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4日訊 哈市教師張某幾個月前花499元買了一臺天時達手機後發現,這款手機不僅會自動撥號,還會自動發短信!本來沒有什麼通話量的她,每月手機費竟達150多元。經工商部門鑒定得知,手機的內部被廠家安裝了一個定時撥號發射軟件。原來,這款手機就是哈市工商部門曝光的『吃費』手機之一。
張老師的遭遇不是個別現象。記者了解到,近幾年來,哈市工商部門接到有關手機吃費的投訴連年增長。從5月11日開始,哈市工商部門開展了『吃費』手機專項整治行動,目前已有5萬臺問題手機下架,退機、退費達13萬餘元。然而工商部門只能從最末端的銷售環節進行查處,其禍害的根源究竟在哪裡呢?本報將對此問題持續關注。
大品牌卷入『吃費門』
目前,哈市工商部門已將5個批次問題手機列入黑名單,紫光、埃立特、諾利亞、HTC、波導、金鵬、國坤、愛諾特、奧樂、歐正、眾一、樂派大顯、知己、特萊斯、科諾等榜上有名。哈市工商局消保處責令企業退回所有問題手機,承擔相應賠償責任。
被列入監管黑名單的手機企業完成軟件昇級後,經工商部門抽樣確認、發布公告後方可上市銷售。
同時,他們連續檢查各大手機賣場,並要求其自查問題手機。華濱、凌志、新天天、中郵普泰等賣場的手機經銷商經自查發現,目前涉及『吃費』的手機有金鵬、天時達、南方高科、139、波導、山水、埃立特、德賽、大顯、特萊斯、TCL、現代、三普、世紀星、海爾、長虹等33個品牌,很多都是國產大品牌。對這部分手機,哈市工商部門表示,全部下架,待手機軟件昇級、備案後方可進入各大賣場。
日前,記者跟隨工商部門走訪檢查了華濱、新天天、凌志、中郵普泰、龍運通訊商場、大世界手機市場等賣場,看到工作人員正紛紛為下架的『吃費』手機進行昇級,關閉SP通道。但是,有的手機因『吃費』軟件做在手機主板裡,無法刪除,因此『吃費』仍在繼續。
哈市工商局12315指揮中心辛棟介紹,近一個月來,吃費手機的投訴每天都有二三十例,中心共接受投訴700餘件,投訴量同比增加了5倍。
利益鏈條導致手機『吃費』
哈市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處處長王緒坤介紹,目前哈市手機市場存在的『吃費』現象包括內置收費菜單,開機或使用中強行扣取費用、非法安裝捆綁內容不健康軟件、擅自更改增值業務、未設置『二次確認』功能等。
那麼,手機到底是怎樣神不知鬼不覺地吃掉話費的呢?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說,一般講來SP商(移動增值服務的直接提供者,負責開發和提供適合手機用戶使用的服務項目)跟運營商有合作關系,運營商對SP商授權,這樣,就開始了利益鏈條的合作。
『吃費』的產生過程是:SP商以每部手機30~50元的價格付錢給生產商,讓生產商把SP商開發的違法『吃費』程序安裝在手機裡,生產商還沒等銷售就『盈利』了,因此可以降低價格傾銷手機。
SP商在手機裡設置的軟件無需消費者進行確認,消費者在市場上購買了這些入網的手機後,一經使用,就會自動進行發短信等『吃費』行為。被吃掉的費用由SP商伙同運營商按照事先的協議進行分成。這樣的結果是,生產商、SP商、運營商構成的利益鏈共同『賺錢』,消費者的話費裡每月少則5元,多則50元,眨眼之間就消失了。
據了解,哈市沒有手機生產廠家,在哈市銷售的所有手機均是外地生產。對此,哈市工商部門要求在哈銷售的手機生產廠家到哈,為手機軟件進行昇級,關閉SP通道。目前,已有16家手機生產廠家到哈為手機進行昇級。
本次整治行動中,哈市工商部門對電信運營商提出了立即停止SP的結算業務,關閉其結算通道的要求。王緒坤告訴記者,工商部門約談了移動、電信、聯通等三大運營商,要求提供與SP商的合同及資金流向情況,但是三大運營商表示,地方運營商沒有權力與SP商簽署合同,只有上級集團纔有資格,他們只能向上級集團反映情況。王緒坤說,目前,哈市工商局已對省、市6家運營商立案並進入調查階段。
期待從源頭監管
近日,省內的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在哈市工商局組織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積極配合工商部門解決消費者退費問題,同時公布了投訴熱線:移動10086、聯通10010、電信10000。
哈市工商局消保處工作人員介紹,手機『吃費』現象通過一段時間整治,雖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吃費終端SP通道尚未完全關閉。如何讓消費者能夠透明地使用自己的話費,不給違規的增值業務供應商可乘之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記者了解到,按照哈市工商部門要求,從5月25日起,手機經營企業必須在經營場所明顯位置張貼或懸掛承諾標識,向消費者公開承諾無問題手機。同時,哈市將出臺相關規定,要求所有新上市的手機必須經過工商部門備案;運營商與SP商簽訂的合同必須上報工商部門審查備案。此外,工商部門將根據消費者的投訴加大抽查的頻率和力度,一旦發現經銷商賣『吃費』手機,將勒令其立即停業。
消費者王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工商部門也只能從末端的銷售環節加強監管。徹底根治『吃費』手機,應該從源頭開始把關,在生產、入網、銷售、行業管理每個環節上,都應監管到位。
黑龍江拓行律師事務所高利欽律師說,從《民法》的角度講,手機吃費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財產權。同時,這種行為還侵犯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作為消費者來說,涉及吃費數額較大的,個人或群體超過5000元可以到公安機關立案,此外,消費者應到消協投訴尋求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