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牡丹江市『城鄉潔淨工程』見成效 城市環境靚麗多彩
2010-06-04 11:49:02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月迪 王增偉 侯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文明出行的市民越來越多,佔道經營戶越來越少,道路保潔率越來越高,亂丟垃圾的越來越少……,自去年杭州之後成為全國第二個城市精細化管理試點城市以來,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以建設『秩序城市、寧靜城市和靚麗城市』為目標,從細微處入手,通過轉變管理方式,構築『大城管』格局,使過去城市管理中的一個個難題迎刃而解。

  轉變觀念:從『一罰了之』向人性化執法轉變

  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涉及到千家萬戶,其中很多工作都在矛盾中開展。牡丹江實施城市精細化管理以來,城管局轉變管理方式,由過去簡單粗暴、『一罰了之』向人性化、親民執法轉變。過去,城管執法人員與一些違規小商戶展開的『拉鋸戰』,一直是城市管理中一個『不和諧』的音符。初夏時節,牡丹江市城管局舉全局之力,對市區攤點、早晚市場、大排擋、亭廁等進行全面清理,協調、督促商家業戶對自身亂堆亂放物品及垃圾進行清理。從局長到普通工作人員,連續七天到所轄的夜間大排檔業戶中幫助擺設桌椅、撿拾垃圾,不到收攤,『決不收兵』。城管局還幫助業戶免費配備了地板革、垃圾桶和垃圾撿拾器。一而再、再而三,幾天下來大排檔業戶臉上掛不住了:『這比罰我們還臉紅。』紛紛與與城管部門簽定了文明經營保證書。從『我罰你』到『我幫你』,執法觀念的轉變無形中促進了管理人員文明素質的提高。在此基礎上,市城管局『趁熱打鐵』,完成了『門前七包責任書』的簽定和管理辦法的制定,實現了臨街業戶『門前七包』:即包環境衛生、包美化綠化、包市容秩序、包車輛停放、包清亂貼亂畫、包清運冰雪、包違法舉報。

  在牌匾廣告整治的『攻堅戰』中,牡丹江針對許多臨街業戶對牌匾設置的審批程序、設置標准缺乏了解的實際,印制了《牌匾設置告知書》,從審批程序、制作標准等方面進行溫馨提示。這一做法受到了業戶的普遍歡迎。一位收到執法溫馨告知書的飯店經營者呂老板告訴記者:『這種方式非常人性化。』城管執法不可避免地會影響一些單位和個人的利益,造成市民對城管不理解、不支持。目前,牡丹江城管局每周舉辦一次『城管開放日』活動,由商家業戶、社區人員、熱心市民、媒體記者隨執法人員上街執法,體驗城管工作。通過多次互動體驗,如今市民對城管人員溝通建議多了,冷漠批評少了;理解支持多了,抵觸情緒少了。陽光城管、和諧城管由此逐漸成型。

  創新機制:『大城管』格局力排百姓訴求

  居民區裡噪聲擾民,暴露垃圾無人清理,井蓋被盜沒人給補……,由於一些事情涉及到多個單位,城市執法管理局往往束手無策,也導致了相關部門和單位互相推諉扯皮現象的發生。為此,牡丹江市用構築『大城管』模式,解決城市管理中各部門職能交叉、權責不明、管理缺位、督辦不力等難題。

  今年初,牡丹江市開通了『12345』市長熱線。市長熱線實行24小時電話投訴機制,涉及城管、公安、環保等各個部門,管理范圍涵蓋私搭亂建、佔道經營、暴露垃圾、供水問題等197項內容。熱線接通後對於可以馬上答復的問題,立即轉接政府部門及相關單位進行『三方通話』;遇到比較復雜的問題,需要幾個部門進行協調解決或深入研究的問題,由受理中心立案交有關部門限期解決,不作為將被問責。給市長熱線反映樓下飯店違規排放油煙的市民張軍頗有感觸地說:『電話打完3天後事情就解決了,市長熱線大事小事都有人管,我們老百姓生活得到實實在在的便利。』穿梭於牡丹江大街小巷的機動三輪車和人力三輪車,被許多人稱之為『與現代城市形象不相協調的風景線』,且存在很大的交通安全隱患。近年來,牡丹江市數次下決心將其取締,但『一輛三輪車承載一個家庭』的現實成為難以應對的難題。經過調查走訪,牡丹江市采取了『先安置、後取締』的政策,對被取締車輛的人員,進行優先納入『低保』,子女上學優先享受助學金、優先給予廉租住房補貼,殘疾人改為從事個體經營的優先免交稅費等『五優先』的政策安置。人性化的方案,受到了3500名三輪車車主的認可和廣大市民的歡迎,到去年,三輪車徹底退出了牡丹江的歷史舞臺。

  加強引導:市民爭相演繹『我愛我家』

  『城市三分靠建,七分靠管』。近年來,牡丹江市開展了為期三年的『城鄉潔淨工程』,使城市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此同時,為徹底走出『整治、反彈,再整治、再反彈』的怪圈,牡丹江市通過實施『市民素質提昇工程』,在全省率先啟動文明日等項活動,引導市民參與到城市建設和管理中來,從而使過去的政府在『乾』,市民在『看』 ,演化為群眾的主動參與。去年6月,紫雲社區八委一號樓裡的32戶住戶捐資11000元修好了院子裡的坑窪路。參與者艾露芳說,人民城市人民建,我們就想以實際行動為和諧家園做點事情。

  近日,在人流密集的牡丹江市文化廣場上,經常可以看到一些穿著便裝的老年人手持工具清理垃圾。這是一支由30多名退休老人自願組成的清潔隊,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在這裡工作八九個小時,路遠的老人就乾脆自帶午飯吃。老人們的行為感化了周邊的行人,清潔隊中的一位老人告訴記者,現在每天可清理的垃圾越來越少,他們正商量『轉戰』到別的地方,而這也是牡丹江市民文明素質提高的一個體現。

  牡丹江2008年以來,江達集團、友博藥業等民營企業主動出資2900萬元捐建19條道路;2000多名市民踴躍出資出力認養城區綠地、市樹、市花;2萬多名機關乾部、社區居民、學生、老年人參與到『今天我來當義工』活動……如今,一個文明、有序、和諧、靚麗的城市管理環境正在牡丹江市形成。

責任編輯: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