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24日出版的《黑龍江日報》發表題為《規劃是小城鎮建設的路線圖》的評論員文章,全文如下:
規劃,是城鎮建設的藍圖,更是城鎮可持續發展的路線圖。
歷史經驗和發展規律表明,城鎮建設必須規劃先行,規劃是前提,是基礎,是關鍵,規劃得好纔能建設得好、管理得好。在什麼地方建設城鎮,規模搞多大,功能如何定位,先建什麼,後建什麼,都不能憑想當然,而是要根據地理、環境、交通、經濟、貿易、人流、物流的走向和發展輻射能力及未來前景等多種因素來統籌考慮。微觀上講,規劃決定著一個城鎮的建設布局;宏觀上講,規劃決定著一個城鎮的定位和走向。
編制小城鎮規劃,要立足於高起點,著眼於高標准,致力於高品位,要聘請高水平的專家和專門機構設計,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和前瞻性。現在我們的許多城市病都是由於先天不足,沒有規劃,或者規劃不到位造成的。搞好小城鎮規劃,必須從功能定位、區域布局、產業支橕、文化品位和建築風格等方面,做到因地制宜,多種多樣,突出特色。不能『千樓一面』、搞『百胞胎』,而要努力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甚至百年也不落後的小城鎮。
功能定位就是要綜合考慮地緣、資源、歷史、文化等因素,適合發展什麼就明確它發揮什麼作用。功能定位明確後,還要注意搞好區域布局,不是簡單地劃分為行政區、商業區、工業區、文化區、教育區、住宅區,各個區域的劃分既要防止相互交叉,像螃蟹一樣你夾住我,我卡住你,又要防止截然分割,互不聯系,造成交通、生產、生活上的極大不便。防止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要根據區域大小和人們生產生活的需求,科學合理擺布生產區、生活區及預留區,每個區域都要有具體的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以及交通網絡等,都要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框架。城鎮發展,或以工業為主導,或以市場為帶動,或依托名勝景區開發旅游,或圍繞交通樞紐、工礦搞好服務,都要因地制宜,發揮優勢。
做城鎮規劃,既要保持傳統,更要體現現代,要與自然環境、歷史底蘊、文化背景協調起來,不能簡單照搬照抄,搞得不倫不類。既要借鑒吸收,又要發明創造。任何城市都有文化的積淀和文化的表現,以北京為代表的一些中原地區城市主要表現出大氣、豪氣、皇家氣魄,更多體現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以上海為代表的南方一些地區城市突出的是靚麗洋氣,體現的是中西文化的結合。黑龍江是白山黑水,有自己的文化品位和特點,在小城鎮規劃設計時要注意把我們的特點體現出來,每個小城鎮都要結合自身的地形地貌、文化背景和功能定位確定自己的建築風格,要盡量做到豐富多彩,千姿百態,嚴防千篇一律。
實踐證明,只有緊密結合自身特點和實際,立足當前,放眼未來,按照高起點、高標准、高品位規劃建設的城市,纔能在功能定位、區域布局、產業支橕、文化品位和建築風格等方面做到獨具特色、規范布局、循序漸進,纔能實現整座城市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