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2010黑龍江高考語文試卷:體現新課改 平穩銜接與過渡
2010-06-07 18:44:38 來源:東北網  作者:朱丹鈺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7日訊 (記者朱丹鈺) 2010年高考首日結束,對於新課改後首次高考的語文試題,哈爾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張苑勛認為,總體感覺本次高考語文試題,文字量較以往有所增加,很好突出新課標理念,注重學生對語言的理解、領悟和個性探究能力的考察。與以往相比是在平穩中過渡,在平穩中變化創新。

  張苑勛老師說,由於『課標卷』實行『超量給題定量答題』的方式,所以試卷內容明顯增多。相對於原來的高考語文試卷7000字左右的文字量,本次高考的語文試卷應該在8000-9000字之間。

  試卷結構與題目分值有變化

  張苑勛老師說,從結構上看,黑龍江省選擇了國家考試中心的『寧夏海南』模式,這種模式的新課程考卷的特點:在試卷結構上,分為I卷(閱讀)和Ⅱ卷(表達),這和我們傳統試卷的I卷(選擇題)、Ⅱ卷(非選擇題)的板塊劃分方式截然不同。選考內容存在於I卷(閱讀)中,『大閱讀』的兩篇文章一個是文學類的,一個是實用類的,命題遵循『題組等值』原則,最後一道題都是『探究題』。其他板塊的比例和分值與過去相比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如語言知識與運用部分的客觀題,不僅位置被挪到了後面,題數也減少了一半,由原來的4道題縮減為2道題,也就是說只考查成語、病句兩項,分值由原來的12分減少到了6分,減去的分增加到詩詞鑒賞題中和『大閱讀』裡。

  另外,古詩文默寫篇目規定了具體范圍。今年考的是《勸學》、韓愈《雜說四》和陸游的《游山西村》,分別是兩個初中內容一個高中內容。語言表達部分,考了排序、連貫,仿寫等。綜合看,這些題目都抓住了語言表達的重點能力加以考查,體現了命題者對學生閱讀、觀察、思考、整合、表達等重點語文能力的重視。突出了語文重在學習語言、運用語言、訓練思維的本質。必考加選考,便於最大程度的發揮考生的特長。這既是對新課標注重學生閱讀個性理念的有效體現,又是對新課程必修選修內容考查的有效落實,體現了『新舊』平穩銜接過渡。

  試題內容很『充實』

  古代詩文閱讀題選《花雲》和《雨雪曲》(江總,朝代:隋)。文言文是人物傳記,與往年沒有變化,其主要目的是通過設置的3道客觀題(單項選擇)和1道主觀題(文言文翻譯)的回答來考察學生讀懂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即能准確理解詞語的含義,概括主要內容,准確篩選文中的基本信息,把握文本所寫人及其所做的事,概括人物的優秀品質以及他人或作者對人物有怎樣的評價等。應該說,選文基本符合考生能力水平和考綱要求。

  Ⅱ卷選做題是由『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兩部分構成,一為莫泊桑的《保護人》,一為《袁隆平傳》節選之《雜交水稻之父》。從內空上沒出超出以往的海南寧夏試題的范疇,因此學生應該不是十分陌生。

  作文命題相對穩定

  作文還是三個材料,要求學生對比分析人成纔的規律,並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一個『熱帶魚』的材料涉及的是人成長成纔的環境問題,第二個關於『狼』的材料涉及的是人主觀能動性的問題,第三個材料用的是羅森塔爾的材料,這個材料實際上是讓學生認識到教育及期待會對學生成長產生重要影響。試題強調『選准角度』,這實際上是對作文的審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此次作文看,形式上與去年的全國Ⅱ卷沒有太大的變化,體現了高考命題相對穩定性的特點。材料也沒有什麼難度,與考生的實際生活比較接近,可以就一個材料來談,也可以結合三個材料來說,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比較大。考生談人生感悟與情感體驗,應該很有話說,類似的作文題學生應該不會感覺很棘手。

責任編輯:邱士民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