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3日訊 記者昨天從哈市松花江南岸主城區沿江環境綜合整治指揮部獲悉,松花江南岸主城區沿江通道將於哈洽會前完工並通車。其中,景陽廣場、防洪紀念塔廣場、通江廣場、九站廣場將全部通車,防洪紀念塔廣場將采取車輛繞行式通車。道路工程完工後,道外十八道街至公路大橋段沿江通道將實施單向雙車道通行,平時采取限時(7時至18時)通車,節假日禁止車輛通行,並僅限中小型客車通行。
據了解,松花江南岸主城區沿江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於5月9日正式開工,整治范圍:西起道裡區河鼓街(河洛廣場)、東至道外區景陽街(景陽廣場)、南起友誼路和北環路北側、北至松花江南岸圍合的區域,長約4公裡,面積約75公頃(不包括井街、友誼路、巡船胡同合圍整體開發改造區域)。
該工程將於哈洽會前完成道路、廣場及綠化施工;7月1日前完成全部環境整治任務。環境綜合整治後,沿江通道將形成自然風貌與人文環境相協調,開敞通透的景區環境與高端宜居社區環境相融合,歐式特色鮮明、景觀環境突出、各類設施齊全,集休閑健身、旅游觀光為一體的濱水人文景觀長廊。
對原防汛路和支線實施昇級改造,修補路面、更換邊石、局部地段新建道路,北側(靠近江畔一側)增加2米寬人行道,南側(靠近友誼路一側)沿線具備條件的路段共設置百餘個停車泊位,均采用彩色混凝土壓花,總面積4萬餘平方米;對社科院、財政局、報業大廈、友誼宮等後院圍牆進行統一改造。沿江通道通車後須自東向西(道外區至道裡區方向)單向行駛,與其交叉的支線道路可駛入駛出。沿江整治恢復通行後,自道外十八道街至公路大橋的沿江通道將全線貫通,景陽廣場、防洪紀念塔廣場、通江廣場、九站廣場將全部通車。現中央大街與防洪紀念塔廣場交口處將增設信號燈,現防洪紀念塔廣場部分瀝青路面將鋪裝大理石火燒板作為人行步道板,車輛經防洪紀念塔廣場時須繞行通過,通江廣場、九站廣場、景陽廣場不采取繞行通車。沿江通道通車後僅限中小型客車通行,每日7時至18時可通車,其餘時間及節假日將禁止車輛通行,行車道禁止停車。
全線改造綠地1.8萬平方米,改造六處小型景觀廣場與防汛路連接:改造蘇寧廣場,在保留的後防浪牆上增設雙面浮雕,更換坐椅,鋪設石材,增加入口通道,設立10個景觀柱,鋪設透水室外地膠300平方米;建設報業大廈通道小廣場,修飾2座景觀亭,鋪裝500平方米花崗岩地面;修整防汛倉庫旁的休閑長廊廣場,鋪裝1500平方米花崗岩地面,對休閑長廊建築進行整飾改造;建設市人大加油站入口小廣場,鋪設500平方米花崗岩地面,新建2座鐵木結構的景觀亭,局部空地實施喬木、灌木和樹籬復式綠化,同時對公廁進行立面改造;建設友聯路進公園入口廣場,鋪設250平方米花崗岩地面,新建2座景觀燈柱、20米石材景觀圍欄;建設萬達中間路對應公園小廣場,鋪設250平方米花崗岩地面,新建2座景觀燈柱、20米石材景觀圍欄。
對北起井街胡同、南至友誼路、西起中央大街、東至井街區域內,始建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外立面嚴重破損,影響景區環境的20棟建築樓體實施整飾改造(整飾面積8萬餘平方米,實施燈飾亮化18棟)。對整治范圍內影響環境的公廁、小品、構築物等一並實施立面整飾改造。建築外立面強調歐式折衷主義風格的獨特韻味,用簡潔的線條勾勒出時代的氣息及異國風情。
對北起井街胡同、南至友誼路、西起中央大街、東至井街區域內及九站街西側的17個舊有居民庭院環境(總面積2.5萬餘平方米,巷道2700平方米)實施綜合立體改造。建設精品居民庭院,打造高端社區環境,與景區環境協調一致。
沿線規劃設計建設5個大型廣場,即九站廣場、時代廣場、通江廣場、防洪紀念塔廣場和景陽廣場。鑒於廣場建設資金需求量大,按照統一規劃、分期實施的原則,此次重點對防洪紀念塔廣場實施擴建改造(其他廣場以綠化為主過渡)。將西側萬達至江邊閑置空地與斯大林公園連成一體,改造面積5000平方米,擴大延伸防洪紀念塔廣場輻射半徑和景觀效果。將緊鄰防洪紀念塔的電控房遷移至廣場西側。在防洪紀念塔東廣場新增4處入口和1處公廁,防汛路改線通行,實施灌木、喬木、針葉、樹籬復式綠化。對通江廣場、九站廣場、時代廣場實施過渡性綠化:通江廣場市場拆遷後新增面積采用榆樹、柳樹、白樺、針葉、杉樹等進行綠化,新增4處小入口;九站廣場新增綠化面積5000平方米,新建道路100延長米;時代廣場采用榆樹、柳樹、白樺、針葉、杉樹等樹種進行綠化,廣場內鋪設1500延長米甬道。
整體遷移、清撤分流佔用防洪通道的堤後早市、巾幗早市、防汛路早市、通江早夜市4處,搬遷業戶2600餘戶,現已搬遷拆除完畢。拆除佔道設施200餘處,固定設施7處,辦公用房7處。其中,將堤後早市整體移至公園街、朝陽胡同兩側人行道路段;將巾幗早市整體遷移至紅專街(高誼街—經緯街路段);將防汛路早市整體遷移至經緯十道街(工懋街—經緯街路段);將通江早夜市按業戶經營類別進行清撤分流安置,分別安置到紅專街、公園街、經緯十道街、工廠街、安靜街等市場。
保留並整飾友誼門,將防汛路改線至友誼門南北兩側通行;改造友誼宮北側附屬建築,將友誼廳、美食城由二層接建至三層,並進行立面裝修;拆除防洪通道邊沿的變電亭、花窖,接建迎賓閣(接建建築面積845平方米),變電亭遷至迎賓閣內,花窖遷至四季廳內;整改鍋爐房建築立面78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