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中山路『景觀大道』問題多 候車難找站臺天橋積水多
2010-06-24 08:38:20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楊學彬 張鳴霄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24日訊 剛剛完成拓寬改造的中山路,是哈爾濱市中心城區的一條重要的標志性景觀大道,有關部門將把此路建成全市首條交通文明示范街。然而,記者近日在中山路附近采訪發現,這條街目前建設還不完善,距成為真正的『標志性景觀大道』,還有不少距離。

  候車找不到站臺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中山路采訪,該路為雙向十車道、取消路中隔離帶,路邊綠地波狀起伏,橫跨街路的三座歐式天橋如長虹臥波,顯得大氣、洋氣。

  記者在中山路工人文化宮附近欣賞美景時,發現附近有不少候車人在互相打聽公交車站的位置。市民李先生告訴記者,這裡本來是多條公交線路的『工人文化宮站』站臺,但現在找不到公交站牌和站臺,經過此處的公交車多是『見縫插針』式的隨意停靠,給候車的市民帶來了不便。

  記者看到一輛21路公交車從遠處開來,該車找了一塊空地停了下來,一些候車的市民連忙跑過去准備上車。這時,又有一輛101路公交車開了過來,21路公交車於是關門向前提車,而車下沒上去的市民又追著21路公交車前行。一時間,這裡一派混亂。同樣的情景,還發生在中山路原『文昌街』站臺。

  過街缺少道線

  道寬了,路暢了,車快了,但行人過街卻成了新問題。

  記者發現,中山路自河溝街至革新街全長約500米路段,只有革新街與中山路交口處有一處人行過街斑馬線。為了疏導行人,有關部門在中山路上修了三座過街天橋,但三座天橋間距較遠。在缺少斑馬線、過街天橋又相距甚遠的情況下,許多行人選擇冒險橫穿馬路。

  有市民建議,有關部門在加強對市民進行文明禮讓、遵章通行的教育的同時,也應考慮市民過街的實際需要,合理安排過街道線。

  信號燈進了綠地

  有路就要有信號燈,但中山路上部分信號燈安置令人難以滿意。

  『媽媽,信號燈怎麼安進了綠地裡?』一位小朋友的話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順著小朋友的手指,記者看到,中山路上有多處信號燈『安』在新栽植的綠地裡。記者詢問當地居民纔得知,在拓寬之前,這些信號燈所處的位置是人行道。改造之後,人行道變成了綠地,但這些信號燈沒有拆掉或移位,而是被就地『綠化』了。

  除了進綠地,中山路上的信號燈還多處出現『親哥倆現象』。在中山路與革新街交口、中山路與贛水路交口,新老信號燈並立,令行人一頭霧水。

  天橋積水搭『浮橋』

  中山路上的三座歐式過街天橋,是景觀大道一景。但走上橋,『風景』卻不再好看。

  在革新街天橋上,記者看到,修天橋剩餘的角鐵、鋼條及舊發電機胡亂堆積在上面,行人通行不暢,還極易碰傷。而另兩座天橋上,由於橋面不平及排水不暢,出現多處積水坑,行人用磚頭、木塊搭起『浮橋』從水坑上穿行。

責任編輯: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