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菜籃子』今夏有點沈 價格略高於往年
2010-07-26 15:01:57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新聞網訊 今年哈市遭遇罕見的異常氣候,嚴重影響春耕生產,記者近日走訪部分農貿市場和相關部門,今夏地產菜上市晚,成本高,價格略高於往年——

  市民反映今夏菜太貴

  『今年夏天的菜價太貴了,和冬天菜價差不多。』在哈市南崗區聯部街早市,市民林女士對記者說:『往年這個時候地產菜一上市,菜價普遍都會下降,但今年卻一直不低。』記者走訪了哈市道外、南崗、道裡等多處早市和菜市場看到,老百姓最常消費的豆角、茄子價格分別在3.5元/斤和2.5元/斤左右,而地產香菜的價格則5元/斤左右。采訪中,很多市民也都紛紛表示,今年的菜價比往年要高。記者從哈市農業部門了解到,今年菜價要略高於去年0.5元/斤左右。

  記者注意到,每年夏天哈市蔬菜市場都是地產菜唱主角,但今年外阜蔬菜卻佔據半壁江山,且價格比地產菜要低出很多。據介紹,去冬今春哈市氣候條件極端異常,對哈市郊區蔬菜生產帶來不利影響,郊區蔬菜育苗和定植比往年普遍拖後20天左右,突如其來的暴風雪,使哈市蔬菜生產再次遭受打擊。這使得地產春夏菜上市拖後,而且對上市量和品種搭配產生了一定影響。

  哈達果蔬批發市場一位工作人員說,今年哈市夏菜市場個別品種如蒜薹、大蒜等比去年略高10%。此外,因為哈市地產部分品種上市較晚,遼寧、山東、吉林等外埠菜就會在此空隙集中上市,由於數量大因此價格低於地產菜;而今年氣候異常使得菜農對種植蔬菜投入較高,因此在價格優勢上很難與外埠菜『抗衡』。他表示,隨著地產菜上市量的加大,外埠菜會逐步退出市場。

  菜價高了農民實惠少

  近日,記者驅車來到呼蘭區富強村,在溫室大棚和菜地裡隨處可見村民忙碌的身影,或是采摘蔬菜,或是將蔬菜裝車。村民王喜光正在自家地裡采摘茄子,他告訴記者,今年初春的大雪壓塌了他所在合作社的90多座大棚,這使大棚裡的種苗和葉菜大部分絕產,後期村民只能補植蔬菜。實際上,和富強村的菜農一樣,為將損失降到最低,多數菜農都采取了補種、或者打市場差,搶補果菜類,將種植的蔬菜在兩茬蔬菜交界的斷檔期上市。

  采訪中一位村民告訴記者說:『自己地裡的柿子去年產量在2000多斤,但是今年產量只有四五百斤。』采訪中很多農民表示,本地蔬菜產量上不來,外埠菜大量進入市場,使得哈市蔬菜批發價格極為不穩定,忽高忽低。呼蘭區原野村張本祿說:『因為缺少一個長期穩定的價格,所以很難保證收入。』上市後的高價格並沒有讓農民從中得到太多實惠。

  『好氣候、行情穩、菜高產』是農民收入的重要保證,但由於目前資金投入不足等方面原因,哈市蔬菜生產的基礎設施較差,抗災能力不強,大部分以往建設的蔬菜棚室基地育苗設施、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新建的基地灌溉、道路、棚室育苗設施尚不完備。此外,哈市蔬菜生產基地規模較小,多數地方蔬菜種植比較分散,沒有形成集中連片,蔬菜生產的集約化及產業化經營程度不高,未形成『一地一品』的規模化經營格局。雖然近幾年哈市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有了較快發展,但其規模不夠大、運作能力不強、服務功能不全,市場、企業、基地以及農戶之間聯結關系不穩定,尚未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緊密經濟共同體,制約了蔬菜產業的快速發展。

  多方著手保障『菜籃子』

  面對氣候影響造成的蔬菜價格上漲,如何既能保證市民『菜籃子』,又能使農民『腰包』不受影響,哈市農委蔬菜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哈市新一輪『菜籃子』規劃已經出臺,將利用今後5年或更長時間,使全市蔬菜種植面積達到210萬畝,同時在『一圈兩帶』上新建標准化蔬菜基地120個,新增蔬菜面積50萬畝,同時還將新建蔬菜貯藏庫20萬平方米,使全市窖儲面積達50萬平方米,冬春淡季地產蔬菜自給率達到50%以上。

  哈爾濱市政府研究中心農村經濟處副研究員杜曉琳建議,應加大對蔬菜種植基地道路、節水、育苗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各級財政按一定比例為蔬菜基地基礎設施建設進行資金配套,提高裝備水平,增強其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穩定現有郊區蔬菜種植面積,逐步擴大農區蔬菜種植面積,使哈市的蔬菜生產形成近、中、遠郊及農區布局合理、區域互補、各具特色的產業優勢。

  同時,她表示,應按照規模化經營、專業化生產的要求,推進蔬菜標准化生產基地建設,做到標准化、規模化、專業化、節水化。健全蔬菜生產技術標准體系,讓菜農認識、了解和掌握標准化生產知識,提高基地的規模效益,切實提高蔬菜品質。提高組織化程度,完善『訂單農業』、『合同農業』,引導企業正確處理好同菜農的關系,不斷完善龍頭企業與菜農的利益聯結機制,形成生產、加工、銷售、流通等環節的利益共同體,實現企業與菜農的『雙贏』。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