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民辦公助校轉制歷經三年『難產路』後,走向教育均衡的路還有障礙和艱難。家長還要為孩子進名校搏一搏,民辦校就此會水漲船高。如何擋住各種關系的門路?如何與火熱的民辦校抗衡?這是公辦校要面對的。
民辦公助校之所以能火,是因為有市場,習慣於過去教育樣態的家長一時還轉不過彎,一心想為孩子擇校的家長稱不甘心,挖空心思打探通往『羅馬』的路——
心態:家長還要搏一搏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哈市義務教育階段公辦校、民辦公助、民辦校三種形式並存,可以說民辦公助校獨領風騷,吸納優秀生源。哈市的擇校風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至今已風行了近二十年,一些家長已習慣於這種教育格局,『我只有一個孩子,寧肯自己不吃不喝也要讓孩子上名校,接受好的教育。』一位家長如是說。
據記者了解,最後改制的18所民辦公助校每年接收學生大約6000名。改制後,也就是說有數千名有擇校需求的孩子斷了進名校的路,盡管這其中有片區重新劃定可以消化一部分,但靠片區消化有擇校意願的學生還是少數。
陳小楠的女兒6歲,今年上小學,用她的話,片區再怎麼劃她的女兒也進不了名校。原本打算去新苗小學,現在成了泡影。她對記者說,就這麼一個孩子,讓孩子進普通校讀書她不甘心,家裡不是沒有條件,她要搏一搏。陳小楠精心研究後認為有四條路可走:買學區房;衝剌民辦校;去名校借讀;課內不足課外補。
實現教育均衡是必然的,但過程是艱難的。面對『陳小楠們』的應對改制對策,值得思考,改制後的『善後』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思考:改制後面對的問題
民辦公助校擠用公辦學校的教育資源收費辦學,可以說是人為造成教育資源分配不公,黑龍江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教師教育中心主任楊平教授談到,取消民辦公助校是真正落實義務教育法,有助於教育資源合理的配置,實現教育均衡發展。但教育均衡不單一是民辦公助校轉制就可能實現的,它需要一個過程。
『轉制後面臨的一些問題教育部門應重視。』哈爾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溫恆福教授如是說。
面對之一:民辦校招生水漲船高
縱觀今年的擇校形勢,小昇初將是一場血拼。目前,哈市初中階段的民辦校只有哈工大附中、德強中學、松雷中學、南崗中學、中實中學、劍橋中學等不足10所,民辦公助校轉制,給這些民辦校帶來了機會。據悉,作為炙手可熱的民辦學校哈工大附中今年新學期計劃招生數與去年持平,新初一僅招14個班;德強學校初中部今年計劃招生500名,也與去年持平;中實學校對於初一新生也不准備擴招。
哈市第六十中學校長劉亞萍分析說,民辦公助校取消後,一部分家長還是迫切地想讓孩子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所以民辦校招生必然會昇溫。4月29日,記者在哈市中實學校看到,到該校諮詢報名的家長絡繹不絕,在該校的桌子上面擺著家長填好的厚厚一摞報名表格。據負責招生的老師介紹,學校今年計劃招收初一新生160人,但現在已經有1000多名家長給孩子報名了。
一些家長擔心,招生火爆的民辦校會出現水漲船高的現象,雖然物價部門限定了學費,但可以變相拿分數說事,分數不達標收贊助費,去年,哈市一所民辦名校就曾出現5萬元高額贊助費的先例。
面對之二:文化補習泛濫
由於教育均衡的實現需要一個過程,而目前哈市的民辦校滿足不了有擇校意願的家長的需求,校內不足校外補,改制後又面臨著文化補習泛濫的問題。
面對之三:暗箱操作上名校
暗箱操作入學,也是教育部門的『潛規則』。民辦公助校取消後,哈市幾所民辦校暫時滿足不了有擇校意願的家長,這些家長會想盡一切辦法、疏通關系進名校。正如『陳小楠們』的想法,進行暗箱操作,去熱門學校借讀等。
面對之四:民辦校雨後春筍現象
民辦公助校取消後,哈市一民辦中學校長說,新一輪擇校熱會在民辦校間展開。另外,看到民辦校火爆招生的場面,一些投資集團會進軍教育產業,出現民辦校雨後春筍現象,教育部門應嚴格把關。
公辦校若想吸引優秀生源,提昇認知度,與民辦校抗衡,出路是實現教育均衡發展——
專家:多舉措實現教育均衡
手段一:打破教育內部潛規則
楊平教授說:『並不是取消民辦公助校就實現了教育均衡。民辦公助校有其輝煌的歷史,是因其依托知名公辦校。而公辦校成名,是長期以來形成的教育內部「潛規則」,即在經費投入、師資分配、教師評優等方面對名校傾斜,大搞示范校、樣板校,對名校高看一眼,待遇優厚。若想實現教育均衡,教育行政部門就要改變這種做法,在經費投入、師資上當務之急向薄弱校傾斜,重點扶持。』
手段二:校長教師真正流動起來
溫恆福教授說,實現教育均衡的舉措如教師、校長輪崗不應紙上談兵,而應行動起來。在日本,中小學校長三五年就要輪崗一次,而哈市如果真正實現教師、校長輪崗,就會緩解擇校風。
手段三:重新界定學校評價標准
楊平教授說,評價學校的標准應重新界定,應實行效率和效果評價。效率評價就是同樣的經費投入到不同學校產生的效果是不一樣。而效果評價不僅僅是昇學率、參賽率等,應將流失率等納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