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7月23日訊 記者從哈爾濱市檔案館獲悉,近年來查詢婚姻檔案等民生類檔案的人次極速增多,而館內負責查檔工作的只有3名工作人員。市民查檔的現實需求呼喚我國婚姻檔案查詢工作應盡快實現全國聯網化。
哈市每天170人查檔
據統計,2008年前的十年時間裡,哈檔案館查檔總人次在2萬人左右,平均每個工作日的查詢量不足10人次。而近十天以來,日查婚姻檔案等民生檔案內容的人次已經達到了170人左右,其中95%以上查檔人要求查閱婚姻檔案,查檔後還要求出具『婚姻登記情況』證明,其目的是為了辦理公證、出國、房產更名、貸款、再婚、離婚等手續。
22日上午9時許,記者在哈市檔案館查檔大廳內看到,前來查詢民生類檔案的人絡繹不絕。手持結婚證的市民劉女士告訴記者,前幾天她去公證處辦理相關公證手續時,被要求出具婚姻檔案保管部門的『婚姻登記記錄』,原因是現在『假證多』,公證機關無法識別她手中結婚證的真偽,必須有婚姻檔案證明纔能公證。
記者隨機詢問一位要求查閱自己婚姻檔案的葛女士,據她說,前幾天,街道辦事處要求所屬社區的下崗職工向街道辦事處提交結婚證等四個證書,憑證補發某類費用3000元。可是她結婚18年來搬了三次家,結婚證找不到了。而要補辦結婚證,就必須由檔案館出具『證明』。記者當日在現場觀察發現,短短一小時左右,就有近50人提出了和葛女士一樣的查檔要求。
哈市檔案館利用處處長陳偉國告訴記者,近兩年來,市民查檔種類呈現出新變化,館藏的婚姻等民生檔案利用率快速增加,查檔人次出現了階段性極速增多現象。增多的原因有國家政府部門出臺新的補助政策,需要出具婚姻證明;哈市多處小區動遷需要辦理相應手續等。截至6月末,今年市民查詢民生類檔案數量已達3900餘人次。
三名工作人員忙得『團團轉』
據陳偉國介紹,目前哈市檔案館婚姻檔案數據庫內只錄入70年代至今的50餘萬份市民婚姻檔案。此外的婚姻登記檔案都保存在街道辦事處或區婚姻登記處。查閱這部分檔案,工作人員就要通過網絡聯系目前檔案所在區的婚姻登記處,請對方協助查閱原始登記資料。目前哈市檔案館正與南崗區婚姻登記處進行互動式網絡查詢試點,而其他區未建立網絡查詢,查詢工作相對較難。
陳偉國告訴記者,目前該處只有3名工作人員,日接待170餘人次查檔,造成3名工作人員每天都忙得『團團轉』。
聯網查詢破解『一紙證明』
記者了解到,民生檔案通指市民個人跟政府方面打過交道、在政府檔案中留下記錄的檔案,比如房產登記、人事變動、畢業分配、工商注冊、婚姻記錄等。檔案所屬的證件出現缺失、丟失等情況,市民可由本人拿著身份證查檔,然後持市檔案館查詢後出具的檔案說明補辦相關證件。婚姻檔案是民生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是哈市檔案館利用率最高的一類檔案。
記者注意到,哈檔案館所開具的上述說明中特別注明:『此證明,只表明當事人在我館所接收保管的婚姻登記檔案中,無婚姻登記記錄。』陳偉國指出,我國人口流動現象頻繁,跨國、跨省婚姻情況多樣,婚姻檔案只能記錄一段時間、一定地域內的婚姻情況,其證明效力局限性很大。但是隨著貸款買房、遺產繼承、出境游、涉外婚姻等經濟社會活動的增加,結婚證、離婚證作為公民婚姻狀況的重要法律憑證,用途越來越廣。
陳偉國說,由於我國各年代、各地區的結婚證書差別很大,而且真偽難辨,公證機關、婚姻登記機關認為,單憑結婚證已經不能證明個人的婚姻情況了,必須出具檔案部門的證明。然而隨著造假水平的不斷提昇,檔案部門出具的『一紙證明』也存在隱懮。另外,檔案部門人員有限,很難滿足市民的查檔需求,因此,婚姻檔案查詢工作應盡快實現全國聯網化,纔能破解這一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