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考前『押分課』瘋賺考生錢 一張押分卷足足3萬字
2010-06-30 09:51:17 來源:生活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30日訊 哈爾濱市中考大幕已經落下,然而考生家長王女士心裡卻一直不舒服。原來,她在考前花300元錢給兒子報名參加了一個『考前押分課』的輔導班,可考完試一看,這堂押分課一點沒起作用。王女士來電表示,想通過本報告訴學生和家長們,那些聲稱能押上考題的輔導班不僅押不上題,而且還容易誤導孩子的復習思路,『千萬不能信』。

  對此,相關專家認為,押題班在哈市公開出現,本身不是各個補習學校自己創造出來的,而是應試教育創造出來的,是應試教育弊端的充分顯現;考生和家長對此的狂熱追逐,是一種變態的社會需求,最後只會使那些押分班成為真正的受益者。

  打廣告聲稱去年語文押中84.7分

  21日,王女士在某報看到一則『工人文化宮老李語文班關於2010屆初四畢業生報名考前押分課的通知』的廣告,廣告稱『由李老師親自講授的考前押分課含金量極高,2009年中考語文試卷押中84.7分,課內附有對《最後一卷》的講解……』

  廣告讓王女士怦然心動。在考試臨近的最後幾天,語文科薄弱的兒子備考已是汗流浹背,如果這個輔導班真能押中考題……22日13時許,王女士來到位於工人文化宮二樓的『老李語文班』諮詢,接待的老師說,報名的人已經很多了,如不快點交錢空位就沒了。王女士趕緊交了300元報名費,得到的卻是已排到150多號的座位。『肯定會課有所值』,王女士暗暗慶幸。

  『大撒網』一張押分卷足足3萬字

  23日14時,『老李語文班』押分課開課。王女士看到,能容納近200人的教室擠滿了學生。

  兩個小時的押分課很快結束。兒子出來捧著一疊復習資料。王女士翻了翻,發現資料名為《2010年中考最後一卷》,篇幅長達34頁,大致一算足有3萬字。

  回到家,王女士認真研究《最後一卷》,發現這份卷子可謂初中語文四年的『百科全書』,僅字詞一項幾乎就把書本上的內容列全了。『我最關心作文,《最後一卷》上把目前社會上較熱門的18個話題分成事業的成敗和做人的品格兩大類,並一一列舉,太全了,感覺不出什麼是重點。』王女士說她當時有點疑慮。

  『重點准備一下《最後一卷》的作文吧,萬一真出了呢?』王女士反復叮囑兒子,而其他的所謂押題根本沒有參考價值,純粹是『大面積撒網』。

  考試了作文押的18個話題一個沒考

  25日11時,在烈日中陪考的王女士,終於等到兒子走出考場。『押的那些題,考了嗎?』王女士急切地問。

  『押的都是什麼呀?裡面哪有原題啊!』

  『作文呢?也沒押上?』『沒有!一點兒都沒靠上邊兒!』

  一種驟然失落的感覺頓時從王女士心頭昇起。『一個學生收300元,百餘個人就是好幾萬,而他賺這些錢僅用了兩個小時。』王女士說,這個以押題為噱頭的廣告吸引了多少人報名啊!以後再有這樣的事情,學生和家長可千萬不要相信了。

  教研員 此類押題無可取之處

  押題,現代漢語詞典對此的解釋是,考試前猜測可能要考的試題並做重點准備。老李語文班的押分課究竟是不是押題呢?

  哈市某區語文教研員常征(化名)曾在考後對語文試卷進行過詳細研究,記者27日請這位教研員仔細翻閱了老李語文班押分課的《最後一卷》。翻閱後,他表示,這套卷根本不能算是押題。

  常征說,《最後一卷》中押的詞匯范圍在初一至初四教材中都有,考前老師肯定都會為學生做這類總結。『他押題的范圍太全面了,如果這也算押題,那各校的語文老師都算100%押中考題了。』

  『《桃花源記》這篇古文出現在中考試卷上,這算不算押中了?』記者問。『這也不能算押中,因為教材中列入考試范圍需要背誦的古詩詞,只有那麼屈指可數的幾篇,各學校經驗豐富的老師在考前都會根據自己的判斷將范圍縮小至三五篇,這是畢業班的老師都會有的思路;而且,文章是這篇文章,但具體考什麼內容他怎麼能押對呢?』常征說。

  探根源 押題市場凸顯應試教育弊端

  28日,記者聯絡到老李作文班的霍老師。他否認曾於23日舉行過押分課,『我們只是舉行了考前最後一堂復習課。』記者追問為何廣告中明確寫明是押分課?霍老師以有事為由立刻掛斷了電話。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中考前哈市各式各樣的押題班絕非『老李語文』一家,盡管有的沒有公開地稱為押分課,但他們在傳單廣告中大肆宣傳、課時高價收費的做法與『老李語文』如出一轍。據了解,考生和家長對這樣的補習班趨之若鶩的普遍心理是,如果押題課能讓孩子提高幾分,別說一堂課300元,就是花3000元也值得,這種抱著『寧可信其有』的心態導致各類押題班風起潮湧。

  語文教研員常征說,考前押題是一種投機行為,家長不應支持孩子養成僥幸心理,這種心理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黑龍江工程學院心理健康指導中心主任楊曉梅表示,押題班這個市場的公開出現,是當前我們應試教育弊端的充分顯現;考生和家長對此的狂熱追逐,是一種變態和非理性的社會需求,它的最終受益者只能是押題班主辦者。

責任編輯:張喜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