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七臺河
搜 索
七臺河做足做綠化文章 全面改善市容市貌
2010-07-19 13:55:44 來源:七臺河新聞網  作者:曹雙慶 李智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19日訊 七臺河市圍繞著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的目標,在城市綠化建設方面大做文章,從綠化入手,全面的改善了我市市容市貌。經過了幾年的不懈努力,達到了市區內街街有景觀、路路有特色的效果,真正的讓百姓體會到開窗見綠、出門入園。

  近3年來,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氣、下大決心要建設配置科學、布局合理、功能齊備的城市園林綠地系統。充分發揮了『三山兩湖一條河』的自然優勢,先後組織城市造綠、中心區『74151』綠化、打造精品桃山等活動,形成了全市上下聯動、各方支持、全民參與,掀起了一個綠化城市、美化家園的新熱潮。截至目前,全市綠地總面積達2174.57公頃,城區內植樹729.41萬株。 2010年新增建設苗木基地2.3公頃,城市綠化覆蓋率、城市綠地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達到38.82%、34.86%、10.94平方米。

  優化精品公園提昇城市品位

  繁華地段的桃山公園,2005年便被評為全省十佳公園,其東廣場榮獲黑龍江省廣場設計二等獎、省『一建杯』十佳精品廣場榮譽稱號;城區最大的開放式公園仙洞山風景區的各種園林景觀,使自然與人文、傳統與現代得到完美結合;礦工廣場、湖濱廣場及2009年啟動建設功能最齊全,設施最完善的人民公園這些精品公園廣場充分體現精品意識,注重環境和生態效應,構建成了一道從城市出入口到繁華街道的優質綠色景觀。

  2010年我市以公園綠地建設為基礎,高起點建設公園廣場綠化。新建新興公園、茄子河公園、應龍山公園等10個具有相當規模與良好生態效益的城市綠化精品工程;通過拆違建綠、退硬還綠等形式,對沈陷區治理和棚戶區改造騰出的土地、市區主要結點及道路沿線的死角進行綠化,新建玫瑰園、垂釣園、松濤園等結點景觀16處,進一步改善了城市街頭綠化景觀效果。

  完善道路綠化美化城市動脈

  提高完善市級道路、改造建設區級道路、普及綠化巷道和通村公路道路綠化,充分發揮街道路綠化在城市園林綠化中的骨架作用。我市街道路綠化合理配置喬灌花草、嚴把施工質量和後期管護關,精心打造了學府綠化街、山湖迎賓路等精品街路,完善城市綠色通道網絡系統。城市中心區的『五縱五橫』道路綠化,達到了一街一景觀、一路一特色的綠化效果。2010年建設學府街東延、308省道、七樺路等綠化景觀帶,是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生態效益的城市大環境綠化工程。全市已建成省級綠化道路12條,市級綠化道路22條,綠化通村公路30條。

  綠化庭院小區改善人居環境

  庭院和居住區綠化『范圍廣、幅度大、提昇快』。單位庭院綠化方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空間,依形就勢、宜樹則樹、宜草則草、宜花則花,建綠、造綠、添綠;新建小區堅持綠化與建築工程同步規劃、同步施工、同步驗收,綠化覆蓋率達到30%以上;對松林小區、文化小區、同仁小區等舊居住區的邊角空地增植補植苗木,提高綠量、落實長效養護管理機制;在審批新建設項目同時,堅持綠地標准、嚴格控制綠地率、確保綠化配套用地,做到開發一區、綠化一片,切實加強對居住區、單位綠化質量的監管;大力推廣屋頂綠化、陽臺綠化和立體綠化,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的生態環境,進一步提高了整體綠化水平。截至2009年,全市共有『園林單位』186個、『園林小區』48個,全市『園林單位』『園林小區』佔60%以上。

  采取多樣綠化,拓展綠色空間

  圍繞城市環境綜合整治,采取『植被恢復』、『見縫插綠』、『退硬還綠』、『拆牆透綠』、『拆違還綠』、『拆企增綠』、『拆遷增綠』等多種綠化手段,增加城市綠量、改善城市綠化景觀。

  花大力氣恢復原有自然資源和風貌,對中心區山體裸露處進行植被恢復。投資2500萬元,完成仙洞山、桃山水庫北岸、桃山水庫飲用水源、采石礦山、缸窯溝煤礦礦山、政策性關閉采煤礦山等可視處山體恢復,恢復受破壞土地面積54.15萬平方米,栽植樹木43.03萬株,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2010年投資6400萬元,對七臺河市茄子河煤礦礦山、紅新煤礦礦山、勝利煤礦礦山、東昇石場、桃山水庫水幕牆後空地進行植被恢復,新增耕地82公頃,恢復林業用地14.1公頃,栽植樹木6.66萬株,播種草坪22.7公頃。

  對中心區主乾路臨街單位實施『拆牆透綠』、開展綠化進校園、綠化進廠礦活動,有效的改善城區環境污染和校園、廠礦的生態環境;實施『見縫插綠』結點綠化工程,在髒亂差的衛生死角、上荒廢地建成了公共游園;大力開展義務植樹活動,通過共建、捐建、認建、冠名等多種形式,千方百計增加城市綠量,共建立義務植樹基地32個,面積500餘公頃;在主乾道兩側單位充分利用建築牆體,實施垂直綠化、房頂綠化,擴大綠化面積,豐富綠化層次;在七臺河、碾子河兩岸建成景觀、休閑於一體的綠色景觀帶,成為城市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