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黑龍江省小城鎮建設典型報道:規劃,城鎮化建設之魂
2010-06-24 10:37:47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規劃科學、建設統一的農墾九三分局大西江農場百棟新型住宅小區。黑龍江日報記者 吳樹江攝

水果蔬菜種植成為很多農場小城鎮重點發展產業。本報記者 吳樹江攝

  ■九三分局最東端的七星泡農場因水而得名。青草碧水,自然風光秀美迷人,宜居、宜游的環境,規劃出七星泡特有的北方生態園林城發展方向

  ■建三江分局的前進農場位於三江平原腹地,地處同江、撫遠、饒河三個口岸中心的中心位置,使其成為我省東部人流、物流、糧流的集散中心

  ■在我省墾區,因地制宜規劃功能定位,已經成為農場的振興法寶

  ■格球山農場依托城鎮建設,發展規模化『棚菜經濟』,全場170棟大棚集中興建、統一管理、全程服務,為職工增收開闢一條『高速通道』

  ■遜克農場雖地處偏遠,可具備種植藍莓等小漿果的條件。目前,農場正在建設現代化漿果加工廠,將小漿果產業打造成一項富民強場的產業

  ■產業是城鎮的支橕,沒有產業支橕的城鎮化便沒有生命力。各農場在規劃城鎮發展時,都把產業布局擺在了重要位置

  產業布局棚菜漿果搶灘加速度

  記者來到格球山農場,只見農場南側是一大片蔬菜大棚,蔚為壯觀。原來,這裡是格球山農場的萬畝蔬菜基地,所產蔬菜專供我省最大的速凍蔬菜加工企業北大荒北綠食品公司。

  格球山農場依托城鎮,大力發展『棚菜經濟』,為職工增收開闢了一條『高速通道』。今年,農場在推進城鎮發展中,為調整種植業結構,促使棚菜種植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使棚菜種植成為農場經濟發展和職工增收的不竭動力,投資700多萬元,又興建了170棟大棚,其中冷棚160棟、暖棚10棟,種植油豆角、西瓜、香瓜、食用菌等附加值高的蔬菜作物。

  劉洪貴原是第三作業區的職工,家搬到場部後,一直在尋找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得知今年農場投資建設170棟大棚時,他馬上承包了5棟大棚,種植香瓜、西瓜等水果蔬菜。

  為使職工在種植棚菜過程中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農場將所有大棚集中興建,由農場菜業作業區集中管理,並在生產過程中提供全程技術服務。2010年,全場的170棟大棚可創造效益160多萬元,平均每個大棚可獲效益近萬元。

  格球山農場場長王樂友說,格球山農場將萬人城鎮建設作為一個品牌來經營,以城建為中心和載體,實施四業並舉,實現城鎮建設與經濟發展雙贏目標,目前已初步構建起由內到外的『四環經濟圈』,即以萬人城鎮為核心的第三產業『一環經濟圈』,以北大荒北綠食品公司和格球山乳品公司為龍頭的第二產業『二環經濟圈』,以種養業為主的第一產業『三環經濟圈』,以10萬畝人工林『綠色銀行』為主的生態資源『四環經濟圈』。

  趙光農場將『抓城』作為提昇農場城鎮品位,從抓規劃入手,解決制約城鎮發展和農場經濟發展的問題。近年來,趙光農場始終把工業生產園區化和扶持現有工業企業作為工業經濟發展的重點,工業園區已粗具規模,九三油脂、完達山乳業、北大荒種業、中國服裝、富雪糧油和興凱湖機械等現代企業加工生產基地正在園區快速發展。

  趙光農場場長王宏忠認為,城鎮發展能帶動工業的發展,工業的強大也能推動城鎮建設的步伐,為更好地扶持工業發展,農場設立了100萬元的工業發展基金,用於中小企業服務、工業園區建設、鼓勵項目投資、招商引資獎勵、企業人纔培訓,專戶儲存,專款專用。農場還在墾區率先成立了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技術支持、信息諮詢、新產品開發、人纔培訓,促進工業迅速發展,加快城鎮化步伐。

  乘車到遜克農場,記者看到農場南側是一大片藍莓園。原來,遜克農場雖地處偏遠,可卻處在小漿果種植帶上,土壤呈偏酸性,具備種植藍莓等小漿果的優越地理條件。遜克農場意識到,小漿果產業是一項用工量大、生態效益十分可觀的產業,是一項可富民強場的產業。規劃城鎮發展定位時,遜克農場在場部南側建設規劃以自然景觀和藍莓、樹莓等特色種植為重點,大力發展小漿果產業。經多方聯系,遜克農場與北京食品有限公司簽訂協議,聯手興建萬畝小漿果生產基地,打造就業、聚居、消費產業鏈。農場興建了30棟冷棚、8棟溫室的育苗基地及佔地面積達16000平方米的苗木生產試驗示范基地。目前,農場已栽植藍莓600畝、樹莓2400畝、黑加侖200畝。今年年底前,遜克農場投資建成一座現代化的漿果加工廠,農場將逐步形成育苗、種植、加工、銷售一體的產業化格局。

  遜克農場黨委書記於萬方說:『至2012年,農場場部將搬遷進入1萬人,小漿果產業的發展可解決這些人的就業。有了這樣的產業,小城鎮建設就有了後勁,農場纔能成為名副其實的城市。』

  (本報記者文天心 習記者那可)


  功能定位

  生態物流各秀各魅力

  站在九三分局七星泡農場東風水庫的岸邊遠眺,四周的松林、沙灘、草原盡收眼底。『在這個有著美麗傳說的地方,農場正在規劃建設一個大型的旅游度假風景區,創造出舒適的休閑環境』,農場場長韓萬雙告訴記者。

  位於九三分局最東端的七星泡農場是一個因水而得名的農墾小城。場部周邊有3座水庫和12萬畝的草原,青草碧水,自然風光秀美迷人。正是因為擁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農場將自身定位為北方生態園林城。

  在這一定位的指引下,農場大力將生態建設與旅游業、商業相融合,並利用這些資源,給場部居民提供了宜居、宜游的生活環境,規劃出屬於七星泡特有的發展方向。

  在場部裡的林木種苗繁育基地,農場一邊抓好種苗繁育的科學研究,搞好商業創收;一邊將基地規劃成供百姓休閑娛樂的森林植物園。農場老職工蘇振明經常到園裡來下棋,他告訴記者,這裡空氣好、環境好,場裡的居民都願意來。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身心特別舒暢。

  韓萬雙說,綜合考慮地緣、資源等因素,選准農場的功能定位,纔能使農場不盲目地發展。七星泡農場會一直堅持打造生態園林城。

  城鎮功能是一個城鎮發展的方向,只有在功能定位明確的前提下,一個城鎮纔能逐漸形成自己獨特魅力和個性,從而有效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競爭力。

  采訪中,記者發現,因地制宜地規劃好農場的功能定位,已經成為每個農場的振興法寶。

  建三江分局的前進農場處於三江平原腹地,是福前鐵路的終點,佳撫公路穿場而過,處於同江、撫遠、饒河三個對俄貿易口岸的中心。獨特的地理位置,指引著農場的發展方向。如今,農場以亞洲最大的糧食中儲庫、國家最大糧食銀行、運營成熟的農資大市場,打造集倉儲、銷售、運輸、勞務為一體的生資物流服務中心、糧食物流中心。完善的城鎮功能,便利的交通條件,龐大的產業鏈條,配合經營型城鎮的理念,使前進農場成為我省東部地區人流、物流、糧流的集散中心。

  擁有著軍川釀酒廠、完達山乳業等一批國內知名龍頭企業的寶泉嶺分局軍川農場在詳盡分析了自身的資源與優勢後,打出了『工業牌』。從企業的引入,到『軍川白』的品牌再造和擴大生產,再到物流企業進入園區,在產業鏈的規劃與布局中,因地制宜地規劃出『軍川特色』的產業項目。

  九三分局的大西江農場,憑借著大面積的耕地和先進的科技水平,將大農業發展定位成農場的第一生產力,使農業發展規模越來越大。

  從東部局到西部局,借助功能定位的指引,墾區正不斷加快著崛起的速度。

  (本報記者狄婕 見習記者車輪)


  區域布局

  齊齊哈爾分局依安農場場部與依安縣城相距8公裡,過去,一條火車道把農場和縣城隔成『兩個世界』

  農場加大民生工程投入的同時,在區域布局中尋找自身優勢,提出打造依安縣城『南花園』發展定位

  隨著場縣共建的深入,依安縣和依安農場在城鎮建設、經濟發展中形成了『場縣一體化,共建大依安』的共識

  場縣共建興起『南花園』

  依安農場擁有耕地8.6萬畝,林地、草原、水域5萬多畝。過去,農場沒有一條像樣的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也沒有一棟居民樓,一些職工甚至還住在建場初期的土坯房裡。如何讓落後的農場徹底改變面貌?農場決策者在加大民生工程投入的同時,更注意在區域布局中尋找自身的優勢,提出打造依安縣城『南花園』的發展定位。

  兩年裡,農場投入資金1億元,落實20項民生工程,重點以城鎮建設為主,通過撤並作業區,整體搬遷居民點,改善職工居住、出行條件和生活環境。全場共拆除泥草房和影響規劃房屋3萬平方米,義務植樹53萬株、栽花種草5萬平方米、種植綠籬3萬米,修建白色路面30公裡,新建居民樓3萬平方米。

  如今,佔地1.7萬平方米的欣潤園休閑廣場,不僅成為農場職工休閑娛樂的場所,也是縣城居民鍾情的去處。依安縣輪滑協會每天有30多名會員來這裡訓練。63歲的杜鵬森老人告訴記者,他是依安雙滑協會的成員,每天都和他的老伙伴們來這裡鍛煉,一滑就是兩個小時。『廣場面積大,適合玩輪滑,最主要的是這裡有專人清掃,乾淨整潔,我們常在這裡舉行友誼賽。』悠揚的音樂、歡快的噴泉,加上職工居民的朗朗笑聲,這裡常常吸引縣城和附近百裡鄉鎮的新婚夫婦來此拍攝外景,今年六月最多一天來了15對新人。

  今年,農場劃出3000平方米土地,把依安縣公交公司總部引進場部,等於把依安縣的公交線路起點延伸到農場。小客車8分鍾一趟,一元錢到縣城兩條線路4個站點,大大方便了農場職工和縣城居民出行。

  記者看到,場區西側佔地4萬平方米的春雨公園正在破土修建,這座利用廢棄的取土坑和附近天然蘆葦蕩興建的公園,還沒動工就給附近正在建設的富雅花園小區增加了賣點。良好的環境、便利的交通,吸引很多依安縣居民來此置業。76棟新型住宅,每平方米2000元,低於依安縣普通住宅樓的價格,『現在已經賣出了50%,多數是依安縣人買的,他們看中的是農場小區的居住環境和優惠價格。』農場建設科長盧炳纔說。

  搬到農場定居的居民,不論縣城的還是農村的,在就醫、子女上學等方面與農場職工享有同樣待遇,農場學校已接收附近鄉鎮學生200多人,農場每年也有100多名學生到縣城讀高中。區域內資源的共享為農場帶來了人流、物流和資金流。場長李炳剛告訴記者,目前,縣城207戶居民來場購樓,引進人口600餘人。

  2009年,農場與依安縣合理培育產業龍頭,共同建設原料基地,雙方在鄰近農場的城南地區建設了一個高標准的工業園區,入駐工業園區的項目享受同等的優惠政策。今年農場將拿出1000畝地與依安縣共同引進芬蘭技術建設大型沼氣綜合開發項目。 (顧大峰 孫盛民 本報記者井洋 見習記者車輪)


  建築風格

  格調底蘊建築也文化

  繽紛的色彩,雕花的牆柱,別致的露臺,漫步於農墾九三分局大西江農場的百棟新型住宅小區,充滿異域情調的建築風格讓記者仿若置身於歐洲小城。

  這裡當然不是歐洲,卻將西方的浪漫、東方的詩意以及農墾獨有的純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在農場的規劃上,我們就是要給人一種大西江特有的感覺。百棟新型住宅小區不單單是一百棟房子,更展示著農場的品位和北大荒特有的文化底蘊』,農場場長馮廣林自豪地說。

  大西江農場屬於丘陵漫崗區,有山有水。馮廣林告訴記者,規劃初期,農場負責人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將農場建設得有品位,有格調,與環境相襯,與自然相融。於是,一批批圖紙設計好、被否定,再次設計、再被否定……經過高標准的規劃,如今,百棟新型住宅小區已經成為大西江一道獨特的風景。

  2007年從中國農業大學畢業的廖永露將家安在大西江農場。她告訴記者,來到農場的第一天,她就仔仔細細地在農場轉了一圈。也正是那一次,漂亮的小區、整潔的街道、舒適的環境讓這個遼寧女孩決定留在這裡。廖永露說,去年她也搬進了百棟新型住宅小區。過年的時候,有遼寧的親戚來看她,大家都贊嘆,這麼有品位的小區,還是第一次見到。

  大西江的建築美,還流露著北大荒獨有的文化底蘊。場部裡,24個造型各異的雕塑,向人們『訴說』著北大荒人的故事。文化因素的注入,讓農場更有內涵更加鮮活。

  在農墾,高起點、高標准的規劃使一個個農場小城『洋』起來。

  建三江分局的濃江農場將建設生態型、園林式、現代化的規劃理念充分融入到城鎮建設中,通過專業機構科學規劃後,布局合理、文化特色鮮明。記者看到,各式各樣的建築被郁郁蔥蔥的植被環繞,造型別致,風格各異,富有變化。

  在建三江分局的勝利農場,新規劃的翠屏小區,樓和樓之間形成一定的角度,使小區內的便道蜿蜒曲折。農場場長俄立生說,正在建設或將要建設的樓宇,都要實現高低不一、錯落有致,20年不落後。這樣每座建築都將是一個風景,每個風景都將融入到農場居民的居住環境中。

  寶泉嶺分局的名山農場,在城鎮規劃中,為了讓每座樓都建出自己的特色,設計方案換了許多次。規劃時,還請來農場居民提供意見,使規劃更加以人為本。如今,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規劃,讓越來越多的農墾小城鎮,展現出樓群的大氣、底蘊的靈氣。(本報記者狄婕見習記者車輪)

  在大西江農場的百棟新型住宅小區,西方的浪漫、東方的詩意以及農墾獨有的純朴完美融合在一起

  濃江農場將建設生態型、園林式、現代化理念融入到城鎮建設,通過科學規劃後,造型別致,風格各異

  文化因素讓小城鎮的建築更有內涵、更加鮮活。突出特色的規劃,讓每座建築都成為一處風景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