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4日訊 6月28日一早,25歲的張磊像往常一樣,不到八點就來到社區辦公室,准備一天的工作。作為哈爾濱市首批大規模招聘的大學生社區工作者中的一員,他在這個崗位工作了11個月。這個從『社區老大媽』做起的人生選擇,讓年輕的張磊比同齡人『偏得』了許多東西。
去年4月底,南崗區面向全市招聘了182名大學生,作為政府僱員和社區工作者充實到街道社區,此舉在全市首開先河。這182名大學生絕大多數是應屆畢業生,其中有3名研究生,基本都是80後,他們成為哈爾濱市第一批大規模招聘的大學生社區工作者。
他們說:『對社區工作的瑣碎有心理准備。在找不到更好工作的前提下,到社區工作也是鍛煉。就業壓力太大,我們能擺正心態。』11個月過去了,記者在南崗區和興路街道辦事處了解到,一年前17名大學生憑借著無畏的熱情選擇了『小巷總理』這一職業,但當這種無畏的熱情逐漸轉化為迷茫後,4人相繼離開了這支隊伍,其餘13位還在迷茫中繼續努力。
滿懷熱情,我們來了
這批大學生剛報到時,南崗區和興街道辦事處書記曲厚義和大多數社區乾部歡喜得不得了。『有些意外』,說起對這些大學生們的評價,曲厚義用了這樣四個字。這次他們辦事處共聘用了2名政府僱員和15名社區工作者,在將近一年的時間裡,這些孩子們的表現讓他們不約而同交口稱贊———『謙虛、有熱情、能吃苦,除了經驗少,在他們身上幾乎找不到想象中「80後」大學生的驕嬌二氣。相反,他們的知識結構、思維方式為社區工作帶來了一股清新之風。大學生熟悉電腦、文字功底紮實、觀念新、主意多……盡管他們還不熟悉社區工作,但大學生社區乾部的到來確實讓社區工作耳目一新。比如,進入社區工作後的一個月,17位大學生就建立了互助學習小組,互相交流工作心得。大學生們撰寫的材料、編發的信息質量明顯提高。社區的居民也很興奮,看到大學生來社區巡邏,遇到大學生來調解矛盾,很多老年居民總會慈愛地拍拍他們的肩,如同對待自己的孩子。』
『以前總覺得社區沒什麼事,很清閑,來了纔知道需要做的真是太多了。』一邊忙著接待來辦事的居民,一邊處理手頭的工作,張磊幾乎坐不下來。去年7月,從黑龍江科技學院畢業後,他通過招聘來到南崗區和興街道辦事處儀興社區工作。由於讀的就是社會工作專業,很幸運地成為這批大學生裡為數不多的『專業對口』人纔,但這裡實際的工作又讓他長了不少『見識』。『搞衛生、上門收費、給低保戶送飯、幫助居民解決各種瑣事,每件都很小,但都需要實實在在地去做。』張磊說,這樣的工作在別的單位根本接觸不到,『學會與人溝通,學會耐心對待工作,是最大的收獲。』在到社區工作之前,張磊曾在哈爾濱市一家私企工作了近半年,但能力與工作的差距,讓他清醒地選擇了重新擇業。『以前一直認為自己讀完大學能乾好多工作,但通過找工作和實際乾的經歷,纔發現根本不是想象的那樣,』於是,張磊在去年5月參加南崗區組織的招聘會時選擇了社區工作者的崗位,並通過實際工作證明了自己選擇的正確。『雖然收入比其他工作少了一些,但在這裡積累的經驗實在難得。
面對現實,我們迷茫
『每個月發到手的錢不到1000元,不夠花啊,所以我們這些人都是「啃老族」。』現實的殘酷擺在這些大學生的面前。作為一名老前輩,南崗區和興街道辦事處振興社區的王書記曾預言:『這些孩子前面的路,不好走。』社區工作遠比大家想象的更加瑣碎,直面形形色色的百姓,指責往往比認可要多。社區工作者的薪酬待遇不理想,十多年寒窗苦讀出來的大學生何以保持良好的心態?他說:『我的孩子和他們年齡相仿,平心而論,我覺得社區的工作對他們來說有些委屈了。』幾乎所有人都這麼認為,大學生們到社區是來『過渡』的。王書記畢竟是過來人。果然,面對薪酬待遇和工作現況,幾乎所有的大學生們都開始迷茫。
據和興街道辦事處團工委書記姜明介紹,該街道辦事處一年中就有4位大學生離崗,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工作條件和薪酬問題。姜明介紹,去年該辦事處為電表社區分去了一名大學生,可由於電表社區的工作環境很艱苦,辦公場所設在半地下室,常年不見陽光,被分到此處的一名女大學生不到半年就辭職了。還有兩名大學生社區乾部由於報考了上級單位而離開了社區。在談到大學生社區乾部離崗情況時,南崗區和興街道辦事處書記曲厚義表示,『這種情況很自然,在社區工作成為這些大學生從象牙塔走向社會的「過渡」,他們也有通過自己努力改變自己生活的權利,社區應該給予充分的寬容和理解,幫助他們走向成功。』
戰勝自己,我們努力
『還會有人離開。』一名在崗大學生社區乾部這麼預言。盡管如此,在崗的13位大學生仍踏實地努力著。
『因為沒有更好的去向,所以先做好當下。』他們無怨無悔地加班,日復一日地處理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調解鄰裡間說不清道不明的家長裡短……盡管對於前途是迷茫的,但他們依然踏實地努力著。社區和街道的乾部評價說:『這些大學生謙遜、肯乾,表現都很好。』
東北林業大學畢業的宋慧岩負責沙曼社區團委和統計工作,很多時候也參與低保戶的走訪工作。宋慧岩說,來社區工作一年來,給她最大的感觸就是『成長』。有次,她隨同社區書記到低保戶家走訪,她親眼看到低保戶家的貧困家境後,決心幫助這些低保戶辦實事。一張表格,宋慧岩都會親自去低保戶家取,辦完後親自給低保戶送去,這樣一來二去,宋慧岩成了社區低保戶的好『管家』。宋慧岩說,『別看社區工作很煩瑣,但都是關乎老百姓民生的事,只要是老百姓的事就沒有小事。』
文興社區的陶佳馨,是位有過兩年工作經驗的哈師大畢業生,她曾經在湛江做過教師工作。從人人尊敬的老師崗位一下到了『社區大媽』,角色的轉變並沒有讓只有27歲的她有挫敗感。相反的是,她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社區居民和社區同事的認可。文興社區王書記親切的稱呼陶佳馨是自己的『電腦』,凡是要錄入到微機裡的信息都是她一手處理的,現在社區已經離不開這雙『微機手』了。社區工作者們和居民代表都看好她。11個月來這位文文靜靜的小姑娘為居民做了不少好事。比如代表居民和電信部門交涉,要回多收的信息費……在談到前途問題時,陶佳馨說:『還年輕,以後的事說不好,也有可能會繼續乾下去。』
南崗區和興街道辦事處書記曲厚義告訴記者,在這段時間的居民委員會和社區黨組織選舉中,已經有1名大學生成為黨員,2名被確定為預備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