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七臺河
搜 索
讓七臺河人民生活得越來越富裕幸福美好有尊嚴
2010-05-07 12:26:31 來源:七臺河日報電子版  作者:張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7日訊 『我們要以貫徹省委全會精神為新起點,全力做好民生工作,讓七臺河人民生活得越來越富裕、越來越幸福、越來越美好、越來越有尊嚴。』市委書記杜吉明在5月5日召開的市委七屆九次全會上的鏘鏗話語,如同撲面而來的浩蕩春風,吹醒了沈睡的大地和冰封的湖水,吹活了全市人民渴盼發展和富裕的心田,點燃了全市人民乾事創業的火熱激情,激勵著全市92萬人民以冬奧冠軍精神在推動『358』跳躍式發展的大潮中弄潮鼓浪,不斷創造事業的新輝煌,不斷譜寫改善民生的新篇章。

  早在2008年2月4日,新任市委書記杜吉明在全市領導乾部大會上就曾莊嚴承諾:抓住第一要務,推進科學發展,重視民生問題,讓老百姓說共產黨好。

  改善民生的強烈願望,成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做出重大決策時的『風向標』。於是,改善民生一直成為主旋律,『358』跳躍式發展規劃也因此把堅持以人為本、解決民生問題作為戰略重點擺在突出位置。

  全省率先實現城鄉一體化,不僅響徹龍江大地,而且花開有果,芬芳農家院。

  受益的35萬農民做夢也想不到一夜間他們變成了擁有土地的城裡人,吃『鍋』望『盆』的夢想竟成了現實。統一了城鄉低保標准,各級財政增加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422萬元,農村低保每月每人均補差由47元增加到95元,1.3萬農村低保對象受益;統一復員軍人補助和烈屬撫恤金標准,1157個農村在鄉老復員軍人補助標准每月提高90元,農村烈屬撫恤金每人每月提高228元……去年圍繞推進城鄉一體化市本級財政投入資金18700萬元,全年市直投入規模達到9000萬元左右。想想杜吉明代表農民感謝為推進城鄉一體化做出貢獻的有關部門同志而深深鞠下的一躬,想想『八個統一』給農民帶來的實惠,哪一個受益的農民會忘記,難怪他們都說共產黨好。

  在全省率先建成國家園林城市,靠的是經濟發展實力,為的是讓人民群眾生活的環境更美好、心情更舒暢、身體更健康。

  去年的全民綠化活動月中,杜吉明親自到勃利縣大四站鎮吃住在農家,和農民商量措施辦法,『反租倒包』的辦法破繭而出,將林權歸農民所有,政府補貼樹苗款和人工費,多年來公路兩側綠化用地難的問題終於得到解決。

  去年全市用於山水園林城市建設的資金近6億元,其中園林綠化資金近4億元。

  建設國家園林城市,種下的是棵棵綠樹,長出的是張張笑臉,受益的是老百姓。去年全市新增綠地面積近300公頃,城市綠地面積達2175公頃,建成區綠地率達34.86%,綠化覆蓋率達38.32%,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0.94平方米,三項重要指標均超過國家園林城市標准。天天到仙洞山環山路運動的楊先生掏出心窩話兒:遇到了乾實事的好領導,天天運動時走在白色的水泥路上、陶醉在兩邊的綠色中,生活在七臺河真好啊!

  為治理桃山水庫,讓全市人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健康水,面對拆除非法建築的重重阻力,杜吉明不怕得罪少數人,曾這樣大聲疾呼:我個人不圖名不圖利,也不怕什麼,我就是要替七臺河的老百姓把這個飲用水源問題解決好。如果解決不了我就辭職。在這樣的強硬態度下,桃山水庫附近的56處非法建築全部被拆除,喝上放心水的百姓們都念著共產黨的好。

  農村泥草房改造、城中村改造、棚戶區改造、環境整治、公立醫院試點……七臺河的百姓在發展中得到了實惠,在變化中看到了希望,改善民生成了市委、市政府領導們的『永恆追求』。

  盡管我市在改善民生方面喜結碩果,但是,發展沒有止步,改善民生沒有窮期。5月5日上午,市委七屆九次全會隆重召開,杜吉明在會上代表市委常委會作的《進一步加強改善民生工作,更多更好地造福全市人民》重要講話,如同巨石落入全市人民的心海,激起浪花朵朵、期盼漣漣,進一步改善民生工作的進軍號再次吹響。


 

  《中共七臺河市委落實省委〈關於進一步加強民生工作的決定〉的實施意見》正式出臺,十個方面36項民生任務,成了全市人民的最美期盼。

  創業之門向全市人民敞開:不久將制定下發《全民創業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地放寬准入、降低門檻,新辦企業允許以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作為出資方式,允許以家庭住所、租借房、臨時經營點作為創業場所,對下崗失業人員、退役士兵、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給予減免稅費、社會各險補貼、小額擔保貸款等扶持。到2012年,新增城鎮就業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

  困難群體就業之路越來越寬: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動員機關事業單位和黨員乾部與就業困難對象結成幫扶對子,開展就業專項援助活動等,力爭3年內安排困難群眾就業5000人。

  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完善覆蓋城鄉的養老保障體系、建立健全醫療保障體系、完善失業、工傷、生育保障體系、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加強文化體育建設、優化城鄉人居環境……與民生密切相關的一樣都不少,目標誘人,前景廣闊。

  再好的目標,如果不去努力實現,也只能是水中月、霧中花。再好的目標,如果沒有經濟發展作支橕,也無法真正實現。

  從提出『358』規劃到提出木制品產業新『一號工程』到提出加快資源型城市轉型,市委在事關七臺河長遠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時刻做出的科學決策,既保持了連續性,又有所創新和發展,把七臺河不斷引向更寬更廣更大的發展新天地,為七臺河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進一步改善民生提供了空間和最大可能。

  36項民生任務凝聚著市委和市政府一班人的心血和智慧;36項民生任務,成了各級黨委、政府以及各部門、單位共同努力實現的目標;36項民生任務成了全市人民的美好期盼。

  精神對物質的反作用是巨大的,有了戰無不勝的冬奧冠軍精神,沒有什麼是我們解決不了的、沒有什麼是我們做不好的、沒有什麼是我們乾不成的。學習冬奧冠軍精神最現實的就是要合力推動『358』跳躍式發展,全力抓好改善民生工作,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尋常百姓家。

  『桃山區要發揚冬奧冠軍精神,今年將繼續在改善民生方面加大投入,造林綠化改善居住環境,推進城鄉一體化,把農民向城鎮集中,加大公共設施和社會事業改造建設力度,把桃山區建成最適宜人居和發展的城區……』

  『新興區一定結合區情實際,把市裡確定的民生項目一個個對接好,發揚冬奧冠軍精神,實實在在改善民生,讓老百姓真正受益……』

  『茄子河區要發揚冬奧冠軍精神,從就業、教育、醫療、衛生、住房等幾個方面入手,加大投入,解決好民生問題,讓老百姓真正得到實惠……』

  『勃利縣要發揚冬奧冠軍精神,繼續加大項目建設力度,解決富餘人員就業問題;繼續加大城市建設力度,打造適居城市環境;繼續加大力度,改善醫療環境……』

  桃山區、新興區、茄子河區、勃利縣、種畜場主要領導參加分組討論時紛紛就改善民生亮出底牌,讓人聽後振奮,看後興奮,眼前一亮,心中渴盼。

  『四個試點市』的爭取以及種畜場和長興鄉的劃歸,可以說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爭搶來的,這些成了七臺河跳躍式發展的『加油站』和可持續發展的『後花園』。進一步加強民生工作,仍然需要這種『爭搶意識』,仍然需要這種『拼命三郎精神』,只要全市上下一心,像經營家庭一樣抓好民生工作,像關心孩子成長一樣關心困難群體,我們有理由相信,市委書記杜吉明提出的『讓七臺河人民生活得越來越富裕、越來越幸福、越來越美好、越來越有尊嚴』的目標一定會早日實現!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