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止曬傷:大熱天穿了兩層衣服
8日8時許,記者來到開發區長江路打通工程南直路附近的施工現場。
62歲的陳師傅做建築工人已經35年了,是工地年紀最大的人。雖然還是早上,但是滾滾熱浪已經撲面而來,剛剛和陳師傅聊了五六分鍾,記者身上的衣服就濕透了。
記者發現,雖然氣溫很高,但陳師傅身上卻穿了兩件厚厚的衣服。陳師傅說,這幾天太陽『太毒』了,只穿一件T恤,雖然很涼快,但胳膊和後背很容易曬傷,『曬傷後再一出汗,整個後背就像有人在傷口上撒鹽一樣疼,處理不好的話還很容易潰瘍,所以我在T恤外面又套了一件迷彩服。』當陳師傅挽起袖子時,記者看到,他的袖口處有一道明顯的黑白分界線,手臂、脖子等部位也顯得黑白分明。
談話中,陳師傅不停地清理散落在路上的塵土,後背上的衣服已經濕透,額頭上的汗水順著鼻梁淌下來,滴在身邊的一塊木板上,不一會就濕了一大片。
來自吉林省榆樹鎮的54歲的張師傅是工地的雜工,無論哪裡需要人手,他都要第一時間跑過去,非常辛苦。
張師傅告訴記者,雖然工地在中午休息的時候會給他們准備綠豆湯解暑降溫,但是在乾活時他有一套自己降溫的方法。他在安全帽裡卷了一個濕毛巾,『毛巾是用涼水浸濕了放在帽子裡的,這樣既阻隔了陽光直接照射頭部,又可以起到降溫的作用。從早上6點開工到中午休息,差不多要給毛巾換兩三次水,下午天氣更熱,換水的次數也就更多了。這個方法很管用,我已經把這招教給了工地的年輕人,現在他們都用這招降溫。』張師傅說。
老婆納的『千層底』耐穿涼快又溫馨
9日10時許,記者來到香坊區征儀路打通工程哈平路路段施工現場,雖說此時火辣辣的陽光刺得人眼睛都睜不開,可51歲的力工喬喜富仍然在忙著手裡的活。
喬喜富說,他和哥哥以及3位同鄉一起來哈市打工,他們來自齊齊哈爾訥河市農村。由於家裡地少,他就趁農活還不太忙時出來給孫子賺點奶粉錢。喬喜富家裡有5口人,提起不滿3歲的孫子,喬喜富臉上不由浮現出了欣慰的笑容。喬喜富說:『天氣雖然熱,但是在這裡工作每天能賺幾十塊錢,我家的地一年下來也就能賺三四千塊錢,在這裡打工兩個月賺出來了。今年夏天我還想把兒子和老伴接到哈爾濱好好玩玩,聽說這裡的兒童公園裡能坐小火車,到時候也讓俺孫子坐坐。』
攀談中,似火的驕陽已經把大地烤得火熱,腳踩在地上隔著鞋底還感到灼燙。
喬喜富看著記者腳上穿的鞋子說:『別看你穿的是皮鞋,但是不及我穿的自家人納的「千層底」舒服。』喬喜富指著腳上穿著的一雙藍色的手工縫制的布鞋說,這是他出門時老婆用舊牛仔褲給他納的『千層底』,鞋底特意加厚了兩層,不僅耐穿而且又軟又舒服。
『從家出來時我背了4雙鞋,我表哥和同鄉還嘲笑我,但來到工地後他們都羡慕我。工友們買的鞋子,最多也就穿個10來天,不是開膠就是被鐵絲劃壞了,而且一雙鞋就得十幾塊錢,一個月下來光買鞋就要花好幾十塊錢,不耐穿也不舒服,太不值了。我的鞋子既輕巧又舒服,現在穿了快一個月了還好好的,最重要的是我老婆做的』。喬喜富笑著說。
每天起碼要喝10斤水
『天這麼熱,年紀大的就扛不住了,年紀輕的稍微好些。』9日下午2時,在保健路打通工程工地,來自綏化的胡師傅一邊說著,一邊摘下安全帽,喝起水來,身上那件深藍色的T恤濕了一大片。『在這種天氣裡,我們乾一會兒活,就得喝一肚子水,每天起碼要喝5公斤水。』胡師傅是電焊工,工作時間可以自己調配。胡師傅說,前幾天剛發了工資,兒子一直想要一個遙控玩具汽車,這次回家的時候一定要滿足兒子的願望。
胡師傅的同鄉老李是水泥工。『天太熱了,你看這纔十幾分鍾,衣服就濕透了。』談話中,老李不停地仰著脖子喝水。『現在天氣熱,工地給我們發了風油精,中午吃飯還有綠豆湯。但是工地上提供的是白開水,要是能在水裡再放點鹽,喝起來就更解渴了。』和老李聊了不到5分鍾,記者就感覺脖子火燒般的疼,但老李在太陽下一乾就是一天。
此刻,百餘米的施工現場完全暴露在烈日之下,在太陽的炙烤下,整個工地看上去就像一個大火爐。記者了解到,由於天氣炎熱,工地現在開始實行錯時施工,下午2點後工人們纔開始正式施工。30歲的李曉磊剛剛結束午休,就急匆匆地找到一個水龍頭往頭上淋水。他笑著說:『天氣太熱,一動就一身汗,這是最快的降溫方法。』李曉磊是工地的降塵工,主要負責給工地灑水降塵、降溫。在他身後有一輛拖拉機,車上裝有幾只大桶,工人正在往桶裡抽水。李曉磊介紹說,工地每兩個小時降一次塵,他每天工作10小時左右。他在哈市打工已經有2年了,這幾天氣溫太高了,工友們往往是戴上安全帽還不到5分鍾,汗水就順著臉頰流下來了。降塵、降溫工作非常重要,即使再熱他也要做好自己的工作。
早上6點開工每天工作10小時
下午3時許,記者來到長江路打通工程化工路施工現場。當天最高溫度達36攝氏度,地面溫度實際已經達到40攝氏度左右但是工地上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似乎絲毫未受到影響。
在施工現場,來自牡丹江的20歲小伙馬國梁正在做彎制鋼筋工作。他和工友們每天早上6時左右起床開始工作,中午稍稍休息後,一直乾到晚上6時左右纔收工。每天近10個小時的勞動並沒有讓他覺很累,他說一是自己年輕,二是自己心中有理想。馬國梁卷起袖子露出長滿痱子的手臂,『沒辦法,不穿長袖衣服就得曬脫皮,可穿了又長痱子。工友們勸我買防曬霜擦,可是我一天的工資還不夠買一瓶防曬霜呢。我現在首要的目標是攢錢娶媳婦,到時給俺媳婦買防曬霜,一定不讓她曬著。』馬國梁說。
馬國梁身後的小伙叫李吉龍,是馬國梁的『發小兒』。李吉龍說,他家裡條件不好,初中畢業後就沒有再繼續念書,一直在家務農,這幾年在農閑時,就和馬國梁一起來哈市打工。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攢錢學開車,等到有能力時再買一輛屬於自己的車,讓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好。
有關部門為工地解暑降溫
記者從哈市城建部門了解到,入夏以來,哈市氣溫不斷昇高,為了防止工人中暑,哈市各個施工現場紛紛實行『錯時上工』的措施,早晨提早上工,中午延長午休時間,晚上提前收工。並且把上工時間調整為早上6點至11點,下午2點或3點(根據當天氣溫,施工現場自行調節)至晚上6點。
針對高溫天氣,哈市建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防暑降溫,要求各工地為工人發放毛巾、清涼油和仁丹;中午派專人為工人派發降暑茶、綠豆湯和糖;在建築工地上專門設置涼亭,放置飲水桶,衝泡降暑茶。同時要求各工地調整作息時間,實施『早開工晚收工』措施,中午高溫時段讓工人休息3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