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紅興隆分局友誼農場打造農墾新城 突出民族特色
2010-05-25 18:19:05 來源:東北網  作者:顧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滿族風情園』一角。 東北網記者 顧碩攝
友誼農場別墅區。東北網記者 顧碩攝.
  東北網5月24日訊 題:友誼農場打造農墾新城突出民族特色

  記者 顧碩

  『新思路、寬視野、高起點、建精品』,黑龍江墾區紅興隆分局友誼農場本著這一原則,結合農場的實際,大力度推進小城鎮建設步伐,采取多元投資的辦法,加快了新農村建設的步伐,使職工群眾的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逐步實現城鎮化的目標。

  發揮示范作用帶動糧食增產

  農業是農場的根本,也是農場的主導產業。友誼農場牢牢抓住國家實施糧食戰略工程的契機,以加快結構調整為主線,大力度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2009年,友誼農場圍繞建設現代大農業的目標,按照『擴稻玉、穩麥豆、強經作、上品質、突特色、增效益』的原則,全力擴大高產高效作物種植面積。實現水稻面積51萬畝,玉米49萬畝,大豆35萬畝,大麥4萬畝,高效經濟作物20萬畝。年末預計實現糧食總產14億斤,確保糧豆單產500公斤,新增糧食產量1億斤。

  友誼農場面積雖大,但從有效耕地資源角度分析,人均佔有耕地面積僅有12畝。面對這一現狀,如何實現土地效益最大化,新一屆領導班子審時度勢,大膽地提出了農場要實現跨越發展,必須從思想觀念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上轉變。為此,友誼農場結合農場地下水資源、自然河流豐富,東西部地區地勢低窪、平坦的有利條件,根據水稻市場價格連續多年攀昇,高產穩產、抗災能力強的特點,確定大力開發水稻種植面積。在發展水田上,做到了『三靠三不靠』,即:不靠政令靠帶動,不靠資源靠效益,不靠扶持靠市場,通過市場拉動、大戶帶動和效益驅動等利益聯動機制,調動了職工種植水田的積極性。

  『只要百姓認准的事,我們就義無反顧的抓下去。』據了解,友誼農場今年新開發的8萬畝水田,實現了一次出租到位,並全部為本場職工所承包。


 

『滿族風情園』小區。東北網記者來 顧碩攝.
水韻居。東北網記者 顧碩攝
  突出科技支橕推廣綠色栽培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支橕。因此,友誼農場在推進農業科技示范帶和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上下功夫,並取得可喜成果。

  友誼農場以加快高新技術應用為手段。多年來先後承擔了國家、省、總局科技項目近百項。據了解,根據今年的氣候條件和生產需要,完成了飛機航化作業面積25萬畝,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70萬畝,應用高效節水灌溉技術面積50多萬畝。重點實施大豆、玉米行間覆模、南瓜機械覆膜、大麥綠色生產栽培模式等十項新技術,通過技術的推廣帶來新的成果。

  目前,全場A級綠色食品生產基地認證面積已達29萬畝,綠色無公害作物面積130萬畝,科技貢獻率達70%以上,技術成果轉化率達到85.5%以上。

  展示民族風情推進城鎮步伐

  為突出區域文化特點,去年友誼農場投資1786萬元,新建『滿族風情園』小區,總建築面積11007平方米,安置住戶112戶。小區內灰瓦飛檐,白牆隔窗,美觀漂亮,風格別致滿族風情住宅,配以亭臺水榭,令人耳目一新。

  友誼農場還在第四管理區建設了歐美風情的『水韻居』別墅小區,投資2040萬元,總面積13120平方米,現已開工建設41棟,可安置搬遷住戶82戶。同時,小區內公園的建設也已完成了基本地形的規劃,這個佔地面積為7公頃的公園位於『水韻居』小區的西面,園內修有涼亭10個、人工湖、假山等為職工提供了休閑娛樂、運動健身的場所。友誼農場以高標准、高起點、打造特色,制定符合農場實際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模式,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步伐。

  『扛大旗、站排頭、做貢獻』,友誼農場始終堅持這一目標,突出民族特色,打造農墾新城,為全面推動分局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做貢獻。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路雲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