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3日訊(商艷凱 記者朱丹鈺)『親愛的朋友們大家好!這裡不是流行時尚的賣場,這裡上演的是一場愛心與責任的碰撞。我們是一群在校的研究生,卻願意用一年的寶貴時間,讓自己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祖國騰飛的向往,在西部貧瘠的山區中釋放光芒。』最近一段時間,在國內最大的購物網站上,一場由哈工大研究生支教團發起的愛心助學行動吸引了眾多愛心人士的目光。
發起該行動的是正在雲南省麗江市寧蒗縣義務支教的該校研究生支教團的隊員們。他們將該行動命名為『哈工大支教團愛心接力計劃』。這是一項以『網絡捐助』為主的捐資助學工程,旨在通過喚起更廣泛的社會關注,幫助貧困山區的優秀學子們完成學業、改變命運。他們還給計劃起了一個響亮的口號:『今日青苗,他日青鳥。獻一片愛心,收獲一份希望。』
2009年夏天,哈工大研究生支教團首次被派往地處滇西北橫斷山脈的寧蒗彝族自治縣義務支教一年。
寧蒗縣屬於山地高原氣候,『地無三裡平』是這裡最基本的土地狀況,年旱季達到5個月左右。多數來自鄉下高中生的家庭以種植業為主,人均年收入最低200元左右。根據教育部全國統一規定,高中學費及書費為每人每學期1050元,寧蒗縣學生的基本生活費大約為每人每月200左右。同時,由於高中階段學習並不在義務教育之列,大多數農村孩子享受不到中央和地方財政安排的『兩免一補』政策。
『作為支教的志願者,我們主要承擔的任務是教學和扶貧。而扶貧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助學。尤其是隨著了解的逐漸深入,我們發現了很多家庭困難的學生,她們的經歷令人同情,她們自尊、自立、充滿理想的精神更是讓人感動,我們希望能夠幫助她們鼓足動力走出大山、走出貧困。』隊長趙起超說。
在寧蒗縣支教的第一個學期,支教團的5名隊員就自願地從每個月僅有的600元生活費中拿出100元,用來資助自己班上的一名學生。後來,隊員們的一些同學和朋友也加入進來,到了學期期末,共計資助了10名學生。其中有7名學生受到我校研究生、本科生班級和一些社會人士的一對一助學。
正當助學活動開展的越來越深入時,隊員們卻遇到了困惑。大家感到,一方面,缺乏組織性使此種形式的助學活動在支教團走後難以維持下去。另一方面,由於助學款大多是通過匯款的方式,很多時候捐助人忘記負擔匯款手續費,久而久之,賬目就會出現很大問題。
這時,隊長趙起超突然想到,在淘寶網上買東西通過支付寶交易是免手續費的,如果資助可以通過支付寶劃款,既可以減少不必要開銷也可以使賬目明確增加可信度。
於是,隊員們嘗試著把捐助搬到了淘寶網上。剛開始,他們只是設立了幾個無償捐助的項目,目的是讓已經資助寧蒗縣貧困學生的愛心人士通過網絡的方式來劃款。後來,他們又結合騰訊QQ、人人網、貓撲網、紫丁香等網絡社區為淘寶店做宣傳,漸漸地,愛心助學行動為更多的社會人士熟知。隊員們又增添了很多民族特色商品,比如手工打造的純銀飾品、民族服飾、彝族漆器、納西族文字等。『購買禮品獻愛心一定可以被更多的人接受。這些真實商品的利潤將全部作為捐助款用於資助貧困生。』趙起超說。
為了消除一些社會愛心人士對捐助活動的疑慮,支教團將助學活動納入學校團委和寧蒗團縣委的監督下,同時制訂了一系列具體的管理辦法。如每個自然月的月初將上個月的財務收支狀況上交兩地團委審核,並在網站的顯著位置公布。隊員們還建立了受助生管理檔案,要求受助學生填寫申請表,遞交申請書、照片等存檔,同時對一對一助學建立受助學生和資助者之間的長期聯系。在職責分工方面,隊長趙起超負責網店的管理,其他支教隊員承擔商品的供銷。
自3月19日正式推廣淘寶網愛心助學行動以來,研究生支教團在3月、4月分別收到愛心人士的資助款4260元、453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