非常遠,即使有火山灰隨大氣環流漂移到這裡,也都是微米級的物質,而且只會停留在平流層,不會造成酸雨。
另外,火山灰擴散有好幾個路徑,並在輸送過程中繼續擴散,這樣隨著輸送距離延長,擴散范圍越大,濃度也越低。
大慶市中醫院皮膚科張書軍告訴記者,火山灰的成分和皮膚癌之間沒有必然聯系,所以『火山灰形成的酸雨能導致人患皮膚癌』的說法不科學,也沒有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