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5日訊 盛夏,人們往往喜歡在樹下乘涼。可最近,市民發現在哈爾濱街頭樹上隨處可見『洋辣子』,掉到身上經常會蜇傷皮膚,多處紅腫。哈爾濱市園林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洋辣子』突然高發主要是去年冬季雨雪大、今年夏季驟然高溫所致。
1『洋辣子』成群
樹葉千瘡百孔
4日,記者來到哈爾濱師范大學松北校區,在校園內沿著春秋南路的一側邊走邊觀察,在237顆大樹中,每棵樹上肉眼可以看見的『洋辣子』少則20多條,多的有50多條。這些『洋辣子』體表呈黑色,有的三五成群按『一』字排開,還有的三只一組排成『三角形』圖案,還有的幾十只聚集在一起,規整地向一方行進,帶頭的掉隊後,順次第二只會頂替上,當另一隊要加入時,會接著上一隊後面有序地加入。這些『洋辣子』所過之處,樹葉千瘡百孔。
同樣,記者在玉山路上看到,街邊樹上也有很多『洋辣子』,樹葉都被這種小蟲子啃出小洞。在樹下納涼的市民王先生說,坐在樹下,不時會有『洋辣子』掉下來,掉在身上過一會就有點癢,這些蟲子毛茸茸的,成年人看著都有點害怕,更別提小孩了。由於這條街毗鄰省圖書館,午休時很多學生在這條街上納涼休息,不少孩子看到『洋辣子』都嚇得遠遠的。
在南崗區學府路哈醫大二院附近的很多楊樹、柳樹上也有大量『洋辣子』在吃樹葉,這些『洋辣子』全身布滿花斑紋,而且長滿絨毛。
![]() |

2氣候異常致食葉害蟲倍增
針對這一現象,記者采訪了哈爾濱市園林綠化辦工作人員董茹。董茹介紹說,因為去冬今春哈爾濱氣候異常,冬季雨雪大,夏季驟高溫,去年11月份到今年的2月份期間,哈市平均氣溫僅為零下15.5℃,比歷年同期氣溫平均低1.6℃,比去年同期低3℃。持續低溫和夏季突然高溫等異常氣候導致食葉害蟲如黃褐天幕毛蟲、舞毒蛾幼蟲、桃瘤蚜、光肩星天牛幼蟲等昆蟲數量增多。
哈市園林部門的負責人提醒市民,夏季楊樹和柳樹容易寄居『洋辣子』,市民在經過時需要多注意。同時,市民也不必過分擔心,由於分布在哈市各區的『洋辣子』種群密度比較小,成災的可能性很小。
針對上述情況,市園林辦已經開展專項行動,采取夜間消殺措施,加大對樹木撫育養護管理力度,重點加強對樹木肥、水等養護管理,適度修剪,增強樹勢,增加樹木抗病蟲能力。
3被蟲蜇傷可用肥皂水清洗
據哈市動植物防疫站檢疫工作人員介紹,市民所見的『洋辣子』學名天幕毛蟲。『洋辣子』的危害主要在『辣毛』上,很多時候,『辣毛』掉落在行人身上會產生蜇傷癥狀。這種蟲子一旦落身上,市民最好不要用手直接抓,最好戴手套或用樹枝來抓,如果不小心被『洋辣子』蜇傷,可以用膠布粘出毒刺後用酒精、鹽水或肥皂水處理傷口,有條件的市民也可以准備一些皮膚病軟膏,對處理蜇傷同樣有效,如蜇傷嚴重,應立即去醫院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