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9日訊 由於近期天氣多變,氣溫起伏較大,原本多發於秋冬季節的兒童肺炎病例今春明顯增多。據市兒童醫院統計,近期該院門診量驟增,八成以上患兒均是上呼吸道感染,其中五成以上患兒被診斷為肺炎。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有160萬人死於各種肺炎球菌疾病,其中5歲以下兒童佔100萬。在所有可通過疫苗預防的疾病中,肺炎球菌疾病是導致全球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首要病因,濫用藥物和醫療知識的匱乏成為致病的重要因素。
肺炎春來襲家長需警惕
兩歲以下兒童是肺炎『重災區』
兒童肺炎中,肺炎球菌是主要致病菌,約一半嚴重的兒童肺炎均由肺炎球菌引起,哈市兒童醫院兒內科副主任張紅艷特別提醒,2歲以下的嬰幼兒因缺乏相應抗體,是該疾病的『重災區』。
記者在兒童醫院兒內科候診大廳看到,帶孩子前來就診的家長擠得滿滿當當。這些孩子年齡多在3歲以下,有的被父母抱在懷裡,有的坐在座位上,但大都被捂得嚴嚴實實,多數在不停地咳嗽。在急診室,兩位老人分別抱著一名嬰兒,一問兩個孩子是表兄弟,一個差兩個月一歲,另一個僅出生6個月,小哥倆體溫偏高,臉蛋紅撲撲的,不停地咳嗽,醫生診斷有明顯的肺炎癥狀。隨後,兩位老人心急火燎地抱著孩子去做檢查。
據介紹,兒童肺炎一般多發於秋冬季,但今年春季由於天氣『反復無常』,出現明顯增多趨勢,肺炎雖無強烈的傳染性,但當孩子免疫力低下時,也會由於細菌感染而患病。據介紹,約1/4健康兒童的鼻咽部攜帶有肺炎球菌,一旦孩子抵抗力下降,肺炎球菌就有可能會乘虛而入,引發各種嚴重的疾病。
抗生素耐藥性高接種預防更重要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約有70-100萬5歲以下兒童死於各類肺炎球菌疾病,相當於每分鍾有1-2名兒童被肺炎球菌疾病奪去生命;而在亞太地區,每分鍾就有約1名兒童死於肺炎球菌性肺炎。
據介紹,治療肺炎主要用抗生素,但在近20年的研究中,隨著抗生素的大量廣泛使用,醫療工作者發現肺炎球菌疾病的耐藥性不斷地增加。尤其是青霉素、紅霉素等耐藥性如今已增加到80%-90%,使得耐藥的肺炎球菌更容易生存,出現了臨床一線醫生面對疾病無藥可用的局面。更令人擔懮的是,鑒於肺炎球菌對抗生素的高度耐藥性,如發生治療方法不恰當、效果不徹底的情況,則可能引發肺炎球菌肺炎、敗血癥、腦膜炎等疾病,會給寶寶的健康帶來嚴重損害,甚至導致死亡,治愈後往往也會造成很多後遺癥。
面對治療窘境,相比於患病後的被動,積極主動預防纔是最好方法。張紅艷說,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是花大量錢治病,卻不重視疾病預防。大家一定要轉變觀念,從預防著手。『在我接觸到很多成人的哮喘、支氣管擴張疾病等案例中發現,相當大一部分病人,特別是哮喘病人,都是在小時候患病而沒有及時醫治,長大了變成頑固的病狀。』因此,注射疫苗對有效預防孩子肺炎球菌疾病十分重要。
做好預防家長注意七項工作
張紅艷講到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容易引起肺炎的兒童最常見疾病,做好預防極其重要。她向家長介紹了幾種最基本的預防方法:
———讓孩子加強鍛煉:鍛煉可以增強兒童適應外界環境變化的能力,增強體質預防疾病,促進健康。要讓孩子多到戶外活動,利用戶外較低的溫度作為刺激因素鍛煉身體的耐寒力,使兒童能迅速適應外界氣溫的變化。
——家中開窗通風是防病的好方法:冬春季節病毒是常見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如鼻病毒,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它的生存是通過病人和帶病毒者的咳嗽、打噴嚏等的飛沫直接進行傳播,尤其在不通風的人員較集中的地方及室內,易引起傳染。因此開窗通風,經常保持室內的空氣新鮮,能起到很好的防止傳染的作用。同時新鮮空氣亦能促進代謝,增強體質,起到防疾作用。
———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呼吸道感染,除通過飛沫直接傳染外,有些病原通過呼吸道的分泌物傳染到手、再傳染到環境,痰液的塵埃也可以間接傳播給周圍的人群引起得病。因此,要保持手的清潔衛生,養成洗手的習慣,注意公共衛生,不隨地吐痰,同時要注意孩子生活規律,使身體處於良好狀態,有利預防疾病。
——注意孩子的營養和飲食平衡:營養是兒童生長發育及健康的必要基礎。兒童要長得好,首先需要產生能量的蛋白質、脂肪和糖三大熱能營養素。在兒童飲食安排上不要偏食,應粗細、葷素搭配,品種多樣化。這樣既保證了生長發育的營養素,同時也提供了必需的維生素,增進了健康,提高了預防疾病的能力。
———寶寶要積極參加預防接種:在我們生活的周圍環境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用肉眼看不見的病原體,極易侵入到人體內,引起嚴重的疾病,甚至危及生命。為預防這些疾病發生,醫學家研究成功的疫苗,可以起到預防作用。
———疾病流行期間要盡量少帶孩子去公共場所:在人群擁擠或人員集中的場所,由於空氣不易流通和污染,人的相互直接接觸機會明顯增加,衛生環境較差,呼吸道感染較易傳播,尤其是在呼吸道感染高發期更是如此。因此,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間避免去公共場所和人員擁擠的場所以減少被傳染的機會。
———及時帶孩子就醫:發現孩子體溫持續在38℃以上、2-3天不退、咳嗽、食欲差、精神不佳時,應及時就診,以使疾病及早控制,避免嚴重後果,並避免傳染他人,減少流行的機會。此外,家長應加強對常見病的認識,增加相應的知識。孩子若有營養不良、佝僂病、急性腹瀉及貧血等疾病時,就要及時診治,因為這些病癥極容易導致呼吸道感染疾病。
背景新聞
中國首部針對特定細菌所引起的兒童感染性疾病防治指南———《兒童肺炎鏈球菌性疾病防治技術指南》日前發布。目前,肺炎球菌疾病已成為全球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每年有160萬人死於各種肺炎球菌疾病,其中5歲以下兒童佔100萬人。90%以上的死亡病例在發展中國家。在所有可通過疫苗預防的疾病中,肺炎球菌疾病是導致全球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首要病因。肺炎球菌疾病給兒童尤其是2歲以下嬰幼兒的健康帶來嚴重威脅。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肺炎球菌疾病的監測、疾病負擔研究及接種預防等方面尚存在差距。公眾尤其是廣大兒童的家長對肺炎的認識嚴重不足,甚至部分醫務人員對肺炎球菌疾病的認知也不夠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