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哈爾濱1.5億元建設覆蓋松北區連通江南大公交網絡
2010-05-27 09:12:02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姜雪松 王丹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5月27日訊據 一輛能在寒冷冬夜駛抵每個居民小區的社區巴士,一條直通江南商業區的公交線路,一座不再堵車的跨江大橋……對松北人來說,暢通的交通環境一直是期待中的夢想。

  而對『北躍』戰略的實施而言,打破交通瓶頸意義之大更是不言而喻:路不通,步難躍。讓路橋建設、公交規劃大提速!這是松北區實施『北躍』戰略打出的第一套拳腳———

  啟動建設大耿家立交橋等三座大型立交橋,松北區向北、向南、向西的三大節點將被打通;同步推進松浦大道等21條新建道路,『三橫四縱』的新城區交通骨架整體展開;規劃調整松北環路等9條公交線路,一張便捷通暢的公交網絡初具規模;規劃建設公路大橋西橋等多條跨江通道,一個『一江居中,兩岸繁榮』的新時代正撲面而來。

  基礎設施建設的大手筆,源自發展理念的大提昇。『北躍』戰略讓松北區與呼蘭區看到了共同的機遇,攜手共謀『大江北』

  提起『羅鍋橋』,每個過往的司機都會一聲嘆息。

  跨越百年濱洲鐵路的『羅鍋橋』地處要衝,南接松北大道,北通黑大公路,是松北區和呼蘭區的界橋。寬近百米的松北大道和黑大公路在這裡匯合、變窄,縮成一段只有四車道的狹窄橋面,卡住了南來北往的滾滾車流。

  隨著哈大齊高鐵的修建,『羅鍋橋』也面臨著翻建。根據原規劃,由鐵路部門投資2800萬元翻建的『羅鍋橋』仍將維持原通行能力。

  致力於實施『北躍』戰略的松北區不能接受再建一個『羅鍋橋』。在他們的努力下,規劃被調整為投資6.1億元建設大耿家立交橋方案。

  大耿家立交橋設計為四層大型立交橋,不僅可消除松北與呼蘭的交通瓶頸,也將打通哈大高速公路出入城的節點,為將來投入運營的哈爾濱北站迅速疏散人流提供條件,使哈市西北部交通壓力得到徹底緩解。

  到明年9月末,隨著大耿家立交橋建成通車,完成歷史使命的『羅鍋橋』也將從地圖上被抹掉,與之一起消失的還有松北和呼蘭兩區的『分界』。呈現在人們眼前的,將是一個暢通無阻的『大江北』。

  『羅鍋橋』的重新規劃,打破的不僅是制約發展的交通瓶頸,更是區域分割的觀念瓶頸。在『北躍』戰略的規劃實施中,松北區始終貫徹著『大江北』的理念,把打通松北與江南老城區、松北與呼蘭的交通工程作為優先考慮。

  『今年松北區規劃建設的公路大橋西橋、太陽島東西區互通立交橋和大耿家立交橋,將打通松北與江南及利民開發區的交通瓶頸。同時,配合市政府推進松浦大橋建設,拓寬松浦大道至利民開發區。』松北區常務副區長賈錫君說:『這些工程都是松北、呼蘭與江南老城區構築暢通的大交通體系的重要內容,只有在最短的時間內建設完成,纔能發揮最大的效能。』

  賈錫君認為,『北躍』是松北與呼蘭的共同機遇,兩區合作大於競爭,攜手纔能共進。『呼蘭渴望南下融入老城區,我們希望北上打開新天地。在構築暢通「大江北」的理念下,兩區達成了高度的一致。』

  斥資1.5億元建設覆蓋全區、連通江南的大公交網絡,松北區交通環境大改善的背後,是以人為本的發展觀

  一條哈爾濱市有史以來最長的公交線路正在醞釀運營。

  松北環線,全長46公裡,相當於江南二環全長的1.5倍。環路共設站點53個,沿途經過30餘個居民小區,計劃今年6月開通。

  『這條線路推出後會大大節省我上下班的時間。』家住世茂濱江小區的宋女士說,『現在,到距我家最近的公交站臺步行最快也要半小時。』

  據介紹,即將開通的松北環線連通了大部分松北區新建小區,僅世茂濱江小區沿途就設有4個站臺,將給當地居民帶來極大便利。

  與松北環線同時規劃的還有兩條新線和6條調整線路。兩條新線分別通往對青山鎮和樂業鎮,6條調整線路則與江南老城區相通。

  松北區運輸管理站站長欒海波說:『經過努力,我們還成功地將13路公交車引入松北。這條線路一頭連起科技創新城,一頭通往道裡、南崗核心區,被松北人稱為黃金線路。』

  至此,9條公交線路組成了縱橫交織的公交網絡,首次實現了公交車對松北區所有鎮、所有小區的全覆蓋,結束了全區近40個自然村屯、居民小區不通公交車的歷史。

  據悉,松北區為打造這個全覆蓋的公交系統,共投入資金1.5億元。3年內,將建設松浦鎮、科技新城等4個佔地面積各5000平方米的大型公交首末站,購買100輛運營新車,並為3條新開通公交線路提供每年400萬元的補貼。

  『政府貼錢辦公交,不僅解決了群眾的出行難,更體現出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城市建設的最終目的就是讓更多的百姓分享發展的成果。』松北區副區長王春清說。

  今年下半年,一輛輛美觀整潔的公交車、一座座現代氣派的公交站亭將在松北區的街頭亮相。對這個嶄新的城區來說,這既是一道靚麗風景,也是一曲民生樂章。

  規劃要超前,設計留餘地,為未來發展預留空間……松北人把基礎設施建設的眼光投向未來幾十年,致力於為冰城留下『百年精彩』

  在松北區今年大型立交橋的建設上,『結構預留』成為一個新名詞。

  『我們在大耿家立交橋通往大慶的引橋上做了結構預留。』松北區項目辦的一位負責人介紹說,『現在建設的雙向四車道完全可以滿足目前的車流量,如果10年後車流量猛增,還可通過結構預留的「接口」進行擴建,擴展到雙向六車道,這樣就可以保證工程20年不落後。』

  據悉,今年松北區固定資產投資可達100億元,其中,用於路橋等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達到45億元。如此強度的基礎設施投資將為『北躍』戰略的實施打下堅實基礎。考慮到松北區未來的高速發展,這些大工程無一例外地在規劃設計上預留了擴容的『餘地』。

  以正在建設中的松浦10萬噸污水處理廠為例,其污水處理能力按目前松北區承載的人口顯然過於『富裕』,但按照未來松北主城區人口達到50萬來計算,這個設計為未來的發展提供了保障。

  此外,正在施工建設中的松北區主乾路全部設計了超寬的綠化帶,並采取雨污分流兩套排水系統,大大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而且根據規劃,眾多的管線全部鋪設在綠化帶中,這樣就避免了今後管線維修導致的『馬路拉鏈』現象,也為將來道路拓寬預留了空間。

  『松北區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不能只著眼當下,而應該考慮未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發展,為「北躍」預留出未來的發展空間。』松北區區長劉臣說,『交通先行不僅要講速度,更要講質量,我們建設的既是暢通松北,也是百年松北,一定要用過硬的精品工程為哈爾濱下一個百年留下精彩。』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