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龍河農場管理區內的住宅樓。東北網記者 岳雲雪攝
東北網6月23日訊(記者 岳雲雪)在加快小城鎮建設過程中,引龍河農場保留了距離場部20公裡以外的四個管理區。走進農場的第四管理區,過去破舊不堪的老房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整潔的街道,漂亮的復式住宅樓和優美的庭院綠化,處處展現著農墾新區的魅力。
我省墾區大力推進小城鎮建設過程中,因為有些連隊和作業點距離農場較遠,所以一些較大的農場在撤隊並區過程中,實行了『一城多區』的規劃格局。引龍河農場經過大規模的改造,如今的管理區面貌已今非昔比。管理區的職工生活的和搬進城鎮中的職工生活同樣美好。
記者走進職工方宇中的新家,映入眼簾的是看著讓人羡慕的復式樓。方宇中告訴記者說,孩子住在樓上,他跟老伴住在樓下,互相不打擾,很是方便。房子有80多平方米,加上車庫一共纔花了6.2萬。方宇中說:『原來我們住的都是土房,做飯要燒豆秸,現在不用燒爐子了,下班後做飯快多了,還很乾淨,我們現在的生活跟城裡人一樣。』
第四管理區離場部較遠,在撤隊並區改造時就被保留下來了。居民看著別的管理區的職工都搬進了場部,自己還住在20多年的老房子裡,很不滿意。但令職工沒想到的是,保留下來的管理區改造迅速,如今職工都住上了復式樓,集中供熱改造也在同步進行中。去年又新建了自來水廠、擴建了管理區醫院,現在管理區的環境一點也不比場部差。種植戶丁海金高興地說:『我們沒有被撤離的管理區職工現在收入不比城鎮職工差,我種了300畝左右芸豆,畝效益就是400元左右,一年收入達12萬,一年就忙一個月,其餘的時間我還可以做點別的。我們這裡生產的芸豆深受海外消費者的喜愛,僅我們管理區每年的收益就能達到1500萬元以上。』
『今年,第四管理區增設管理區到農場的班車,職工到場部辦事也十分方便。同時投資1400多萬元新建農機停放廠、糧食晾曬場和秸稈氣化站等重點項目,繼續加大管理區配套設施的建設,我們要讓管理區職工生活的同樣美好。』第四管理區主任蔣詠昌告訴記者說。
引龍河農場第四管理區是眾多管理區中一個較為成功的代表,引龍河農場的成功改造為我省墾區其他農場管理區的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