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檔案被托管單位弄丟 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遲遲無法辦理
2010-05-11 17:03:59 來源:生活報  作者:夏德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新聞網訊 楊淑英是雞西原城子河煤礦林業科建築隊『大集體』工人,1987年左右,林業科建築隊解體,楊淑英自此沒了正式工作。去年6月份,她聽說國家出臺政策,像她這樣的『大集體』,只要拿著自己的職工檔案證明身份,就可以辦保險拿養老金和醫療補助了。靠打零工過活的楊淑英大喜過望,覺得晚年生活有了指望。然而,她在向檔案托管單位——雞西城子河多經公司調取檔案時,卻遭受了意想不到的沈重打擊:她的檔案被弄丟了……截至今年5月10日,她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因檔案缺失仍無法辦理。

  為了尋找莫名失蹤的檔案,楊淑英奔波勞頓快一年了。在與城子河多經公司打交道的過程中她還發現,丟檔案的不僅僅是她一個人,還有百十人和她有著同樣的遭遇。更離譜的是,其中幾名『大集體』在交了兩三千元甚至更多的錢後,竟然『贖』回了檔案……這個淳朴的家庭婦女徹底迷惑了:檔案,難道是『倒買倒賣』的籌碼嗎?

  說法一:『調走了』

  楊淑英是個話語不多的人,丟檔案的事兒憋在心裡差不多近一年了。『太離奇了。』今年4月份,她見到記者時說,『我的檔案丟了,我覺得這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

  今年45歲的楊淑英是雞西原城子河煤礦林業科建築隊工人。1981年上班,屬臨時工。1983年受工傷,差點丟了命。因為這個,單位給她轉成了『大集體』。其後,單位所有的臨時工全部轉為『大集體』。楊淑英說,大約在1987年,林業科建築隊解體,將檔案全部轉到城子河多經公司托管,此後楊淑琴再沒上班。

  去年,楊淑英聽說國家給『大集體』辦理養老和醫療保險了。於是,她到城子河多經公司找自己的檔案。工資科的一名工作人員找到了編號為『2021』署名楊淑英的檔案,但查找時卻發現那個編號裡的檔案已經在2004年11月份被人調走了。

  『那個工作人員沒轍了,讓我去找工資科科長徐景芬。』楊淑英回憶說。徐景芬當時解釋說,的確是有人把編號2021署名楊淑英的檔案調走了。還說:『沒事兒,誰拿走你的檔案都有人簽字,跑不了,肯定能給你轉回來。你去找原城子河礦工資科的於永安要檔案。』

  楊淑英又找到如今在工會上班的於永安。於永安稱,當時確實拿了一些檔案,但根據政策只把辦『混崗』的留下了,其餘屬於『大集體』的又都退回到城子河多經公司了。

  說法二:『重名了』

  無奈,楊淑英又回來找徐景芬。這次,徐景芬換了個說法:那份編號為2021的檔案是另一個叫『楊淑英』的檔案,與她重名,並不是她的。

  楊淑英接受了重名的解釋,『可是,我的檔案呢?』楊淑英找到了城子河多經公司經理李新國,在李新國的過問下,徐景芬答應再回去查一查,然後再給她打電話。一晃兒,一個月過去了,還沒動靜。

  楊淑英幾次去問,堅持索要屬於自己的檔案。去年10月份,她又去找李新國經理,並要求徐景芬提供那份『楊淑英』的檔案復印件,但徐景芬堅持不給。『他們左推右支,我也急眼了,就說「不給我檔案,我就上告去!」在這種情況下,徐景芬把編號2021的檔案復印件給我了。』

  楊淑英手中的這份『楊淑英』的檔案,一份屬於未婚時填寫的原始檔案,另一份則是『大集體』職工檔案。記者查看時發現:這個『楊淑英』的原始檔案中叫楊素英,原籍是山東;而職工檔案中卻改成了楊淑英,原籍為河北。職工檔案表中的字體明顯是兩個人填寫。

  『你看,這檔案根本不是我的,和我的經歷對不上號。』楊淑英說,『徐景芬為了證明這份檔案不是我的,還去檔案室查了整本檔案,共有10多頁,裡面還有好多差頭,徐景芬都解釋不清楚。』


 

  說法三:『不存在』

  4月2日,記者拿著這份檔案復印件來到城子河多經公司,經理李新國承認『很多信息不對稱』,徐景芬的解釋是『當年在填寫的時候工作人員失誤,填錯了』。最後,徐景芬給記者的解釋是:這裡只有『這個楊淑英』的檔案,『那個楊淑英的檔案根本不存在。』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李新國則承認『職工檔案丟失』的說法。他說:『公司從其成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前身算起,到現在有10多個人經手管理檔案,因管理不善而丟失檔案在所難免。』同時他還表示,如果確切查明檔案就是多經公司弄丟的,多經公司一定承擔責任,並會想辦法進行彌補。至於什麼時間、如何彌補,在記者的一再追問下,李新國也沒有給予正面答復。

  說法四:『可贖回』

  『我懷疑檔案沒丟,而是被城子河多經公司賣給別人牟利了。』在采訪中,楊淑英說,自己在找檔案的過程中有個『內部人』對她說:『你的檔案是不是被賣了?他們可沒少往外賣檔案。』

  楊淑英說:『我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可是後來發現和我一起辦理「大集體」的好幾個人檔案也都丟了,但是後來他們花了3000元錢,從城子河多經公司把檔案買回來了,已經辦完了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

  記者電話聯系上了其中一人,她表示,檔案的確是買回來的,但她拒絕透露自己的姓名:『檔案這東西,買和賣都不是好事兒吧?我們也是實在沒辦法了。好不容易買回來了,要是抖摟出去就白辦了,錢也白花了。』

  『楊淑英們』的懮慮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城子河多經公司的檔案管理非常混亂,根本達不到國家法律規定的管理標准。楊淑英的檔案『丟失』也絕非個例,楊淑英說,她在城子河多經公司尋找檔案的過程中,碰見不少和她有著一樣遭遇的礦工。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也遇到了近10名檔案『被丟失』的礦工。

  仲崇萌,女,今年39歲,原城子河煤礦建築工人。1987年上班,1989年轉為『大集體』,1995年回家做家務;

  仲崇嵩,女,仲崇萌的姐姐,1985年至1986年在城子河多經公司的面粉廠當工人,後轉到同屬於城子河多經公司的瓦廠上班;

  馬立力,男,今年39歲,曾在原城子河煤礦機械配件分廠上班,1995年離崗;

  ……

  據這幾名礦工反映,他們去找檔案的時候,發現有許多人也在找檔案,一撥一撥總能遇到,估計有近百人甚至更多。他們多為『大集體』礦工,還有少數的『全民工』。

  『在城子河區,職工檔案丟失已經不稀奇了,也沒人管這事兒。』馬立力說。

  這些『楊淑英們』的擔懮是:因為城子河多經公司弄丟了他們的檔案,由此,他們變成了身份不明的人。『我們的後半生怎麼辦?』

  用新聞影響生活

  為找回自己的檔案,楊淑英再次踏上曾經走過無數遍的雞西城子河多經公司的臺階。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宋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