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學子高考成績619分 為減輕家裡負擔選報師范
2010-06-28 10:01:52 來源:牡丹江晨報  作者:崔桂海 李昕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28日訊 6月24日晚6點半,火熱的太陽炙烤著大地。看到宋揚時,他正戴著草帽手握鋤頭在田間補苗。

  『這幾天太熱了,地裡三分之二的苗都枯死了。我得趕緊補種,要不,明年就沒吃的了。』說話時,宋揚的目光始終沒有離開乾裂的土地,弓著身子重復著挖坑、灑種的動作。

  疊1000只紙鶴為媽媽祈福

  宋揚是牡一中的應屆畢業生,家住鐵嶺鎮青梅村,今年高考考出了619分的好成績。然而,當記者詢問起他的家庭情況時,這個堅強的『男子漢』卻沈默了。

  歪歪斜戴的草帽正好遮住了他的眼睛,只聽到顫抖的聲音在一字一頓地回答:『我家共5口人,爺爺奶奶都70多歲了……媽媽類風濕、腰間盤突出,肝上還長了個瘤……爸爸種地之餘,還到勞務市場靠活兒……』

  『姐姐你看……』宋揚直起腰,指了指遠方的一片綠地,『這是我全家賴以糊口的7畝半地,風調雨順的年頭,我們的收入都很有限,更何況今年又旱,要再不抓緊補種,只怕這一年都不夠吃了。』

  宋揚的家是在一處20多平方米的瓦房裡,家中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在舊貨市場買來的一臺老式電視機,是家裡唯一的『大件』。

  苞米面乾糧,蘿卜燉土豆。70多歲的奶奶邊做飯邊和記者聊著:『為了省錢,我們一年四季大都只吃蘿卜、土豆,只有秋天纔能吃上自家園裡種的綠葉菜……大人倒沒啥,就是虧待了孩子……』

  宋楊揚媽媽體弱多病,多說幾句話,就上氣不接下氣。她斷斷續續地告訴記者,宋揚上初一那年,她突然肝區疼痛、嘔吐不止,到醫院一檢查,是肝上長了個血管瘤。『大夫說要想治好病得花12萬元,我們哪有那麼多錢呀!當時,宋揚就不想念書了,非要打工給我治病,但我說啥也沒同意。』

  『當時媽媽說,砸鍋賣鐵也要送我讀大學。』宋揚說,媽媽的這句話深深地刺痛了他,作為兒子,他不知該怎麼辦。一連十幾天,他晚上睡覺都不敢去想這事。後來,他疊了1000只象征健康的紙鶴,送給媽媽並為她祈福。


 

  邊乾農活邊學習考了學年第一

  媽媽的病一直靠藥物維持著,為讓媽媽心情愉快,宋揚只要一有空就會陪媽媽聊天。

  『這孩子特別懂事,不僅家裡的活兒搶著乾,學習上也從來沒讓我操過心。初中時,每天放學回來,他就書包一丟、袖子一卷,要麼下地乾活,要麼上山砍柴,直到傍晚纔拿出書本溫習功課。而就是這樣,他的成績還始終保持在學年第一。』媽媽微笑著驕傲地說。

  『農忙時,宋揚早上兩三點鍾就起床和他爸下地乾活。有時為了不耽誤學習,他還一邊割豆子一邊背單詞。我現在都想不明白:他是怎麼做到「一心二用」的?』媽媽半開玩笑地說。

  提起宋揚的上進、懂事,一旁的奶奶也忍不住說,『為了給家裡省錢,宋揚每天早上4點起床、5點出門,步行1個多小時走到鐵嶺河,然後再坐校車去一中。』奶奶說,因為家裡困難,宋揚穿的都是別人給的舊衣服、舊鞋子。一次,下雨天,宋揚唯一能穿的鞋還漏了個洞。但是,為了不耽誤學習,他硬是穿漏鞋上學,以至後來得了腎病……』說著,說著,奶奶轉過頭擦著眼睛。

  想打工當家教掙路費去上學

  填報志願的那幾天,宋揚的心情很亂。他的分數超過重本線87分,完全可以報一所名牌大學。但當老師和家人每提到一所學校時,宋揚的第一個問題卻總是:學費免嗎?畢業了能不能保證找到穩定的工作?

  大家明白了宋揚的心事:一定要讀一個不給家裡增加經濟負擔的學校,畢業後能有穩定收入,到時候就可以給媽媽治病,讓爺爺奶奶休息,爸爸不必那麼操勞了。最終,宋揚填報了上海華東師范大學。

  『貧困,既然無法逃避,那就堅強面對。』中考三天,是個大熱天,但宋揚卻沒有休息。為了掙些錢,他頂著烈日奔走於各個考點,給一所民辦學校發宣傳單。胳膊曬爆皮了、腳掌走出泡了,但他卻很欣慰。

  『到上海的火車票將近500元錢,過幾天,我還想找幾份家教做,爭取把路費和吃住的費用掙出來。』宋揚說,生活中的磨難出現的早,反而讓人更自立自強。他平時很注重全方位鍛煉自己,也因此擔當起市一中學生會副主席,他在學習上更是積累了不少獨特的學習方法,平時只要同學有困難,都會無私地為其講解。

  『艱難的環境是成長的沃土,我選擇不了家庭,但是我可以選擇人生。我要用自身的力量戰勝貧困,用勤奮改變困境,用雙手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宋揚說。

  特別提示

  有意請宋揚做家教的學生,請撥打互動熱線:6278608。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