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5日訊 據不完全統計,我省目前需要三萬名社會工作者(以下簡稱『社工』)。然而面對社會這一巨大需求,我省的千餘名社工專業大學畢業生卻找不到專業對口的工作,目前我省社會福利機構的在編人員無一此專業者。與我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北京及南方一些城市為了招攬社會專業大學生,推出落戶等優惠政策。
社工專業畢業生好職難求
社工專業的畢業生徐麗麗參加了今年哈市事業單位考試,並報了專業對口的福利機構。然而,她發現自己並沒有專業優勢。因為哈市福利機構設置的幾十個崗位幾乎沒有招收社工專業的,而其他單位的崗位都寫明中文、哲學、計算機等。但沒辦法,受所學專業的限制,報考其他職位不符合要求,只能去和那些『非專業』的競爭了。考試的時候,徐麗麗發現試題也沒有傾向她所學的專業,不出自己所料,她沒通過筆試。
同樣是哈市某高校社工專業畢業的小徐比徐麗麗『幸運』,正好從事了與自己專業對口的職業,然而他最終因為待遇太差而放棄了。去年,大學剛畢業的小徐被聘到哈市一社區做社工,從調節夫妻吵架到社區內養老設施維護,小徐每天回到家裡都累得癱軟在床上。他也以專業、認真的工作態度贏得了社區居民的擁護。可是不到一年,小徐辭職了。因為他覺得每個月扣除『三險』後剩下的600多元工資讓他入不敷出。特別是,他沒有正式編制,評職稱、漲工資都沒他的份。
我省急需幾萬社工專業人纔
據了解,社會工作者就是指在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社會慈善、勞動保障、殘障康復、優撫安置、醫療衛生、青少年服務、司法矯治等社會服務機構中,從事專門性社會服務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通常簡稱『社工』。他們工作對象是經濟力量、政治力量和社會地位低下,包括老年人、兒童、婦女、殘疾人等通常被公認的弱勢群體。和律師、醫生、教師等職業一樣,社會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職業,從業者必須經過專業學習和培訓,並獲得從業資格。記者從省民政部門了解到,目前我省急需三萬名社工專業人纔。
目前,我省有六所高校從2006年開始培養社工專業人纔,每年畢業生一千多人,但是這些畢業生大多因為找不到理想工作而紛紛轉行。而一些選擇到南方發展的社工專業大學生非常受招聘單位歡迎,就業率達到了100%。在北京,為了招聘社工,給出了『落戶』的優惠政策。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社工專業對口的福利機構多數都是事業單位,而這些單位在招聘時都沒有充分考慮到社會需求。目前我省的一些社會福利機構的正式在編人員中沒有一名社工專業的畢業生。
據哈市某高校的就業指導教師分析,我省社工出現了『叫好不叫座』的現象,主要是因為社工的工資待遇低、專業化程度低等。其實,社工是一個社會中,工作在基層,直接和百姓接觸,化解群眾矛盾不可缺少的力量。在國外的很多地方,社工是受人尊敬,收入豐厚的職業。解決社工短缺的問題,應該增加對社工的補貼,實現同工同酬。社工增加了,基層的工作也就更好開展了,群眾的切身利益也會得到更大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