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綏化6月7日訊 近年來,明水縣不斷優化財源結構,財政收入實現穩步增長,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實現好中有快。截至5月末,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7560萬元,同比增長77.4%,增幅位居全省第四名。其中,工業創造稅收佔全口徑財政收入的50%以上。
數字說明,培植財源、壯大工業項目集群是財政增幅的關鍵。針對貧困縣依靠自身能力發展工業有限的實際,明水走項目建設為牽動的借力興工發展思路,積極培植財源,實現了工業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跨越式發展,形成了以食品、醫藥、化工和麻紡四大產業為支橕的新型工業發展框架,經濟社會發展步入快車道。
今年,這個縣把工業作為壯大縣域經濟實力的主攻方向,著力在優結構、擴總量、提效益上做文章,大力提昇工業經濟發展水平。抓住經濟走勢向好回昇,南方發達地區進行企業重組和產業轉移的有利時機,積極與知名企業、集團和客商廣泛接觸,爭取多引進幾個經濟效益高、帶動能力強和財政貢獻大的項目,進一步增強工業經濟實力。重點建設廣東長青集團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格林公司年新增4萬噸谷氨酸擴建項目、年產5萬噸味精項目等7個新建續建的超千萬元大項目。以主導產業為核心,深挖資源優勢,謀劃和儲備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為主導產業集聚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全年力爭工業企業稅金實現6500萬元以上。對建成投產的項目,這個縣重點在原料基地保障、貨物運輸和市場營銷等生產經營環節進行扶持,確保了投產項目能夠滿負荷生產、高效率運營。
按照『生財聚財服務發展、理財用財服務民生』的原則,這個縣不斷提高財政經濟運行質量和水平。積極扶持格林、三精、幸福、永凱等重點納稅企業發展,壯大主體財源。鼓勵民營企業擴大經營領域和經營規模,促其不斷發展壯大,鞏固骨乾財源。發展現代物流、商貿經營、交通運輸和餐飲服務等第三產業,不斷提高對財政的貢獻份額,培植新興財源。財政部門加強對重點企業、重點工程、重點行業的管理和監控,嚴格堵塞各種『跑冒滴漏』環節,應收盡收,收滿收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