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7日訊 『我孫女又犯病了,每次都需要坐車到外村去打針,總這麼折騰也不是個事兒啊,什麼時候我們村纔能有衛生所呢?』今年24歲的鍾勝楠是陽明區鐵嶺鎮北岔村村民,患有先天性心髒病,這幾天她又犯病了,每天都需要乘車到青梅村衛生所去打針。看著孫女一邊日夜忍受著病痛的折磨,一邊還要每天都承受舟車勞頓之苦,爺爺鍾生學心疼不已,希望村裡盡快成立衛生所的念頭再次湧上腦海,想來想去他拿起電話,向晨報求助。
無處求醫村民病情被耽誤
北岔村位於陽明區鐵嶺鎮,分上下兩屯,兩屯之間相距十幾裡路。上屯設有衛生所,上屯村民都在屯裡的衛生所看病。1978年到2000年之間,下屯也有衛生所,2000年村醫外出謀生,衛生所無人經營,村民看病成了難題。
鍾生學告訴記者,村裡沒有衛生所給村民們帶來了很大的不便,有不少村民都因此而耽誤了治療。2006年的一天,村支書晚飯之後突然昏厥,當市第二人民醫院的救護車趕到北岔村時,村支書已經身亡,醫生稱是突發心髒病,如能及早就醫也許還有救。
62歲的劉恆夫是村民代表,大約一個月前,劉恆夫患上了肺炎,到市第一人民醫院住了9天院,臨出院前大夫叮囑他要常到衛生所檢查,最好每天都去輸液,穩固病情。可村裡沒有衛生所,要輸液就得每天乘車趕到青梅村,劉恆夫一狠心就一口氣買了夠吃一年的藥,僅靠藥物維持,在家休養。
『要是有村醫就方便多了。』劉恆夫說,村民們都很擔心,小病還可以吃藥維持,要是大病急病就會耽誤治療時間。現在北岔村下屯100多戶村民看病都要到上屯去看,或者乘車到青梅村衛生所,兩地都要走十多裡路,村民們熱切盼望能有自己的衛生所。
村小人窮村民賒黃五個衛生所
村委會主任邢雙林介紹說,北岔村是全市有名的貧困村,下屯人口比上屯多出兩倍,下屯近130戶住戶中就有40多戶低保戶,人均地少,村民的家境普遍不如上屯。以前,兩屯的衛生所都是私人開辦的,上屯人收入多,衛生所能夠維持。下屯原有村醫是村裡出資送到鐵嶺鎮醫院進修的,可是村民沒錢看病,經常到衛生所賒賬,有人一回就賒下一年的藥,衛生所最終無法維持,村醫也離開了北岔村。
1978年到2000年,共有5個衛生所被村民賒黃,村醫都外出謀生了。邢主任說,村裡沒有財力成立衛生所,即便成立了也養不活,而鄉村醫生需要一定資質,鎮醫院曾打算為村裡下派村醫,可是沒人願意來。
陽明區衛生局副局長鄭紅說,北岔村已經和大青背村合並為一個行政村,大青背村原有的兩名村醫一直都兼職北岔村村醫,國家對一個行政村只發放一份補貼,兩名村醫的收入很少。2007年末,區衛生局下派其中一位到北岔村下屯任村醫,由於北岔村路程較遠,村醫前去給村民看病還要自己掏路費,這名村醫表示不願意擔任北岔村村醫。
據悉,4月中旬,陽明區衛生局與鐵嶺鎮醫院曾研究解決北岔村村醫問題,最終決定大青背村的兩名村醫每人到北岔村下屯兼職一個月,由村裡承擔來回路費,解決北岔村下屯村民看病難的問題。由於前一段時間,其中一位村醫有病了,另一位在大青背村任職。
鐵嶺鎮醫院周院長表示,村醫病治好後,就按上述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