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是現代化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農村建設發展的必然趨勢和走向。炳軒書記代表省委提出,要突出抓好小城鎮建設,努力打造一批人口規模適度、規劃布局合理、基礎設施完善、產業特色鮮明、內外交通便捷、社會事業配套、環境整潔優美的社會主義新型小城市群。這是對我省開展新農村建設、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趨勢、路徑和方向帶有前瞻性、根本性、指導性和操作性的新把握、新概括、新創造、新理念和新思路。
城市化在發達國家早已完成。英國、德國於19世紀晚期就初步實現了城市化,美國、日本於20世紀60年代完成,韓國於20世紀80年代基本完成,這些國家目前的城市化率都在80%以上,有的超過90%。我省目前的城鎮化率達到55.5%,高於全國水平8.8個百分點。從新農村建設角度看,通過幾年的新農村建設,農村的生產、生活面貌有了極大的改變,農村的路、水、能、房等建設突飛猛進,一大批鄉村實現了跨越幾十年的歷史性變遷。但是,這種極為顯著的變化,對我省的城市化進程的貢獻率卻不盡如人意。從整體看,我省近幾年城鎮化率年均增幅僅為0.58%,遠低於全國同期的1.35%。而且,城鎮化水平長期滯後於工業化水平。因此,要從根本上提高我省新農村建設的水平,破解我省新農村建設面臨的諸多難題,必須把小城市群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戰略抓手,以建設小城市群為全省新農村建設的終極目標,以強力提高小城市群在我省新農村建設中的承載功能為突破口,纔能從廣度和深度上實現我省新農村建設的飛躍,最終在城鄉統籌、城鄉融合、城鄉協調一體化發展的高度上,實現中央關於『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20字方針和目標。要加速我省小城市群建設,應從三個方面破除單一思維、部門思維和慣性思維。
一是要跳出農村抓新農村建設。農民的出路在於非農化,農村的發展在於城鎮化。新農村建設與小城市群建設不是矛盾的,是一個統一體。新農村建設要轉變思路,轉變就村建村、就農抓農的觀念和意識,以小城市群建設意識來指導新農村建設。在建設目標和措施上,要有把中心村建設成小城鎮的規劃設想和辦法。在中心村建設上,不僅有先有後,還要有取有捨。對那些能夠形成集聚優勢、規模優勢、帶動優勢,具有小城鎮發展潛力的中心村,集中財力、物力和各類資源進行重點建設。爭取到2020年,在全省建設一批由中心村發展起來的小城市群。要加快『一村一品』產業發展,促使農民增收致富;加快土地流轉步伐,促使農民離土創業;加快撤屯並村進程,促使農民向城鎮集中;加快農村社區建設,促使農民安居興業;加快新型農民培育,促使農民適應城鎮發展,為小城市群建設奠定良好基礎。
二是要跳出現有小城鎮抓小城市群建設。現有小城鎮是歷史形成的,有其合理存在的基礎,但也存在著一批不適應時代發展,難以持續發展的小城鎮。在小城市群建設中,要統籌規劃,既要在現有小城鎮基礎上抓好鞏固提高,也要科學合理布局,抓好新興小城鎮的建設。突出從促進全省八大經濟區建設來抓好小城市群布局。還要考慮我省農業產業為主體的農村村落布局的傳統習慣影響,以農民生產活動半徑和人文傳統影響范圍來確定全省小城市群建設布局。更要考慮近幾年來我省農村生產關系發生的積極重大變化,前瞻性、創造性地確定布局。要把我省新農村建設突出開展的中心村建設納入小城市群建設,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由村向城的跨越。要統籌城鄉,形成環環相扣的規劃體系。規劃是龍頭,這一點已成為共識。但有的地區搞規劃,重點放在城鎮建設規劃,就鎮論鎮現象比較突出。搞好小城市群建設,最要緊的是體系規劃,就是首先要抓好空間布局。空間布局解決不好,就會導致資源配置的不均衡、重復浪費等問題,這是宏觀問題,也是大問題,直接決定著我省小城市群建設的走向和水平。其次要處理好小城鎮建設規劃與其它規劃的關系,特別是與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的關系,要在總體規劃指導下進行。與其它專門規劃要互為因果,相互促進。第三要保證小城市群建設標准。體系規劃至少要管二十年,小城鎮建設規劃要保五十年,有特色的優秀規劃要看百年。要突出克服小城鎮建設隨意性大,工業、居住、文化教育、商業交錯分布,沒有明顯的功能分區問題。每個小城鎮都要形成功能組團,形成文化特色。
三是要跳出現行體制機制抓小城市群建設。小城市群建設不是單一部門的事情,也不是僅靠政府就能做好的。要加強制度創新、組織創新,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在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加快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上搞突破;發揮新農村建設農民的主體作用,組織農民積極向小城鎮集聚創業興業;發揮市場機制的利益驅動作用,吸引社會力量投資;發揮民間團體特別是非政府、非贏利組織的作用,扶助農村和小城鎮社會事業發展,加快小城市群建設進程,提高小城市群建設水平。要發揮墾區、林區、油區、礦區體制、產業及人員集聚優勢,率先開展小城市群建設,並突破管理體制限制,推進與地方的全方位融合,帶動地方周邊農村地區實現城市化。要實施小城市群『1+X建設』工程,就是每個小城鎮建設要按一套規劃圖紙指導建設,同時開展配套若乾個商業街區、新型農貿市場、住宅小區、工業集中區建設,保證小城鎮建設的標准和質量。要突出土地制度創新。土地制度是當前制約小城市群建設速度的瓶頸。一定要從制度建設出發保障農民的土地權益。一個是宅基地的使用權,怎麼樣直接進入市場,保證農民財產權不受侵害。一個是承包土地如何流轉,向規模集中,保證農民基本生活。要突出組織創新,大力發展農民維權組織和經濟組織,努力提高農民抵御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提高農民進城後的幸福指數和人格尊嚴。(作者單位:省農業委員會新農村工作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