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馬葫蘆蓋已經被淤泥堵死。 |
現象:小雨也積水
『為什麼一下雨就積水?大雨積,小雨也積,這是怎麼回事?』哈市市民劉女士向記者反映,她家住在道裡區森林街附近,每次下雨,無論大小,小區和街道必定積水。
28日上午,記者在雨中走訪了道裡區的一些路段和小區,在石頭道街與田地街間的兆麟街,路面積水最深達三四厘米;在尚志大街,車行道輔道上有積水,車輛經過總會濺起水花,石頭道街、買賣街、公園街、朝陽胡同等路段上也都有積水。
在公園街9號小區院內,記者粗略地數了一下,小區內有馬葫蘆井六七個,但院內還有很多積水,最深處積水已達五六厘米。小區院居民趙女士說:『一下雨,小區內就積水,這次雨還算小,前不久的那場大雨後,雨水兩三天纔排乾淨。』
調查:排水孔少又小
在公園街9號小區院內,記者發現一個馬葫蘆蓋的排水孔被樹葉、淤泥等堵得嚴嚴實實。
在公園街人行道上的一處排水井處,記者注意到約1平方米的馬葫蘆蓋上只有兩個小排水孔,而且其中一個孔已被堵死;在尚志大街人行道上,一個馬葫蘆蓋只有一個排水孔;在買賣街靠近透籠街附近,一個馬葫蘆蓋上雖然有約20個小孔,但孔非常小,許多孔已經被堵死。
記者走訪了尚志大街、買賣街、田地街、森林街、兆麟街、尚志大街等路段,發現馬葫蘆蓋上的排水孔普遍不多,一般只有兩個排水小孔,另外還有很多小孔存在堵塞的問題。
建議:多配井箅子
隨後,記者從幾處正在修建道路的指揮部獲悉,哈市馬葫蘆的選定首先看中的是承載力,看它是否結實,而並沒有把排水功能作為首要考慮內容。而且,如果馬葫蘆蓋上排水孔太多,或者排水孔過大,其承載力勢必會降低,這也會導致其安全系數低,可能存在安全隱患。
專門研發、生產馬葫蘆蓋的一家企業總經理李軍告訴記者,在南方如南京等地,排水主要依靠的是井箅子,而非馬葫蘆。『雖然哈市的馬路上也有井箅子,但數量少,而且與馬葫蘆之間缺乏配合。』李軍說,在南京等地,一般一個馬葫蘆周邊要配套設置4個井箅子。井箅子大多在輔道或人行道上,承載力相對不高,但排水能力更強。
李軍建議,哈市可以向南方城市學習,在馬葫蘆周邊設置井箅子,增強排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