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黑龍江千名農村婦女接受女大學生調查 家庭裡多從屬地位
2010-05-11 16:35:4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吳利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母曉宇(左)在哈爾濱市榆樹鎮五四村做調查。

 

  黑龍江新聞網訊 日前,黑龍江省婦聯在全省范圍內,對20歲到60歲的千名農村婦女的生活狀態進行了一次調查。調查顯示,千名農村婦女中,文化程度為小學的佔29.5%,初中和高中的佔48.8%,中專畢業佔1.3%,本科學歷佔1.4%,無文化的佔0.5%,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多在20~40歲;年收入在8000元~2萬元的佔43.4%,在2萬元~5萬元的佔23.9%;89.9%農村婦女有自己專用的牙刷,69.5%農村家庭成員有自己的毛巾……

  參與這次調查的工作者是省婦聯招募的百名農村女大學生,這次調查也是農村『80後』女大學生認識身邊農村婦女生存狀況的社會實踐。

  家庭裡   多從屬地位

  在調查中,女大學生們普遍感覺到,農村婦女的地位雖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因受教育的程度、家庭經濟狀況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她們多數在家庭中居從屬地位。

  宋關鳳是東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的學生,她的調查是在家鄉望奎縣燈塔鄉寬三村劉貴屯開展的,宋關鳳告訴記者,農村婦女雖然有受教育的機會,但還不如男性受教育程度高。因為文化層次低,婦女視野不夠開闊,在家庭生活中難以拿出主見。

  東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的遲喻丹、母曉宇,在哈爾濱市榆樹鎮三姓村、五四村進行調查時也有同感。被調查的農村婦女中,有一半從沒有參加過任何技術培訓,沒有技能。婦女經濟地位普遍不高,屬於邊緣群體,只能擔負著繁重的家務勞動。『很多農村婦女非常看重夫妻關系,擔心家庭變故、離異而失去生活來源。』遲喻丹說。

  女大學生們認為,農村婦女要想改變自己的地位,還要靠自身的努力,樹立『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信念對於婦女的自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女大學生們也接觸到一些年齡大、學歷低卻不甘平庸的普通農村婦女,她們通過奮斗成為女能人、女大戶。三姓村的一位王姓婦女,雖然受教育程度不高,但是自強不息,搞玉米深加工,增加了家庭收入,在家和丈夫一樣說得算,親戚中也受到妯娌們的欽佩。


 

  觀念中   有極大轉變

  近年來,農村婦女在生育觀念上有很大變化,有72.9%的農村婦女認為『生男生女都一樣』。事實上,因為超生而被罰款的農民家庭極少。

  宋關鳳有六個姊妹,家庭曾因超生而被罰款。『落後的生育觀在目前20歲到40歲人之中已經絕跡了,農村婦女能夠正確對待生育的問題,這充分說明農村婦女整體進步。』宋關鳳說。

  不少農村婦女也十分關心國家政策,有51.8%的農村婦女關心村裡公務公開欄,她們還通過電視、廣播等了解黨和國家關於農村的方針政策,其中通過電視這一途徑了解外部世界的人數最多。

  但有一些農村婦女認為,村裡的村務公開欄也不怎麼更新,所以不關心。

  對此,大學生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村委會應加強對宣傳板的使用管理,讓宣傳板發揮作用,希望省婦聯結合各地方村委會的具體情況,提出解決措施,增加村務透明度,讓村民能了解到村裡的各種變化。

  需求上   想學想致富

  農村婦女的生活一般就是看電視、串門、嘮家常、做家務、打麻將,很少參加學習、娛樂、健身的,沒有人看書看報,原因是家裡沒有訂閱書報的錢,有的書報婦女也不感興趣。很多農村婦女上網,但大多只是瀏覽新聞或娛樂。

  『有很多村級文化站是閑置的,根本沒有充分利用起來,在一些農村,有的人兩三年都沒有看過一場文藝演出。』幾位參與調查的大學生對此感到吃驚。

  母曉宇說,大部分農村婦女有一定的經濟意識,有致富的願望,但由於文化程度偏低,很多農村婦女思想不活躍,接受新項目、新技術較慢,很多科技含量較高的農產品普及較慢。五四村29%的婦女盼望有專業的種植培訓,而三姓村婦女達34%。『她們特別渴望獲取致富經驗,掌握知識,讓自己的生活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女大學生認為。

  在調查中,一些女大學生給農村婦女留下電話,遇到種植養殖難題,大學生們就成了『智囊』。大學生們建議,縣、鄉、村等應該對年輕、有一定文化基礎的農村女性,組織訂單式、定向式、委托式的職業培訓;對年齡較大、文化程度較低、無技術基礎的婦女,開展家政服務、編織、護理、餐飲、服裝等方面的實用技能培訓;對於有一定基礎和創業願望的女性,積極開展創業培訓,實行創業指導。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