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9日訊 撫順街是哈爾濱市職業介紹市場的起源之地,最早是一對熱心為大家介紹工作的賣報紙的老夫妻發展起來的,至今已十幾年。如今從撫順街63號到123號街路兩側,開了20餘家規模不同的職介。
記者在該路段看到,30多輛招工車停在路邊,車上貼著招聘廣告,招到人直接拉走。如此簡單,不但堵塞交通,同時對求職者也沒有任何保障。
撫順街有一個特殊的行業———職業寫單人,大約30餘人,基本佔據了市場路段的人行橫道。每人搬著一張小折疊桌,放著一疊白紙,專門為來往的招人小單位寫招聘廣告,然後將廣告懸掛在人行道上空的繩子上。收費標准:寫一張1元到2元,掛一天單1元到2元。記者花1元錢讓一中年男子寫了張招聘廣告,又花1元錢在人行道上空掛了一天。等了一天,也沒接到一個應聘電話。人行道上,還有人專門出租桌子,5元錢一張,進行現場招聘。
嘈雜的人流中,被稱為『賣人』的招工托三五成群地混跡在人群中。業內人士透露:這些人專門為一些『巧使喚人』或工作危險繁重的企業拉人。每當有外地人或明顯不了解行情的新來者,招工托就會『熱情』介紹工作,極力美化工作內容,每領去一個人,招工單位會付給他們2元到50元不等的價格。
室內門可羅雀
沒手續給錢就可招人
與室外人聲嘈雜不同,沿街的職介內人員稀少,室內設施破舊,散發著難聞的味道,看不到防火設施,大部分還是地下室,出口處堆放雜物。撫順街97號與99號門前,有一處簡易棚,鐵制的屋頂僅由5厘米見方的木方支橕,來往人流密集,埋下安全隱患。
室內職介除滿屋懸掛的招聘廣告外,很少有用工單位在裡面招聘。記者逐一走訪,提出招工要求,沒有一家讓記者拿出招工手續(企業營業執照或單位介紹信),都表示只要交錢馬上就可招工。在中介內發布一天招聘信息,費用10元、18元、20元不等。每天花30元可以在中介內租一張桌子,招聘員工。
公私差別較大
非公職介所面臨考驗
據調查,2005年以來,省人纔市場等一批公辦人纔中介機構如雨後春筍般脫穎而出,同時,一些個體戶、小私營企業也紛紛開張。目前,僅撫順街,除公辦的人力資源市場外,還有20餘家民營中介機構。
僅以『信息發布』一項收費為例,就可看出『公私』間的競爭。
公辦職介:一周40元、半個月70元、一個月100元、三個月260元、六個月500元。
私營職介:一天10元、兩天15元、一周20元、半個月30元、一個月40元。租桌5元。對單位及個人雙向收費,應聘成功者再收36元。
『真正相差的是服務水平』,市人力資源市場有關負責人介紹,為提高就業率、滿足企業不同的用工需求,他們走出坐店經營的方式,深入到學校與鄉村,差別化提供職介服務。同時,與勞動監察部門合作,保證應聘者的勞動權益。盡管個體職介的收費較公辦職介低廉,但由於服務質量差異過大,目前正規的大中小型企業與用人單位一般都不會選擇個體職介場所。
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撫順街所有的非公職介所經營方式多年來一成不變,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處於發展的瓶頸。唯一的『發展』,就是增加了喇叭播放與電子屏滾動信息的宣傳方式,其中喇叭宣傳的方式嚴重擾民。
黑職介衝擊波
市場公信力步步下滑
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撫順街上現有大大小小從事職業介紹的有60餘家,其中公辦職介4家,規模較大的個體職業介紹所24家中,在中國勞動力網站公布的黑龍江省登記在冊的僅5家,其餘19家均無認證。人行道上的30餘個職介小攤點沒有手續。更有甚者,一批批非法招聘者在市場周圍自行開辦了流動型勞務集市,不但以非法手段招攬客戶,更把正規的人纔市場門口團團包圍,有時供需雙方無法進入正規市場交易。
受黑職介的衝擊,一些非公職介為了生存,近年來對來求職單位的審核只是走過場。目前在非公職介刊登的招聘企業中,摻雜著一些無正規用工手續的小企業與私人個體戶。
如此一來,在黑職介衝擊下,及非公職介自身存在缺陷的情況下,撫順街人纔市場的整體品牌和形象被徹底破壞。
洗牌勢在必行
誠信迎來發展新契機
據有關部門介紹,每年哈爾濱市都組織勞動、人事、工商、城管、公安等多家執法部門聯合執法,集中對黑職介進行打擊,每次黑職介都會聞風而逃,過後卷土重來。撫順街人纔市場,已成他們斂財的『樂土』。
據悉,省人力資源和勞動保障廳計劃將人纔服務和就業服務合二為一,確定新的標准,統一發放《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進行人力資源市場職介大洗牌。目前,市就業指導管理局已將哈爾濱市35家守法經營職介的職業介紹證收上來,正對職介的服務、誠信、收費等方面進行統一核查,重新發證。『大洗牌』後,將對黑職介采取更明確的打擊和取締,這將為撫順街人纔市場迎來二次發展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