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五九七農場繪『寒疆果都』新畫卷 荒山變成『花果山』
2010-07-10 18:55:37 來源:東北網  作者:顧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五九七農場果香人醉。
五九七農場繪『寒疆果都』新畫卷。
  東北網7月9日訊 題:荒山變成『花果山』 五九七農場繪『寒疆果都』新畫卷

  記者 顧碩

  初夏,來到有著『寒疆果都』美譽的五九七農場,別有一番情趣。『到了秋天豐收的季節,這裡更是景色宜人,果香人醉。』果農們自豪地說。黑龍江省省長栗戰書曾在視察萬畝果園時說:『五九七農場將荒山變成了「花果山」,擴大了就業,增加了收入,美化了山川,改善了環境,一舉多得。』聲聲贊嘆為全場上下鼓足了乾勁兒。

  2009年,黑龍江農墾總局紅興隆分局五九七農場林果發展到4.5萬畝,年產鮮果5.2萬噸,產值5000萬元,利潤3000萬元。1000餘個林果型家庭林場,超過3000人的從業人員,人均收入收入超過1萬元,戶均收入3萬元。小小的金紅苹果,激活了五九七農場的多項產業,『寒疆果都』的美譽,讓五九七農場聲名遠播。

  五九七農場的林果業,帶來的最直觀變化就是讓荒山坡披綠裝、沙丘地果飄香。針對農場場部地區的四面環山、具有典型的盆地性特征的實際,農場大力實施的『以果治山、以果興業、以果富民』戰略收到了明顯成效。農場把萬畝果樹基地列為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的重點項目,采取政策驅動、典型帶動、服務拉動等多種有效措施,出臺了『承包果園合同15年不變、合同期滿後可以續簽、果農子女享有產權和承包繼承權』等優惠政策,並專門成立了第六管理區,主抓果業生產。

  曾奪得五九七農場『梨王』稱號的鄭玉發,是農場木材廠轉制後最早上山建果園的,他在『北大嶺』上承包了4公頃荒山,栽上了3000棵金紅苹果樹、500棵梨樹,一乾就是20多年。曾經的荒山禿嶺建成了『綠色銀行』,老鄭每年都能穩穩地收入5萬多元。

  如今,『借山興果,崗地造林,擴大林果面積』,成為五九七農場決策者的共識。結合『綠滿墾區』,農場提出了『家家搞綠化、我家有特色』的『三綠工程』建設理念。農場首先對場部地區12條主要街道兩側全部采用果樹綠化,並做到一路一品,農場辦公樓區域也栽種了梨樹、杏樹,形成了『林中有城、城中果香』的獨特風格。春天,他們把第一管理區西南大片土壤難改造、糧食產量低的山坡地、崗包地和沙丘地規劃成果樹基地區,栽上了以金紅苹果為主的果樹30餘萬株,新增果園面積5000畝。

  同時,農場還投資50餘萬元鋪墊了通往所有果樹基地的沙石路,統一維修、裝飾了果園小屋,暢通了鮮果銷售渠道。果農們高興地說:『路修好了,我們再也不用為摘果時期陰雨路不暢、鮮果銷不出而發愁了。』

  面對難得的發展機遇,農場審時度勢,深入調研,精心謀劃,提出建設『寒疆果都』文化城的整體構想。農場按照『山、水、園、林、路綜合規劃,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統籌兼顧』的原則,開始實施依山、依城、依林、依水,觀林、賞景、品果、旅游的『雙四位一體』生態林果旅游建設項目,濃墨重彩地描繪了一幅山中有城、城中有林、林中有果、果中有景的『寒疆果都』新畫卷。同時,農場計劃開闢『寒疆果都』文化城一日游,線路圍繞『三區、十園』進行規劃,總長30公裡,實現嘗果、游山、賞水、觀鹿、垂釣、懷古、崇先、益智、品吃『一條龍』服務。林果生態游線路開通後,年接待能力為10萬人,將有力促進農場城鎮化建設,拉動旅游、餐飲、運輸等服務行業發展,可解決進住場部的300多職工的就業問題。這些將全面提昇五九七農場林果經濟的文化品位。

責任編輯:路雲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