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6日,記者從省政府召開的全省防震減災工作會議上獲悉,目前全省已圓滿完成數字地震觀測網絡建設。在今後3年裡,棚改房、廉租房和新建工程的設計實施都要充分考慮抗震能力,新建學校、醫院應按照高於當地房屋建築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設計和施工。
棚改房和廉租房
要達到抗震要求
目前,我省共有地震監測臺站35個,前兆臺站22個,強震動觀測臺8個,地震信息網絡節點22個,全省地震臺網地震監測能力達到3.0級,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監測能力達到2.0級,部分主要城市可達1.5級。
為提昇地震監測預測基礎能力,省政府決定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兩個薄弱地區開展深井地震臺網建設項目,同時推進『地下搞清楚』工作,完成哈爾濱、大慶、鶴崗、黑河等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的地震活動斷層探測和地震危險性評價工作,指導建設工程規避斷層和沙土液化區。目前,哈市已率先開展地震活動斷層探測工作,一期工作已完成,二期工作正在籌劃之中。
省地震局黨組書記、局長孫建中表示,對於地震預報,國家實行統一發布制度,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向社會散布地震預測預報意見和評審結果。
今後3年,省委、省政府將計劃進行城市棚戶區、煤礦棚戶區、林區棚戶區、墾區危舊房、廉租住房的改造和新建工作,總量近1億平方米,同時改造泥草房66萬戶。在各項工程設計和實施中要充分考慮建築物的抗震設防問題,各級建設、地震等部門要加強技術指導和檢查工作。
新建學校抗震度
應高於當地民房
省政府提出的關於繼續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意見(草案)規定,新建重大工程、生命線工程、可能產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工程,必須依法開展地震安全性評價,嚴禁在地震斷裂帶上規劃建設城市新區、學校、醫院和重要基礎設施。重大建設工程和可能發生重大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應當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進行抗震設防。
著力加強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抗震設防,新建工程應按照高於當地房屋建築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設計,采取有效措施,增強抗震設防能力。
推進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各地相關部門要結合廣場、綠地、公園、學校、體育館等公共設施,依法規劃設置地震應急疏散通道和應急避難場所,統籌安排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必需的交通、供水、供電、取暖、排污、物資儲備等基礎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