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鶴崗
搜 索
新中國電影史上的『七個第一』在鶴崗創作完成
2010-05-28 09:15:49 來源: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1946年4月,中共中央東北局做出將東北電影公司北遷的決定,同年5月,東北電影制片廠遷至興山(今鶴崗市),並在這裡完成了新中國電影史上『七個第一』的拍攝。這『七個第一』為:第一部木偶劇《皇帝夢》、第一部科教片《預防鼠疫》、第一部動畫片《瓮中捉鱉》、第一部譯制片《普通一兵》、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蔣》、第一部長故事片《橋》、第一部新聞紀錄片《民生東北》。

  當時的鶴崗飽受戰爭的摧殘,殘桓斷壁,荒涼冷落。隨著新中國第一批電影人的到來,開始變得熱鬧起來。一片荒蕪多時的宿捨被休整一新,一個馬廄改建成了禮堂,一個破爛的小學校成了制片技術廠房,一座嶄新的電影制片廠出現了。

  東影成立後,為了使電影更好地為人民解放戰爭服務,確定首先以生產新聞紀錄片為主的方針。在建設廠房的同時,就派出攝影隊到東北民主聯軍中去拍攝影片。最初派出徐肖冰、吳本立、馬守清三個隊,接著又派出包傑、王德成,他們分別到部隊和農村拍攝新聞紀錄片素材,由錢筱璋、許珂編輯成《民主東北》第一、二合輯,包括《民主聯軍軍營的一天》(吳本立攝)、《活捉謝文東》(徐肖冰攝)、《追悼李兆麟將軍》(王德成在長春市時拍攝)、《內蒙新聞》(包傑攝)。於1947年5月1日完成,這是東影的第一個出品。1947年7月1日將之制作成國際版的《民主東北》第一、二合輯送布拉格青年聯歡節放映,使中國解放戰爭的情況第一次公諸世界人民面前,也是中國的人民電影第一次公諸世界人民面前。

  新中國美術電影於1947年開始攝制,在東北解放區興山鎮先後產生了新中國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和動畫片《瓮中捉鱉》。人民藝術家陳波兒和日本動畫專家方明(持永只仁)等為此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們在人員不足,設備簡陋和條件下完成攝制工作,難能可貴,為新中國美術電影的發展揭開序幕。

  1948年夏,東影拍攝了第一部科學教育片《預防鼠疫》,由袁乃晨編導,馬守清攝影;李凝等作曲,黃准指揮。日本侵略軍為在二戰中打細菌戰,曾經在東北秘密試驗,造成東北地區連年發生鼠疫災害。《預防鼠疫》用通俗的手法,分析了鼠疫的來源、危害性,推廣了在當時條件下幾種簡易可行的預防方法,為解除人民的痛苦和推廣科學教育起到很好的作用。它同時也開創了黨領導下的科學教育片創作的歷史。《留下他打老蔣》是馬守清作為攝影師的電影處女作。在這部影片裡,你可以找到一個熟悉的面孔——『南霸天』陳強。

  在袁牧之的大力支持配合下,袁乃晨終於與蘇方簽訂了為蘇聯電影做翻譯配音的合同,一個月後,他們拿到了第一份准備翻譯的電影原本《馬特絡夫》。袁牧之和袁乃晨馬上組織人員,安排設備,全力以赴地開始了譯制工作。沒有任何可以借鑒的經驗,他們一步步地摸索,一次次地試驗,終於於1949年5月完成了全部的譯制工作。

  影片譯制完成後,安排在廠裡的小禮堂試映,請來了包括聶斯庫伯在內的有關人員觀摩,結果大獲成功,放映結束時全場掌聲雷動,全廠職工歡呼雀躍,無比激動。聶斯庫伯連聲說好,同意以後所有的蘇聯電影的華語翻譯都由東北電影制片廠來做。此片正式定名為《普通一兵》,由袁乃晨導演,孟廣鈞、桴鳴、劉遲翻譯,張家克、高島小二郎錄音,主要配音演員有張玉昆、吳靜等。1949年8月開始公映,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這就是我國電影史上第一部譯制片的誕生過程,人們贊譽袁乃晨在開創我國譯制片事業上的傑出貢獻,稱他為"中國譯制片之父"。

責任編輯:邱士民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