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同江市為造林綠化提供優質苗木。 |
黑龍江新聞網訊 黑龍江省退耕還林從2000年開始試點,到2009年底,10年共完成退耕還林面積1498萬多畝,工程范圍基本覆蓋了全省,其中,退耕地還林425萬畝,荒山荒地造林918萬畝,封山育林155萬畝。累計投入退耕還林工程建設資金60多億元。
2000年,穆棱、尚志兩市被率先納入國家試點縣范圍, 2002年,退耕還林工程在全省全面啟動,到2009年底,工程范圍涉及全省13個市(地)77個縣(市、區)和省農墾、森工、監獄局系統等102個單位,涉及農戶22.6萬戶、人口75.4萬人。
退耕還林工程作為我省林業建設史上涉及面最廣、政策性最強、工序最為復雜、群眾參與積極性最高的一項生態建設工程,被譽為德政工程。10年來,我省以超坡耕地和水土流失嚴重、生態地位重要的坡耕地及沙化耕地為建設重點,堅持集中連片,規模推進。不僅加快了我省國土綠化進程,區域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還促進了農村經濟結構和土地利用結構的調整,推進了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和剩餘勞動力轉移的進程。
早在2000年,我省就成立了由省政府主管副省長為組長的退耕還林工作領導小組。每年省政府與市(地)、農墾總局的主要領導都簽訂《退耕還林責任書》,把退耕還林工作作為各級政府、各部門目標考核項目,實行一票否決。先後制定實施了《黑龍江省退耕還林工程作業設計操作細則(試行)》、《黑龍江省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種苗管理辦法(試行)》、《黑龍江省退耕還林還草試點糧食供應和糧食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黑龍江省退耕還林工程建設檢查驗收辦法》等,從種苗管理、造林技術措施、林木管護到政策兌現等方面,為全省退耕還林工程建設提供了技術、政策依據。2003年6月1日,省政府頒布實施了《黑龍江省實施〈退耕還林條例〉辦法》,使我省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有了法律保障。在工程安排上,按照『四個』優先的原則落實造林地塊。即優先安排生態脆弱區水土流失嚴重的坡耕地,優先安排生態區位重要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優先安排城市周邊的沙化耕地和低產田,優先安排江河湖庫周邊的耕地。在落實造林地塊時,重點區域集中安排退耕任務,連片造林,整流域、整山系規模推進,努力治理一片見效一片。在退耕造林種苗上,嚴格把關,確保種苗質量。在檢查驗收上,采取縣(市)級自查、市級復查,省級現地檢查驗收。在工程資金管理上,實行退耕還林工程資金專戶存儲,防止擠佔、挪用、截留等違紀現象的發生。
通過10年退耕還林,一是區域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我省累計新增有林地面積近百萬公頃,增加森林蓄積2.3億立方米,使全省森林覆蓋率提高2.1個百分點,並在降低地表徑流、保持水土、防風固沙、遏制風沙侵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退耕還林林木植被還改善了退耕地的立地條件,增加了土壤濕度,形成了適宜周圍農作物生長的小氣候環境,有效地促進了農業的穩產、高產、逐年穩步增長趨勢。二是區域經濟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全省退耕農戶,平均每戶人均年純收入增加了26.6%。農民不僅有了可靠的糧食供給,還騰出勞動力從事多種經營和副業生產,增加了收入。三是有效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不僅改善了我省區域生態環境,而且有效地調整了農村土地利用結構和農村經濟結構。實行復合經營後,改變了農民長期單一的種植結構。積極推廣生態經濟型樹種栽培模式,實現生態改善與經濟發展的雙贏。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加快了農民增收的步伐。積極促進了退耕農民向二、三產業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