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3月份以來,全省范圍持續降水多,氣溫低,回暖晚,農時嚴重拖後,4~6日,全省出現一次較大的降水過程,導致春播生產面臨著更加嚴峻的形勢。7日,黑龍江省委書記吉炳軒專程到受災害天氣影響嚴重的產糧大市綏化檢查春播生產工作,他強調,要全社會動員起來,針對可能出現的天氣情況,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搶耕搶種,日夜突擊,堅定信心,立足抗災奪豐收。
截至5月6日,全省完成旱田播種5557萬畝,僅佔旱田面積的32.8%,整地播種進度明顯慢於去年。氣象部門預報11日前大部分天氣仍將是持續低溫多雨,將給農業生產造成更為嚴重的威脅。面對嚴峻形勢,綏化市綜合運用多種措施,大棚玉米集中育苗已經達到50多萬畝,還引導農民利用房前屋後扣棚育秧。為搶奪農時,北林區綏勝鎮勝利四村興建了10棟大棚,進行玉米集中育苗,搶出積溫250~300度。吉炳軒同志進入大棚,看到玉米苗已經三葉一芯,苗情長勢良好,非常欣慰。他詳細詢問了一株玉米苗的成本,一棟大棚能滿足多少畝地用苗需要等情況。當地乾部介紹說,一株成本一毛二,可滿足80畝地大田移栽需要。吉炳軒說,一畝地增加成本四百多元,還是高了點,而且只能人工栽植,科技部門要繼續研究,爭取能降低成本,還要能適宜機械作業,提高效率。今年春季,老天不幫忙,我們就要像勝利四村這樣,采取大棚玉米集中育苗、催芽種植等措施,積極主動地搶農時、爭時間,努力把各類作物播種在適宜期,盡最大可能減少自然災害等不利因素造成的損失。
慶安縣久勝科技園區是綏化200萬畝水田農業開發示范區項目,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統一選種、統一購種、集中芽種。科技園區通過兩段式育秧,無償為農戶提供好苗壯苗和農業技術服務,大大提前了插秧期。來到水田插秧現場,看到插好的一行行秧苗青翠碧綠,吉炳軒同志非常高興。他說,搶抓農時的辦法還是有的,要宣傳推廣慶安縣在水田生產方面的做法和經驗,提高科學種田水平和抗災害能力。各部門要支持和幫助久勝科技園區充分發揮科技力量,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園區也要積極探索合作模式和推廣方式,大面積實施工廠化集中育秧。
實地察看了春播現場後,吉炳軒同志召集綏化市和省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一起研究抗災保種的措施。他指出,我省去冬今春雨雪多,土壤相對濕度接近飽和,大田出現積水,人畜和機械無法進行整地和播種作業,農時拖後,這兩天的強降雨,更使春播生產雪上加霜,我們對災害天氣帶來的損失要有充分的估計。糧食生產是安天下、穩天下的產業,我省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確保足夠的糧食產量,關系全省更好更快發展的大局,關系到國家糧食安全。糧食問題到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抓好糧食生產,春耕春播生產是關鍵。黑龍江是一季管全年,春播看收成,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一定要高度重視,不能松懈。從實際情況看,今年春播搞得好的,基本上都是進行了秋整地的地塊,現在大田積水多,春整地進行不了,地就種不上。實踐證明秋整地是抗旱治澇的有效措施,通過今年春天的多雨低溫天氣,農民已經深深地認識到了秋整地的重要性,今年秋天要因勢利導,下大力氣做好秋季深松整地工作,進一步提高抗災能力。
吉炳軒同志強調,當前要做好兩手准備。一是備足機械、柴油、化肥、種子,一旦天氣放晴,適宜耕作,就要充分發揮現代農機作業合作社、農機大戶和農墾大機械的作用,日夜突擊,搶耕搶種。對一些沒有進行整地的地塊,整地、施肥、播種要同步進行,連續作業。一切都爭取搶先趕早,不能再按部就班來進行。今年的春耕春播要跟時間賽跑,要打突擊戰,要同農時節令搶時間、爭速度。二是如果繼續陰雨不斷,對不具備機播條件的,不要等不要靠,采取各種方式進行人工播種,必要時采取原壟卡種。動員廣大農民、機關乾部、部隊官兵、學校學生等社會力量,千方百計把種子播下去。粗種細管,注重在中耕管理上下功夫,促進弱苗轉化昇級,通過加強田間管理來彌補播種時的不足。
吉炳軒同志強調,我省地域大,旱澇不均,有的地方偏澇,還有的地方偏旱,不論旱也好、澇也好,都要立足抗災奪豐收。各級乾部和農業科技人員都要深入下去,對農民進行面對面的指導和服務,幫助農民搶時間、爭速度,搞好春耕春播的各項工作。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損失積溫情況,調換適宜品種,調整栽培措施,加快水田泡田插秧。要借鑒勝利四村和久勝科技園的經驗,抓好各類高產栽培技術模式的推廣應用,實施標准化和規范化栽培。組織氣象、農技部門實時監測天氣和土壤?情的變化,通過新聞媒體等多種有效形式,讓農民知道相關信息,掌握生產的主動權。形勢嚴峻,任務緊迫,一定要把春耕春播這場硬仗打好,確保完成今年糧食生產目標。
關於植樹造林工作,吉炳軒同志強調,現在是植樹造林的好季節,各地各部門要抓住時機,盡快行動起來,切實完成好今年的植樹造林任務。各級領導同志要真抓實乾當做一個事業來做,建立責任制度,落實林權制度,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來綠化龍江大地。要特別保證植樹造林的質量,做到保栽保活、保成材、保成林。要突出抓好城鎮村屯的綠化,下決心改變我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