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6月28日訊 201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630餘萬人,其中我省高校畢業生近20萬人,就業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東北農業大學成棟學院廣告專業的師生對哈爾濱十所高校的500名畢業生做了記名式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4%的畢業生選擇『先就業,再擇業』。
30.2%畢業生能接受1000元最低工資
面對就業難,54.7%的畢業生降低了工作待遇的要求,不再唯體面、高薪是圖;不再投出簡歷後,在家靜等『消息』。他們認為,大學生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生存的需要,也是步入社會的平臺,其最主要功能就是鍛煉自己,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掌握工作經驗。
哈爾濱理工大學自動化專業的馬博,已經與晉煤集團下屬電纜有限公司簽訂了就業協議,公司和他簽訂的試用期基本工資是1200元,並提供五險一金,提供住宿和相應的福利待遇。他的話代表了許多畢業生的心態:『現在找工作對工資要求不是很高,夠基本生活就可以了。』
調查顯示,在被調查對象中,有30.2%的畢業生能接受最低工資為1000元左右,32.7%的畢業生為2000元以下,28.6%的畢業生為2000—3000元,而1000元以下和3000元以上的接受率分別為3%和4.06%。
工作與專業對口的畢業生僅佔14.2%
大學本科四年,學習的課程眾多。但許多畢業生發現,自己所學專業與用人單位的需求相差甚遠。哈爾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設計專業的王影同學說:『我大學四年學的是園林設計專業。大四實習時,我想找個對口的工作,可真的很難。辛苦地找了3個月後,我最終放棄了園林設計專業,而在哈爾濱一家企業做起了辦公室秘書的工作。沒辦法,先找到工作就業比什麼都重要。』
調查中,有28.4%的人找到的工作與自己所學的專業不對口,50.8%的人為基本對口,只有14.2%的畢業生找到了非常對口的專業。面對這種狀況,畢業生大多會選擇參加短期的職業培訓,然後再找工作。因此,社會上相應地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培訓班。一位培訓班負責人表示,企業、單位不是不需要人纔,是沒有時間和精力對畢業生進行培訓。他們更願意錄用成手,而不是新手。
考慮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只有4%
說起找到工作後第一件想做的事,哈爾濱金融學院金融專業學生李玉晨眼含淚光:『我是貴州的學生,家在一個小鄉鎮,是媽媽含辛茹苦把我帶大的。「兒行千裡母擔懮」。每次開學時,手裡拿著媽媽辛苦省下的幾百元錢,心裡都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現在,我找到了工作,每月會把一半工資寄回家裡。雖然,不能完全解決家裡的生活困難,但這是我應該做的。等我在哈市的工作穩定後,就把媽媽接過來一起生活。』
調查中,有72%的人在畢業後最想感謝的是父母,24.5%的畢業生首選發展城市是自己的老家,28%的畢業生期待用自己的工作收入回報家庭。
72%的畢業生希望找到工作後回報家庭
黑龍江大學法學專業的石峰同學來自於上海,大學期間曾在律師事務所做過助理,家裡經濟條件很好,人脈關系也不錯,所以父母決定在上海幫他開辦一家律師事務所。『在同學中,我是比較有野心、有想法的一個,又有父母的支持,所以嘗試一下自己當老板。』
在眾多應屆畢業生裡,像石峰這樣選擇創業人不多,盡管國家和政府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來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調查中,只有4%的畢業生表示,在沒有找到理想工作後,會考慮自主創業。大學生普遍認為,創業仍存在許多問題,如:缺乏創業信念、脫離實際、資金缺乏、社會環境不完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