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1日訊
早戀調查——
日前國家統計局哈爾濱調查隊對哈爾濱市300個有子女家庭進行了『城市居民家庭子女教育問題』的問卷調查,被調查家庭中,學齡前兒童佔6.0%,小學生佔17.1%,初中生佔20.4%,高中生佔25.4%,大學及以上學生佔31.1%。被訪者中,家庭子女有早戀現象的佔8.3%,比上年上昇2.0個百分點,開始早戀的年齡由上年的14歲以後,提前到12歲以前。當問及『您認為目前子女教育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時,有13.1%的家長認為對子女心理健康的重視不夠,僅次於子女學習負擔過重和教育消費支出過大,列第三位。調查機構在給出的調查分析報告中提出『這一現象應引起高度關注。』的警示。
早戀實錄——
針對目前青少年中日益出突的早戀問題,記者通過電話、網絡與幾名『早戀學生』取得聯系,記錄下他們的早戀故事。
A
『你周六乾什麼?』
『我想去找小伊(化名)。我和我媽說學校組織社會實踐。』
『你不怕被你媽發現?』
『我不怕她發現,我是怕她發現之後沒完沒了地嘮叨……』
小伊現是一名高一女孩兒,戀著她的王旗(化名)是她的學弟,剛剛初中畢業,並沒有如願地考上小伊就讀的高中。兩人同在一所學校上學時,一次王旗打球腳受傷了,回家的路上小伊見他一瘸一拐,主動拿自行車推著他,結果發現他們兩家住得並不遠。王旗是學校的『籃球明星』,小伊善良乖巧,沒過多久他們倆就正大光明地開始了交往,學校的同學們都知道,連小伊的父母也都知道了,小伊正值初四,父母只是提醒她別誤了學習。
小伊在中考中正常發揮,考入了一所市重點高中,不在一個學校了,開始兩人還常常短信、QQ地熱聊,後來小伊對王旗就漸漸地冷淡了很多,高中學習太忙了是小伊的借口,王旗稱自己失戀了。
B
初三的趙明(化名)前段時間與同班的漂亮女生相愛了。那段時間他們幾乎形影不離,一起上學一起放學,好像有說不完的話。周末他們也總是會想辦法繞過家長跑出家門逛公園、看電影,不管乾什麼,只要兩個人在一起就都覺得特別開心。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現在我覺得她沒有以前那麼好了,兩人在一起也沒什麼話可說了,一起玩也沒什麼興致了。』趙明對學校的心理諮詢老師說:『是不是我變心了,還是我和她根本就沒有真的愛情?』
C
高二的宋維最近有對象了,是他哥們兒女朋友的朋友,哥們兒給牽線搭橋的,這在中學生中很普遍。
不久前哥們兒問宋維:『你有對象嗎?』
『沒有。』
『不會吧,哥們兒,你長得不磕磣呀,你沒毛病吧。』
哥們兒的話好像嚴重刺激了宋維。『我們校女生太困難,咱哥們兒寧吃鮮桃一口,不要爛柿半筐。』
於是哥們兒許諾,給宋維介紹一個『鮮桃』。沒多久,在哥們兒和哥們兒女朋友的撮合下,宋維認識了現在的對象,一個中專的女生。
對自己的談戀愛,宋維的感覺就是:『這事兒咱不能讓哥們兒笑話。』
D
『最近我發現咱們班有的同學,男女生關系走得太近,說白了這就是早戀,我希望老師提醒之後,你們應該有所醒悟,把精力用在正地方……』老師說得是誰全班同學都心照不宣,這讓小琪非常難為情。幾天之後,小琪發現媽媽翻看她的手機短信,並旁敲側擊地提醒她現在還小,不是談情說愛的時候,精力要放在學習上。
『我和他談戀愛真是讓他們給逼的,反正老師和家長都把我們列到早戀的行列裡了。』小琪說她和同班同學小光小學時就認識,是一個學校的,就是很談得來,課間多說幾句話,就被扣上了早戀帽子。
早戀看法——
『早戀提法不科學』
孫林莉老師是哈爾濱市第六十中學的專職心理諮詢教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每天和初一到初四的孩子們在一起,專職負責孩子們的心理問題。
談及『早戀』,孫老師說,作為一名心理諮詢老師,她希望『早戀』這兩個字不要再用了,沒有人能確切地給『早戀』來定義,多早算早,什麼行為算戀?『早戀』本身就是一個不科學的概念。當一個孩子被戴上了『早戀』的帽子,那麼這個孩子就變成了『壞孩子』,而他們身上出現的不過是青春期的異性交往問題。
『我想有關部門在做這個調查時,家長對於「早戀」問題的理解是不是不夠妥當。孩子們到了青春期,他們的正常反映就是身體發育趨於成熟,心理發育處於「斷奶期」,他們一方面在努力擺脫家長、老師對他們的束縛,一方面又存在一家的依賴性,他們自身就很矛盾,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這個時期的青少年都會產生希望與異性交往,了解異性,對異性產生好感的想法,換句話說,如果不這樣反倒不正常了。』孫林莉老師說。
『極端事件責任在成人』
作為專職的心理諮詢老師,孫林莉老師的電話和QQ上常能收到學生的心裡話,這些話是對班主任和家長都不願提及的。孫老師說對於與異性交往的問題一般在初中二年級會陸續顯現出來,初三初四就會比較明顯了,很多家長也有部分老師仍然用簡單的方式給予否定,這在現代教育中真是不該再出現了。就如同女孩子生理發育成熟之後就會有月經一樣,心理發育到這個階段就會對異性產生好感,正常的情感卻不被正常的認識,甚至被歪曲,被誇大。『我個人認為,青少年中了出現的個別極端事例,比如過早性行為,逃學私奔等,都是早期家長、老師不懂得正確的引導所致。』孫林莉老師說:『不是有句流行語叫「男女搭配乾活不累」嘛,成年人都有異性相吸的心理需求,更何況是青春懵懂的青少年。男生女生上學放學在一起走了,課間多說了幾句話,一起吃頓飯、看個電影,這些現在都被家長、老師們視為「早戀」或是「早戀苗頭」,所以纔會有現在初中生早戀過半的傳言。他們或者粗暴禁止,或是旁敲側擊,其實都是對孩子人性的壓制,還是一句老話:「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正常交往不予乾涉』
在成年的婚戀中常常也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戀情結束了纔發現原來自己怎麼那麼傻,對方有什麼好,那段時間就像著了魔一樣。青春期少年對異性的感覺也是這樣的,他們覺得喜歡和哪個異性同學在一起,談得來,感覺很愉快,希望每天都能見到對方,聊聊天說說心裡話。可是過一段時間這種感覺就會消失,甚至都不會再去理會對方。這在中學生中常常出現,上面談到的一個早戀實例就是如此,所以家長、老師千萬不要聽風是雨,很多時候只需要等一等,耐心地觀察一下,『天大的事情』就會自己不了了之。上面提到的早戀實例,有被老師家長逼成的,有好面子促成的,有把正常的男女同學交往誤認為是戀情的,其實對於這些問題,成年人只需要做好『平靜對待』,不去過度地關注,不去觸碰這個青春期的敏感神經,讓孩子們平靜地度過青春期,這是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