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
東北網6月25日訊 專業護老員是從事老年人生活照料、護理和精神慰藉的一種新興職業,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社會對專業護老員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老人難服侍,想找專業人員照顧老人更是難上加難。據相關部門統計,目前,哈市60歲以上老人有122萬,其中喪失自理能力的有20萬人左右。但哈市從事護老工作的護老員僅有兩萬餘人,且『科班』出身的只有區區幾百人。
找個專業護老員挺難
家住香坊區增福街的李女士說,現在替人伺候月子、照顧孩子的月嫂越來越專業,可是為老年人服務的專業護老員卻特別難找。『婆婆今年80多歲,一年多以前老年病加重,一直臥床靜養,我先後找過十多個護老員,雖然工資給得比普通保姆要高出500元,但不是飯菜做得不好,就是連幫老人翻身都不會。半個月前,我給老婆婆找了個「專業護老員」,但這個自稱「科班」出身的人連處理「褥瘡」都不會,還總和婆婆鬧別扭,就被我們辭退了。』
哈市僅有5家公司能提供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兒女們都希望找專業護老員,最好對老年人飲食起居的特點有一定了解,如飯菜做得清淡和營養一些。同時希望她們有一些心理衛生知識,能陪老人聊天解悶,讓老人心情盡量愉快,以度過一個順心的晚年。
22日,記者走訪了南崗區撫順街幾家大型家政市場,這些家政市場的負責人對護老員的工作內容不以為然:『做飯、伺候拉撒還用啥培訓,找個有經驗的保姆就行了』。還有些招聘單位,根本沒聽過『專業護老員』這一名詞。
調查中記者發現,目前為老年人服務的護老員大多是未經過任何專業培訓的進城務工人員及4050女工,他們因有過伺候生病老人的經驗,而『自動』將自己昇級為『專業護老員』。但由於他們普遍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能,服務質量參差不齊也就不奇怪了。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哈爾濱能提供專業護老員的家政公司不足5家,雖然護老員的月薪高達2000元到2500元,卻依然無法滿足市民的需求。
據哈爾濱市婦聯家政中心主任景平介紹,10年以前哈爾濱就出現了護老員,但在當時不叫護老員而叫『護工』,以為住院老人提供服務為主。最近幾年,隨著護老員愈發專業化,市民『搶訂』也越來越難,多個家庭苦等一名專業護老員的情況時有發生。
哈爾濱市邦尼老年服務公司綜合行政部孫海波說,專業護老員不僅要有力氣,還要有愛心,更要細心。公司的培訓課程除了有國家要求的『生活照料、清潔衛生、給藥觀察、康復護理、心理護理』等課程外,還開展了『熟悉老人生活習慣,如何與老人處好關系』等內部課程。
孫海波說,因為公司與道裡區民政局開展了『居家養老』合作,培訓好的護老員都會向道裡區各社區定向輸送,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道裡區市民找護老員難的狀況。但是所培訓的護老員數量,遠遠達不到市民需要的數量。很多家政從業人員,特別是年輕人對養老護理員工作有很多擔懮,諸如工作強度、安全責任等等,這給護老員的培訓帶來了後備不足等難度。
市場缺口至少5萬人
2009年7月,哈爾濱市首批40名養老護理員開始持證上崗,幾天之內便被市民搶訂一空。一年後的今天,專業護老員的供需矛盾仍舊突出。如果按照喪失自理能力老人與護理員人數3?1的比例來推算,哈爾濱市需要約7萬名護老員。而目前,哈市護老員人數不足兩萬,取得執業資格的也僅有幾百名。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美國,護士專業中專門設有老年護理這一科目,他們在經過嚴格訓練和考核後,可從事家庭或養老機構的護老員工作,報酬也很高。但是這個行業在中國剛剛起步,在哈爾濱尚屬萌芽階段,絕大多數持證護老員持有的都是初級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證書。早在多年前原勞動保障部、民政部即已頒布《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標准》,對護老員進行了初級、中級、高級、技師四種劃分。現在哈市絕大多數護老員的工作內容只限於做營養餐、喂飯、翻身、心理疏導等護理初級層次,對於能對外傷出血、燙傷、噎食、摔傷等應急處理的中級要求,初級護老員很難達到,更不用說幫老人制定康復計劃、並順利實施的高級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