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世博會牡丹江活動周落幕 新起點帶來機遇和挑戰
2010-06-08 08:29:54 來源:牡丹江日報  作者:郭寶群 高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7日訊 上海世博會牡丹江活動周已華彩落幕。牡丹江最大程度地把自己最有代表性、最經典的東西帶到了世博會上,牡丹江魅力精彩呈現的同時,城市形象也得到很大提昇。同時,在與世界先進文化、科技及城市發展觀念的交流中,更是受益匪淺。

  跨越地域和國界的互動

  牡丹江對上海世博會的參與度,通過活動周的形式得到了完美表達。雪城風韻耀浦江,在牡丹江活動周的5天時間裡,中外互動,臺上臺下互動,會裡會外互動,都被發揮到了極致,這飽含著牡丹江人的激情和智慧。而不同『舞臺』傳遞出的掌聲和喝彩聲,正是對這種智慧表達的由衷肯定和贊許。

  牡丹江活動周的舞臺,沒有局限於活動現場,也就是黑龍江展館600平方米的館區,5.28平方公裡的世博園裡,隨時隨地都能成為牡丹江的展示臺。為了節省時間增加表演場次,參加演出的演員們每天都是直接化好妝、換好服裝後,再乘車進入世博園。從世博園區的安檢口到活動周的演出現場,還需要步行四五十分鍾的時間。走在世博園區的路上,演員們近距離感受著園區人文景觀的視覺衝擊,同時也成為宣傳牡丹江的一道獨特風景線。那些漂亮姑娘富有地方特色的裝扮贏來不絕於耳的贊美聲,操著各種地方口音的國內游客也熱情地跑過來打探『這是哪裡來的演出隊伍』,並紛紛要求合影留念。更有不少外國游客合影後,還不忘學習中文『牡丹江』的發音。

  互動中與世界的對接

  牡丹江活動周期間,我市百餘人的隊伍赴滬參展,展示者與參觀者的雙重身份,讓他們在與世博會的互動中,時刻感覺著世界的發展和變化。此次我市參展隊伍中的絕大多數人,來自牡丹江所轄十個縣(市)區的基層一線,他們大多都是首次來到上海這個國際大都市,更是首次參加世界級展會。在完成自身參展任務的同時,他們分秒必爭地去尋找與自身所在縣(市)區發展有共性的展館參觀,有的還犧牲掉吃飯時間,特意跑到城市發展案例館等處,看世界級典范城市的發展思路和做法。活動周結束後,我市世博辦的同志說,世博會也是一種會展經濟形式,為了世博會牡丹江活動周,我市准備了近半年時間。在實戰中,會展的組織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而親身參與現場運作則是更有收益。

  『後世博』的新起點

  世博會牡丹江活動周結束了,但『後世博』的影響一直延續著。活動周的背後,是約11萬人次的國內外游客對牡丹江元素的關注。每位參觀者的背後又都延伸出一個家族或是一個群體,通過他們放大牡丹江活動周的影響,是擴大牡丹江城市知名度的最經濟最理想的方式。世博會黑龍江館的負責人說:『用最小的成本和最有效的方式向世界宣傳牡丹江,非常聰明,牡丹江機會利用得太好了。』

  世博會的高等級性,無形中為參與其中的每一項產品的品質都做了隱性廣告。牡丹江的綠色食品在全國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市場競爭的現實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我市打造『綠色有機食品之都』的路途仍然任重道遠。世博會牡丹江活動周帶去的12種展品中,最受歡迎的無疑是黑木耳等綠色食品,廠家特意為世博會生產的小包裝贈品總是供不應求,很多參觀者乾脆直接詢問自身所在地的購買渠道,世博會黑龍江館的負責人也感慨地講,牡丹江綠色食品的品牌包裝和營銷迎來一個新機遇。

  世博會牡丹江活動周,有收獲也有遺憾。牡丹江元素的精彩呈現,引來了其他參展同行的關注。像在活動周開幕的當天下午,海南館的負責人就來商談能否進行節目互動,但由於時間行程等客觀原因而未能實現。東寧縣的文藝工作者發揮文化創意,把黑木耳種植技藝融入到舞蹈表演中,但由於世博會安檢對黑木耳菌種規定的空白,特意帶去的黑木耳菌種未能帶入到世博園區活動周現場。

  通過活動周,牡丹江向世界亮出了自己的城市名片,為世界看牡丹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窗口。透過這個窗口,為國內外參觀者集中展示了一個充滿活力、商機無限的牡丹江,一個面向世界、開放包容的牡丹江。

  『牡丹江最重要的是抓住良機,放大「世博效應」,這是機遇也是挑戰。』5月28日,上海世博會牡丹江活動周圓滿落幕時,省世博辦的負責同志中肯地講。

責任編輯: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