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後高考』現象凸顯教育誤區 消費型發泄型等考生頻現
2010-06-20 09:31:04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葉琳琅 肖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20日訊 日前,高考結束,又一批學子的高中時代宣告結束,學子、家長甚至社會似乎都可以輕松了。但據記者調查了解,高考過後所顯現出來的『後高考』現象卻引人思索。

  現象———

  高考後考生呈現各種類型

  撒歡消費型考生———

  積極消費催熱『高考經濟』

  看場電影放松,准備開學用品,感謝恩師教誨……高考後,我們在商場、餐廳、旅游公司、娛樂場所很容易就會看到高考結束的考生和家長。據百腦匯一名銷售人員介紹,高考過後,電腦、學習機、手機甚至導航儀都出現了熱賣的現象。他說,出現這種現象已不是第一年,公司在高考前就准備了充足的貨源,因為每年高考結束到開學前,都是銷售的火爆期。據記者觀察,不僅電子產品市場,餐廳、娛樂場所、商場,『准大學生』消費者都不少。在南崗區的一家大型商場,正帶高考完的女兒購物的湯女士對記者說,『高三這一年,節假日都在補課,沒有時間上街。女兒說了,高考完一定要自己選一件漂亮的連衣裙,這不,剛買了一件。』湯女士說,『孩子學了這麼多年太不容易了。高考完了,女兒的要求我會盡量滿足的。』

  在家長這種補償心理作用下,考生高考後的消費不斷昇溫,甚至呈現井噴。從一二百元的背包到動輒萬元的出國游,從『持准考證打折』到『准考證抵值消費』,商家巧立名目的促銷和考生及家長的『積極配合』,讓這塊蛋糕越做越大,也讓後『高考經濟』不斷昇溫。

  瘋狂發泄型考生———

  宣泄凸顯教育誤區

  高考落幕,對十年寒窗苦讀的學子們來說,適度以旅游、購物來放松本無可厚非。但一些考生由極度緊張到無限放松的宣泄,一些家長從嚴看死守到無原則的補償和縱容,卻引發出一些懮慮。

  高考最後一科考試結束,記者在南崗區一考區遇到了十幾個准備聚會的男同學。其中一個告訴記者,『這一天的聚會早在痛苦的復習中就定好了。兄弟幾個打算把十幾年的壓抑好好發泄一下,不醉不歸……』在南崗區另一考點,一名考生邊把手中的復習資料撕得粉碎拋向空中,邊聲嘶力竭地大喊:『解放了!徹底解放了!!』一些同學看到,紛紛效仿。從近幾天記者了解的情況來看,考生的瘋狂發泄現象有增無減———撕書,泡網,聚會,游戲……網上一個考生稱自己是『白天NBA,晚上世界杯,中間上網灌灌水!』家長也從考前的『嚴』到考後的『松』,冰火兩重天的家長態度不僅不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對於心理成長也極為不利,更凸顯了家長『唯考是從』的教育誤區。

  謀劃前程型考生———

  未雨綢繆夯實前行基礎

  相對於不少同學高考過後的放松,某省重點中學畢業的林凡則有所不同。他給自己制定了嚴謹而充實的學習計劃,他笑稱自己是『時間表動物』,一直是靠著嚴格的計劃和堅定的執行,纔在學習中取得成功。他高中成績優異,在高考前就已被列入保送名單,但為了進入自己喜愛的專業,他堅持參加高考檢驗自己的能力。根據估計的分數,考上北大沒問題。於是,他給自己的假期制訂了新的計劃———到北京學習英語。他告訴記者:『機遇總是選擇有准備的人,我要在邁進大學門檻之前再給自己積累一些競爭的資本。』記者從哈爾濱一家知名英語補習學校了解到,近段時間,不少『准大學生』前來諮詢英語輔導課程。該校校長說,不僅是英語,還有一些考生熱衷於學習一些實用的技能與知識,如駕駛、軟件開發、聲樂、法律等等。


 

  臥薪嘗膽型考生———

  甘願復讀努力學習

  隨著教育制度的改革,一考定終身的現象雖有所緩解,但還有很多學子甘願奮斗在復讀之路上。公務員劉女士說,『現在的用人單位對學歷的要求越來越高,名牌大學更受青睞。所以萬一孩子考不上名牌大學,就准備讓她復讀。』金源是今年的應屆畢業生,他從走出考場的那一刻起,就知道自己今年的高考成績將無緣心愛的大學,於是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復讀。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說:『不能上重點大學,就等於在競爭中處於劣勢。我對自己有信心,我願意用一年的青春給自己一個選擇的機會。』一位考生家長告訴記者,『現在的孩子有自己的主見,作為家長不能強迫孩子復讀,也不能不支持孩子復讀,家長能做的,只有尊重和支持孩子的選擇。』

  『依賴』型考生———

  漫漫前程全靠父母支橕

  對於一些自主能力強的考生,高考後是人生新征途的開始。而對於很多從小學到高中都在家長呵護下走來的考生,他們的腦海中充滿了迷茫和混沌。采訪中一名女考生很實在地告訴記者,對未來自己沒有一點想法,『讓家長定吧。』這個乖乖女說。針對這種『依賴』型考生,家長就不可避免地迎來了人生的又一次大考。不少家長慨嘆,『學生畢業、家長開學』。面對『如何填報志願,如何選擇專業,是復讀還是留學,如何為孩子的未來構建軟環境、搭建硬階梯』等問題,人到中年的家長們深感責任和壓力。

  哈爾濱市一所市重點中學的畢業生小童的父母,最近的生活就是白天參加各種招生見面會、留學諮詢講座,晚上上網『搜』中外大學的基本資料,中間貫穿的是不間斷的親友、專家、學校甚至一切可能調動的社會關系的電話溝通。小童的爸爸張欣說,『孩子雖然已經高中畢業,但除了答卷上的「死知識」,他還懂些什麼呢?說是孩子考大學,我看考的是家長的見解學識、經濟實力和社會關系。』

  抑郁糾結型考生———

  暴露高考高壓下的心理問題

  隨著分數發表和分數線劃定時間的臨近,越來越多的考生出現抑郁、茫然、焦慮等問題。記者從曲偉傑心理學校了解到,在高考結束的四五天中,學校已接到了十幾個諮詢電話,並做了5起相關的疏導工作。該校接待中心的林老師告訴記者,從往年的經驗來看,諮詢的高峰還沒有到來。在分數發表之後,一些考生甚至會出現沈默寡言、自責自怨、灰心絕望的情況,這時患者會更多。她說,一些家長比較重視孩子考前的心理調試,做一些有針對性的放松和引導工作,但對於『高考後』的考生心理問題重視不夠,往往是出現了問題纔想到彌補。

  社會實踐型考生———

  『90後』主動適應社會

  『打工鍛煉自己』是本次高考後出現的一個令人欣喜的現象。在哈特手機賣場,剛參加完高考的小劉在向過往的人流派發宣傳單。他說,在高考結束後他就來打工了。他們班級共有15名同學參加各種社會實踐,希望提前感受社會競爭的激烈。近日記者了解到,像小劉一樣在考後走上打工崗位的考生為數不少。在網上的教育論壇及家長QQ群裡記者也看到,一些考生家長在互相交流相關的暑期兼職信息,網友小青說:『孩子考上大學也並不等於進了就業保險箱,如果上學期間不思進取很容易就會被淘汰。

  思考———

  『後高考』『真空期』如何度過

  『後高考』現象有懮有喜。那麼,考生及家長該如何正確度過呢?

  『後高考』時期需要『平和心』

  省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董鴻揚說,中國人有重視高考的傳統,因為它畢竟是決定人生命運的重要轉折點。在經歷了緊張的學習後有一些放松和宣泄是可以理解的,但必須正確處理好這一時期的各種問題,要有平和的心態,這種『平和心』家長和孩子都要有。家長要做到不攀比、不虛榮,孩子要做到不驕傲,不氣餒。對於考生來講,『平和心』體現在多方面:一是平和對待考試的成敗。人生的路很漫長,一次考試不能決定一生的成敗,遇到挫折不要灰心。二是要平和地安排生活。考後的放松可以理解,但張弛皆有度,要放松不放縱,過度消費、沈迷網絡等行為都要避免。保有一顆『平和心』,平穩地度過『後高考期』,對將來的生活和學習都會大有裨益。

  理解『學生』的深層次含義不做『低能兒』

  黑龍江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教授、教師教育中心主任楊平說,教育學理念上的『學生』是指『學習生活』,只有學習好如何生活,如何適應社會和貢獻社會,教育的目的和宗旨纔能得到真正的實現。他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在『後高考』時期一定要注意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學習態度,把培養堅韌的品德,培育樂觀的精神,學習廣博的知識,錘煉生存的本領作為學習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只有如此,在教育產業的鏈條中,纔能生產出合格的產品,而不是為社會輸送不會洗衣做飯,不會選擇、規劃自己人生的『低能兒』。

  社會實踐是醫治『後高考』頑疾的妙藥

  對於高考後出現的過度消費、沈迷網絡、大擺謝師宴等現象,楊平教授給出的處方是『社會實踐』。他說,進行社會實踐,不僅鍛煉了考生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能力,開闊了視野,也會讓考生深入社會,了解社會,明白家長的艱辛。家長和考生應該注意以社會實踐為突破口,讓孩子用勞動的汗水開啟青春,走向社會,明晰責任,不斷成長。

  特殊時期的心理健康需適當關注

  曲偉傑心理學校的林老師告訴記者,常見的『後高考』心理問題有以下幾種:一是因成績不理想而產生的挫敗心理;二是成績較好者容易產生的放縱心理;三是高考前以應付考試為唯一目標的考生,會因考試結束喪失目標而產生的迷茫心理。家長要充分重視這段時期的思想溝通和引導,對高考後的學生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對剛剛走出考場的考生來說,要理性面對高考,充分調節好自身心態,切忌大喜大悲,以免樂極生悲。對家長而言,要做到不埋怨、不訓斥,與孩子們直面現實,做好兩手准備。她建議,考生高考結束後,可以適當保留一段時間復習期間的生活和作息規律,利用這段時間對中學時代的生活進行一個總結,對未來的大學生活進行一些『設想』,這些都將使考生能夠平穩度過高考後的時間。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