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讀者反映哈爾濱市海城橋與滿洲裡街交口處海城橋路面修整完畢,而相隔幾米遠的馬路路面大面積翻漿,讀者詢問,何時修復。 本報記者杜懷宇攝

25日16時左右,海城橋橋頭與滿洲裡街交口處的翻漿路有所改善,從路面切割和填補的痕跡看,應該是當天施工。現場還有工人在進行另一側的道路切割。本報見習記者 董新英攝
東北網5月26日訊 近日有讀者反映,哈爾濱市海城橋與滿洲裡街交口翻漿道路面積很大,相鄰的海城橋路面修復完畢,而幾步之遙的路面上卻坑窪不平,反差極大。25日上午,記者就這一路段的問題電話采訪哈爾濱市城市管理局,可這個了解情況的過程同翻漿路一樣難走。
先是哈爾濱城市管理局主管宣傳的部門負責人不在,工作人員稱過十分鍾左右再打電話。過了20分鍾,記者再打電話,工作人員說負責人路某可能在開會,中午11時應該在。隨後記者打通了哈市城管局道橋辦的電話,接電話的工作人員稱必須有宣傳部門的同意纔能接受采訪。11時,記者再次撥打哈市城管局宣傳部門電話,接電話的是路某,記者問海城橋與滿洲裡街交口翻漿路應該歸哪個處室管,請聯系相關處室接受采訪。路某讓記者寫出采訪提綱傳到他那,除此之外必須傳真帶有2009年度核驗的記者證復印件以確認記者身份,他要將采訪提綱送交相關領導審批,領導批准後送到相關科室,相關科室再對采訪提綱進行答復。記者說可以去直接讓他們驗證,路某說,即使你來了,也不能保證相關領導接受采訪。
此前記者就馬葫蘆蓋丟失方面的問題也對哈市城管局進行過采訪,那是5月7日,也是這位路某接的電話,按他的要求復印記者證、列出采訪提綱發傳真,然後等待,他說會盡快答復。但最後答復的是:『主管領導不在,不能答復。』
過了一個雙休日,記者又聯系到路某,他稱領導已經審批了,記者的采訪提綱應該下達到相關科室了,並將道橋辦電話給記者,記者隨後把電話打到道橋辦,道橋辦稱還沒有接到采訪提綱。
隨後記者又打電話到路某所在宣傳部門,工作人員稱查一查。如此反復撥打哈爾濱市城管局的幾個部門的電話,終於在當天下午4時左右,道橋辦稱接到采訪提綱,並找到了相關科室的負責人,馬上會主動聯系記者給予答復。但記者等過了約定時間還是沒有人答復,便再次打電話詢問。道橋辦辦公室人員給了記者一位處長的電話,電話沒人接。再將電話打回道橋辦辦公室,工作人員稱那位處長出去了,改天再打吧。記者問,是否可以將該處長移動電話告知記者,工作人員稱,該處長走時特別交代不能外泄手機號碼。
5月11日上午,記者再次撥打哈市城管局道橋辦電話,工作人員稱會有相關負責人聯系記者。下午1時左右,記者終於接到一位工作人員的電話,稱見面答復記者。如此簡單的采訪足足拖了5天時間。
這個在哈爾濱城市管理局艱難的采訪過程剛剛過去一周左右,此次記者的采訪又被告知要重走一遍該局拖沓繁瑣『流程』,僅僅是一句話的問題,記者還需要列出怎樣的采訪提綱,身份需要怎樣的確認?記者采訪尚且如此,如果市民去問點事,他們將如何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