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9日訊 在2009年4月14日揭曉的依安縣第七屆十佳公僕評選結果中,依龍鎮豐林村黨支部書記袁寶春榜上有名,得票位居第二名,他還被推薦為齊齊哈爾市第七屆十佳公僕候選人。對於這個結果,了解袁寶春的人,都說,當之無愧。今年43歲的袁寶春於1994年只身來到哈爾濱,開始了10年的創業生涯。在這十年間,他帶出務工的農民從幾人增加到300多人,他也成為哈爾濱市建築五公司年薪10萬元的管理者。
16年前,他懷著創業的夢想和永不言敗的激情,走進省城哈爾濱,成為千千萬萬農民工大軍中的一員。10年間,在哈爾濱市政建築公司一分公司顧新生老板的栽培下,袁寶春建設12棟大樓,通過打工,他圓了自己的發家夢。6年前,袁寶春在村委會主任李廣峰以黨票向鎮黨委擔保、黨委考察後,放棄了在哈爾濱10萬元年薪和更好發展的機會,載著致富鄉親的理想,走上了村黨支部書記的崗位,開始了為百姓操心、替百姓圓夢的歷程。
豐林村土地資源貧瘠,過去是『黑土地,破皮黃,乾使勁,不打糧』,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們,光靠種地不僅沒有發家,而且一遇災年就賠個底朝天。2004年春,豐林村債務達到了990萬元,袁寶春在鄉親們期盼的眼神中走馬上任了。
袁寶春回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村裡債務和土地進行調查清理,一個月下來,清理出過去少部分農民白種、多種的土地近500畝,通過林權轉讓、機動地發包、追繳欠款等多項措施,卸掉債務930多萬元。
『單純依靠土地沒有希望!』袁寶春覺得:必須在土地以外尋求發家致富的新路子。2005年,縣裡發出了大力發展奶牛生產的號召,袁寶春看到:機會來了!他帶領全體村乾部外出參觀考察,回來後挨家挨戶作農民思想工作。為了讓農民盡快行動,袁寶春動員有存款的五哥袁成春、六哥袁豐春還有他的妹夫和侄子帶頭買奶牛。很快,33頭奶牛落戶豐林村,有效的調動了其他農民購買奶牛的積極性。
為了解決農民購買奶牛資金難題,袁寶春多次跑銀行、信用社等部門,以鍥而不捨為百姓誠心誠意辦實事、好事的精神,感動了金融部門,分兩次為豐林村發放奶牛專項貸款80萬元。
豐林村過去沒有養過奶牛,為了讓農民盡快掌握技術,袁寶春請來畜牧獸醫師到豐林村講解飼養奶牛常識,買來奶牛飼養技術光碟進行刻錄,免費發放到各家各戶。同時,袁寶春在『招商引牛』上動腦筋,從齊齊哈爾等地引來了楊宇、劉江等5戶有養殖經驗的大戶,不僅讓村民看見養殖效益,又在生產中向農民傳授技術。楊宇2006年來的時候有16頭奶牛,如今已經發展到了42頭,年收入18萬元。在他們的帶動下,村民張忠一家從購買第一頭奶牛開始,已經發展到13頭,全家留下45畝做玉米青貯,其餘土地全部流轉。現在養殖7頭奶牛的呂義說:『養奶牛,像上班一樣,旱澇保收,1頭奶牛一年純掙5000不成問題!』搬出豐林村30年的盧振財在龍江縣養殖奶牛,看到家鄉奶牛生產的好形勢,把自己養殖的32頭奶牛全部帶回了豐林村,還引來了3戶養殖戶40多頭奶牛。
在發展奶牛生產中袁寶春得知,機械化榨乳可以提高鮮奶收購質量和價格,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為此,他請求在哈爾濱時的經理顧新生對豐林村給予支持。顧新生被袁寶春的創業激情所感動,投資42萬元建設了1200平方米廠房、30個榨乳機的榨乳站,免費為農民榨奶。目前,豐林村奶牛生產從2006年由零起步,已發展到700多頭,今年將突破千頭大關,鮮奶交售量也將由2008年的千噸增長到1500噸,僅此一項,豐林村農民人均收入可達7000元。豐林村一躍成為依安縣奶牛第一村。
2007年秋季,袁寶春在貫徹縣委『四區輪作』發展現代農業的思路中,針對農民習慣了傳統種植、對『四區輪作』不了解的實際,先後召開20多次班子會和村民大會,統一了思想。2008年,豐林村實現了『四區輪作』整村推進,在經營方式上采取股份經營和分戶經營兩種模式,新打機電井9眼,全村有129戶485口人自願拿出4000畝耕地入股,成立了潤豐農業專業合作社,規劃23個連片方,規模種植甜菜、馬鈴薯、玉米和大豆。其他分戶經營的土地,也全部以林帶網格為單位,規劃17個連片方。為了應用馬鈴薯良種,袁寶春2008年4月中旬到克山農場,購進60噸馬鈴薯種薯。這期間,他75歲的母親突然發病,在送往醫院的途中過世,全村百姓自發的為老人送行的時候,作為母親最小的兒子,他沒有來得及見上母親最後一面。村民們在種植馬鈴薯時說:『咱們種下的是種子,收獲的的可是袁書記的情意啊!』
2008年,豐林村甜菜、馬鈴薯、大豆、玉米等作物實現了機械化播種。袁寶春說:『過去是村乾部領著農民種地,現在是村乾部領著機車種地,要實現機械化,使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豐林村實行『四區輪作』,通過提高機械化、水利化、良種化水平,畝效益平均可提高20%。目前,全村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的僅100多人,其他60%勞動力養殖奶牛、外出務工,實現了多渠道增收。
豐林村地理位置偏遠,一到雨季,村屯道路泥濘不堪,村民農田作業和出行都十分困難。2007年和2008年,袁寶春抓住扶貧開發的政策,帶領村民修建了10公裡白色路面,四通八達,極大地方便了農民的生產生活。同時,還為4屯的72戶200多口人安裝了自來水。
2009年初,袁寶春針對全村僅有7所磚房、其餘全為土坯房的現實,組織全村農民就泥草房改造問題展開大討論,就改不改、怎麼改、改到什麼程度,充分發揚民主,讓群眾共同議決。通過座談討論,絕大多數農民認為,現在國家有政策,泥草房改造給補貼,有幫建單位幫助,還能貸款,自身也有一定的投入能力,應該在居住條件改善上邁出重大步伐。於是,豐林村啟動了撤並5個自然屯、建設一個中心村、建設農民公寓樓的民心工程。農民公寓區佔地面積16200平方米,其中農民住宅樓為4棟5層,建築面積20413平方米,倉房3840平方米,樓區內休閑文化廣場9000平方米,全村240戶全部入住農民住宅樓,戶均住宅面積83.39平方米,戶均倉房面積19.2平方米。公寓樓總投資2348萬元,采取農民拿一塊、銀行貸一塊、泥草房改造資金給一塊、幫建單位出一塊等措施解決。
與農民住宅樓配套相關的工程十項:一是建設日產1000立方米沼氣池,解決農民生活燃氣問題;二是建設秸稈固化設施,解決農民取暖問題;三是搞好上下水建設,保證樓房上下水暢通;四是建設240個倉房,解決農民日雜存放問題;五是安置絕對貧困戶,解決部分弱勢群眾無力投樓問題;六是進行綠化、美化、淨化、亮化、硬化,優化樓區環境;七是建設衛生所、計生服務室、文化室、超市、飯店等服務設施,滿足農民生活需要;八是建設1.2萬平方米2000頭奶牛飼養小區,解決人畜分離問題;九是闢建一處農機具停放場,解決農機具存放問題;十是闢建一處小菜園,解決農民吃菜問題。豐林村農民公寓建設工程於4月29日奠基,4月30日破土動工,6月29日主體工程封頂,12月24日舉行了集體喬遷儀式,全村240戶農民全部入住。配套工程大型沼氣池、秸杆固化站、冬季取暖鍋爐、上下水、樓區內環、外環水泥路面9條1800延長米、樓區內16盞路燈、衛生所、超市、飯店、理發店等已經配套。
今年5月,豐林村農民公寓樓二期工程已破土動工,二期工程共建設農民公寓樓四棟,吸納周邊的自強村和奮斗村兩個村的村民共計260戶入住。
如今,豐林村在思想和生產上都發生了深刻變化,但是在發展的道路上還面臨底子薄、資金短缺等諸多難題,袁寶春樂觀的說:『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只要你想辦法,往前走,別退縮,就能讓村民過上好日子!』
豐林村在短短幾年中,經濟社會長足發展,得到省市領導充分肯定。袁寶春領導的豐林村,是2006年全縣農業生產先進村、奶牛生產先進村、2007年『四區輪作』秋整地先進村、2008年土地規模經營先進村、全市基層組織建設先進黨組織,袁寶春被評為2006至2008年度黑龍江省新農村建設先進個人,2007年袁寶春被評為齊齊哈爾市第27屆勞動模范、2009年依安縣十佳公僕,在2009年齊齊哈爾市第28屆勞動模范表彰大會上,豐林村被評為先進集體。2009年袁寶春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優秀村黨組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