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去年4月醫改實施以來,我省以『擴面、建設、普查、試點』為重點,全力推進各項改革。通過一年多的努力,群眾看病就醫有了制度保障,就醫用藥費用明顯下降,看病難問題有所緩解,疾病預防水平明顯提高,人民群眾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醫改帶來的新變化,初步享受了醫改的實惠。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涉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社會各界高度關注,人民群眾充滿期盼。同時,醫改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隨著逐步深入,改革的綜合性進一步增強,復雜性進一步凸顯,緊迫性進一步提昇,需要長期的努力纔能實現既定目標。今年我省已經確定了的醫改目標,即要在保基本上實現突破,盡最大努力掃清擴面死角,實現應參盡參、應保盡保。在強基層上實現突破,認真抓好以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項目建設。在抓試點上實現突破,確保試出經驗、試出成效。在建機制上實現突破,通過外部配套機制和內部銜接機制的同步運行,實現花錢買機制、花錢建機制的目標。目標的實現,更需要進一步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大膽實踐,紮實有效地推進各項改革,把這項惠及全省人民的重大民生工程辦好辦實,讓廣大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
關鍵詞 擴面
截至5月底,全省參保人數已達1551萬人,參保率達96%。新農參合率達到98.8%。醫療救助面進一步延伸,15.72億元救助城鄉困難群眾460萬人次。
邁向『全民醫保』
今年10月底前實行工傷養老保險基金市級統籌,將關閉破產集體企業和其它困難企業退休人員等納入基本醫療保障范圍——陸續出臺的一系列惠民政策,讓龍江百姓喜上眉梢。
哈爾濱市的劉孝先,退休後一直擔懮自己的醫療費用問題。因為他退休前所在的破產困難企業無力參保,加上家庭困難,一直未納入醫療保障范圍。現在老劉說起這事眉頭舒展了,按照國家和省市的政策,他現在被納入醫保范圍,患病住院就醫得到了有效的保障。4月8日,劉孝先患病被確診為肺癌,經過近兩個月的積極治療,實際發生費用達到44589.08元,由於其在醫保范圍內,醫保統籌基金為其支付了3.1萬元的醫療費用,不僅使他患病得到了及時救治,而且最大限度的減輕了他的個人負擔。
據哈爾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醫療保險處有關人士介紹,哈爾濱市陸續出臺一系列惠民政策,將十萬餘名國有關閉破產及各類困難企業未參保退休人員納入到市醫療保險統籌范圍,使他們達到了病有所醫。
在2008年基本解決地方政策性關閉破產國有企業退休人員醫療保障問題的基礎上,國家和省政府分別又安排專項補助資金,去年底前已將80%的補助資金,即302961萬元和28507萬元資金全部劃撥到各地,已將全省56.49萬餘名地方依法破產國有企業、中央和中央下放地方政策性關閉破產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全部納入醫保范圍。今年將關閉破產集體企業和其他困難企業退休人員的醫療保障問題納入重要工作日程,制定下發了相關政策文件,6月底前,將140餘萬關閉破產集體企業和其它困難企業退休人員全部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范圍。
『老工傷』問題也將得到有效解決。我省是老工業基地,森工、煤炭、軍工等高危行業多,由於歷史等諸多原因,老工傷人員數量大,待遇低,甚至待遇得不到支付的矛盾非常突出。目前,我省工傷保險待遇未得到落實的老工傷人員為12.9萬人。另外,我省企業參保前應納入而未納入工傷保險基金管理的老工傷人員有6.16萬人。據省人保廳工傷保險處處長劉偉介紹,我省工傷保險將在今年10月底前實行工傷保險基金市級統籌,並將在12月底前將企業參加工傷保險前『老工傷』人員的工傷保險待遇納入工傷保險基金管理。
據省人保廳醫療保險處處長陳澤民介紹,目前我省基本醫療保險參保擴面情況進展順利。截至5月底,全省參保人數已達1551萬人,參保率達96%,其中,居民參保達697萬人,職工參保達854萬人。特別是今年上半年,哈爾濱市根據擴面實際,出臺了基本醫療保險無障礙參保政策,為廣大從業人員和百姓參保打開了方便之門,有效地調動了廣大百姓的參保積極性。
隨著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共濟和抗風險能力的不斷提高,各地對原有的醫療保險政策進行了調整,進一步減輕個人負擔比例。目前全省職工參保患者平均個人負擔比例控制在22%左右,居民個人自負48.3%。2009年統籌積極支付比例分別比2008年提高3.1%和5.1%。另外,積極探索異地就醫結算的有效方式,並在開展居民門診統籌工作方面進行了探索。
完善城鄉醫療救助體系
保障困難群體『病有所醫』
近年來,我省在探索、改革、推進和創新中逐步完善醫療救助體系,使醫療救助制度在保障困難群眾『病有所醫』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記者從省民政廳獲悉,2003年以來,全省共投入城鄉醫療救助資金15.72億元,共救助城鄉困難群眾460萬人次,資助農村低保、五保對象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比例達到98%以上。
醫療救助對象范圍逐步擴大。全省普遍將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對象作為醫療救助重點人群,部分地區還逐步擴大了醫療救助覆蓋面,將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重病、重殘人員等困難人群納入醫療救助范圍,有效地保障了困難群體的基本醫療權益。
多層次醫療救助格局基本建立。為從多渠道、多角度解決困難群眾的醫療需求,全省醫療救助工作從最初的大病救助,逐步延伸擴展形成了以資助困難群眾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為基礎,以住院救助為主體,以門診救助、醫療優惠為輔助,以臨時救助、慈善援助、愛心醫院、愛心藥店等為補充的醫療救助體系。以全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契機,在資助城鄉低保、五保對象參保參合的基礎上,對困難群眾經基本醫療保險報銷後個人負擔費用進行二次住院救助,使困難群眾看病就醫有了基本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的雙重保障。
醫療救助水平逐年提昇。近年來,我省各級民政部門多次修改完善醫療救助政策,幾次提高醫療救助水平。目前,全省已80%以上的縣(市、區)取消了住院救助起付線,50%以上的縣(市、區)取消了住院救助病種,普遍提高了住院救助比例和封頂線,全省平均救助比例已提高了10%,平均封頂線已提高了1000元,住院救助封頂線最高已達到2萬元。
醫療救助程序更為簡便。醫療救助程序在原有社區(村)、街道(鄉鎮)、縣級民政部門三級審核的基礎上,各地積極推進了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服務,救助對象醫療終結出院時只需支付自付部門,醫保報銷和醫療救助部分由定點醫院墊付。目前,全省有5個市(地)本級和17縣(市)實行了定點醫療機構墊付制,部分市縣探索實行了醫前和醫中救助,使困難群眾參夠住得起院、看得上病。
醫療救助資金逐年大幅度攀昇。爭取國家投入城鄉醫療救助資金從最初的1213萬元,增加到2006年的7150萬元,再增加到2009年的33812萬元,省級投入城鄉醫療救助資金從最初的1213萬元,增加到2006年的3404萬元,再增加到2009年的27457萬元,資金增幅較大。
關鍵詞 試點
大慶市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和大慶油田總醫院臨床路徑管理、雞西市政府購買社區公共衛生服務、七臺河市衛生服務體系城鄉一體化建設等工作,趟出了路子,為改革順利推進提供了有益借鑒。
政府購買社區公共衛生服務 市民就醫有保障
雞西市的居民對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這個詞已經不再陌生,在雞西的一些社區裡,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正在發揮積極作用,讓居住於此的居民享受在社區看病,既治病又便宜的就醫保障政策。
為確保城市社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得到有效落實,雞西市采取政府購買方式,把9類21項公共衛生服務細化為115個服務點,使每一個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有具體內容、有操作標准、有質量要求、有購買價格,便於醫療機構實際操作和管理部門業務考核。
每年兩次組織專家組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服務目標完成情況、組織管理水平、社會效益等進行績效考核,對考核達標單位兌現政府購買資金,對工作突出的給予獎勵,對不達標單位待整改到位後再兌現政府購買資金,對於連續兩年不達標的,取消政府購買資格。通過激勵約束機制,調動了社區衛生機構開展公共衛生服務的積極性。
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滿意率達到84.5%,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達到71.2%。去年,市政府對10所工作突出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給予了獎勵,發放獎金30萬元。對4所工作不達標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施了限期整改,緩發、減發政府購買資金的處罰。
整合衛生資源提高利用率
公立醫院改革實現突破
七臺河市為了加快公立醫院改革的步伐,2010年,制定《七臺河市區域衛生規劃》和《七臺河市公立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建立分工明確,結構合理的醫療服務體系,形成公立與非公立、營利性與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共同發展,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相互協作的醫療服務格局。重點加強縣級醫療機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提高了醫療資源的利用率。
七臺河市人民醫院、七煤總醫院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科學確定發展方向,打造區域醫療服務中心;加大對市婦幼保健院基礎設施建設和人纔引進力度,打造婦嬰保健治療中心;市中醫院重點以中醫骨傷、肛腸、康復為主,打造具有中醫特色的治療中心。縣人民醫院增設老年病、慢性病等治療項目,提高傳染病防治,急診急救能力,打造基層醫療服務中心。
為調整優化公立醫院結構布局,異地新建2.1萬平方米市婦幼保健院,填補茄子河區沒有市級醫療機構的空白;異地新建2萬平方米市中醫院,解決因沈陷區、棚戶區改造新建小區15萬動遷居民就醫問題;異地新建120急救中心4000平方米,解決市急救中心用房不足、功能不全、流程不合理的問題;擴建市人民醫院業務用房3萬平方米,增加床位300張,解決功能不全,服務能力較弱的問題;擴建七煤總醫院業務用房2.4萬平方米,增加床位300張,緩解群眾住院難的問題。
全面加強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將3個區級醫院,8個礦醫院全面轉型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到2010年全市將完成3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46個社區衛生服務站規范化建設,社區衛生服務覆蓋率達到100%。重點加強基層醫療機構能力建設。
關鍵詞 建設
把基礎建設的重點放在基層,重點啟動實施了458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項目,完成投資5.36億元。
基層醫療建設提檔增速帶來就醫新氣象
家住哈爾濱市的72歲老人劉寶桃患心血管疾病已經多年,除了受本身疾病的困擾外,看病難、看病貴更是成了她的『心病』。老人無奈地告訴記者,『平時坐車去醫院要半個多小時,到了醫院掛號、看病、拿藥又要排隊等上半天,每次都要花上好幾百元。』
去年底,一座嶄新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老人的居住處附近投入使用,這讓她的『心病』終於解開了。
『現在好了,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病、拿藥、輸液都很方便,而且藥價要比醫院便宜不少。』劉寶桃老人高興地說。
硬件建設增速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投入使用,可有效地為當地居民提供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指導等醫療保障服務,方便了群眾就醫,減輕了就醫負擔。』省衛生廳醫改辦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新醫改啟動以來,我省提出打造十五分鍾醫療衛生服務圈的目標,按照一個街道建立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心覆蓋不到的地方每萬名居民設立一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原則,逐步實現社區衛生服務全覆蓋,目前,全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設目標已全面完成,標准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覆蓋率達到九成以上。』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的顯著成效,只是我省加快基層醫療服務體系硬件建設的一個縮影。
為解決基層群眾『看病難』問題,我省同時積極地開展農村醫療衛生機構的建設和改造。
在齊齊哈爾市友誼鄉前進村新建的村衛生所裡,記者看到,診療室、藥房、健康教育室、注射室一應俱全。衛生所的陳良醫生告訴記者,近兩年,政府加大投入建鄉鎮衛生院,眼下已基本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急危重病及時轉診』的目標。
據介紹,目前我省已全部完成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基礎建設項目的論證與審批,建設的其它各項准備工作也已全面展開,去年投入5.36億元新建成的64所縣醫院全部達到了外觀形象裝飾、服務形式、醫務人員標識、護理模式、收費標准等『十統一』。
為加快全省基層醫療服務體系硬件建設,使醫療硬環境得到根本改善、優化,今年,我省在去年的基礎上,將再度支持32個縣級醫療機構、9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0個中心鄉鎮衛生院、180個村衛生所建設,不斷滿足廣大群眾的衛生服務需求。
軟件建設提檔
『大醫院人滿為患,基層醫院門可羅雀,這既有群眾就醫的心理問題,但更重要的是一些基層醫院服務水平不高。』省衛生廳醫改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加大基層人纔培養力度,以大帶小,以上帶下,將有效整合城鄉醫療衛生資源、提高配置效率、促進均衡發展,從根本上提高基層醫療資源的整體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
為提高全省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質量的『含金量』,我省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推進基層醫療機構人纔隊伍軟件建設,努力使基本醫療服務檔次得到提高、功能得到強化。
據了解,我省在初步起草擬定全省基層衛生人纔隊伍建設規劃,明確了基層衛生人纔隊伍建設的目標、原則、任務的基礎上,確定並完成了全省35所三級醫院與90個縣級醫療機構的長期對口協作對接。
同時,大力實施人纔培養計劃,通過學歷教育、在職培訓、拜師學藝、脫產進修等多種方式,已在崗培訓縣、鄉、村衛生人員4千餘人次,實施、推進旨在培養選樹縣區級、鄉鎮(社區)級、村級三個層次、涵蓋醫療衛生、衛生管理、公共衛生、中醫中藥四個方面的龍江基層『名醫』隊伍建設,全面提昇了我省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目前,我省已選樹縣區級『名醫』138名、鄉鎮(社區)級『名醫』51名、村級『名醫』28名;按照國家全科醫生培養要求,已完成社區全科醫生培養2515人、護士2704人。
通過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軟件的建設,我省基層衛生人員隊伍的素質得到了大幅提昇。目前,全省基層醫生本科學歷佔全省醫務人員比例提高了3.2%;專科佔有比例提高了4.9%;執業醫師、助理執業醫師及執業護士、護師佔全省比例提高了4.1%;基層門診量、住院率同比分別上昇了3.1%和2.5%。
關鍵詞 普查
財政部門開展的醫改資金需求測算、省直醫療機構財務狀況摸底,衛生部門組織的擬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情況調查、與教育等部門聯合開展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基數調查等,普查面廣、工作量大,既摸清了底數,又找出了薄弱環節。
公共衛生服務進入『均等化』時代
今年5月份的一天,林口縣的花甲老人韓桂芬一大早便來到距自家不到100米處的縣醫院體檢。血常規、血糖、血脂、心電圖等一系列檢查做了個遍,老人沒花一分錢。
『咱農民也像城裡人一樣可以享受免費的衛生服務了,以往城裡人纔有的健康檔案如今我們也有了,有病早知道,沒病早預防!黨的政策好哇,我們的心窩子暖呦!』老人的臉上洋溢著幸福,高興地對記者說。
新醫改實施一年來,無數像韓桂芬一樣的農民正在享受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政策『暖陽』的普照。
『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是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5項重點改革內容之一。』省衛生廳醫改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公共衛生服務是預防疾病,增進健康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可以讓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不得大病、晚得病。』
新醫改啟動以來,我省系統地對轄區內的城市、農村居民進行地毯式普查,並精心組織,加大投入,實施9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及6個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有序推進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
全省城鄉居民除免費享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外,還免費享受婦女、低保對象、殘疾人等弱勢人群保健服務。
據介紹,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內容包括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免疫規劃、傳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病管理等九大內容。這九項服務均由各鄉鎮醫院和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具體實施,群眾不花一分錢,由此產生的費用全部由政府埋單。
通過全面普查,認真實施,我省各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措施已逐項落實。截至目前,我省已有85.4%的城市居民和85%的農村居民建立了健康檔案;全省55.7萬名15歲以下的兒童得到免費的乙肝疫苗補種;3400例貧困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
醫改成果
2009年4月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啟動實施以來,我省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醫改精神,結合實際,積極推進以『五項改革』為重點的醫改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果,實現了階段性目標,尤為重要的是廣大群眾切實在醫改中得到了實惠。
基本醫療得到有效保障
2009年當年新增參保人員507萬人,佔總參保人數的17%。不完全統計,當年全省參保城鎮居民累計69萬人次享受到了醫療保險待遇。
就醫用藥費用切實下降
目前全省參保患者平均個人負擔比例控制在25%左右。在全省30%的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了基本藥物制度,包括實施基本藥物網上集中采購、配送和藥品零差率銷售,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價格與國家零售指導價相比下降33%,百姓的就醫用藥負擔明顯減輕。
看病難問題有所緩解
2009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診量達到2233萬人,比2008年增加 380萬人。
疾病預防水平明顯提高
2009年全省總計有近500萬重點人群享受到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群眾健康水平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