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業內人士揭秘公交獲利內幕
2010-07-27 09:11:13 來源:生活報  作者:戰新宇 蘆偉坤 郭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新聞網訊 作為哈爾濱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公交車行業無疑是折射城市公共服務水平的一面鏡子。然而,一些公交車隊片面逐利、弱化公益性,給市民出行帶來極大不便,嚴重影響行業的健康發展。今日,一位熟知公交車隊運營的『老公交人』向記者揭露行業逐利內幕,列舉一些車隊慣用的少出車節省成本、減少人員費用支出和賺取國家『油補』優惠的逐利『三宗錯』。

  一宗錯:

  少出車節省成本

  劉剛(化名)曾當過多年的公交車隊長,深諳行業經營之道。看到本報關於79路車的相關報道後,他希望以匿名的方式,將行業秘密悉數『抖摟』出來。

  劉剛說,國家規定『公交車品牌線路出車率不得低於全車隊車輛數量的92%』,事實上一部分車隊很難如此執行。這個現象主要是由企業經營性質決定的,國有公交車隊采取的是租賃承包性質,民營公交為個人出資創辦,不難理解,賠本的生意沒人會去做,追求利益必然會成為車隊運營的指揮棒。

  如何逐利?很簡單,少出車就不必承擔成本,『節流』之後利潤自然就多了。『一些路邊、橋下為啥總停著公交車,有的並不是車壞了,而是故意讓車「睡大覺」。』劉剛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個車隊以40臺車計算,常年少出車換算下來的利潤可達百萬元。

  二宗錯:

  減少人員費用支出

  劉剛說,各車隊出現『用工荒』,車隊人手不足,常常是有車無人。原因一方面是車隊不願多聘人,以減少人員費用支出;另一方面,車隊百般壓低司機工資,待遇也較低,司機不願『賣手腕子』。

  劉剛說,公交司機是一個高風險、高強度和低利潤的行業。先說高風險,司機一旦在路上由於操作不當導致乘客受傷,要負擔賠償責任。有的企業有內部保險,司機自擔30%,但這30%有的司機也負擔不起。司機遭遇車禍,如果是自身責任,交強險最高僅2000元的賠付解決不了大問題。

  高強度和低利潤反差很大,司機一天少則4圈,多則6圈,冬冷夏熱,早出晚歸,再遇到路況不好,運行途中遭的罪可想而知,而一天獲得的報酬平均卻只有130元。 

  三宗錯:

  以多充少套油補

  近些年,市民出行需求不斷增加,一些車隊為片面追逐利益最大化,在更新和增加車輛使之背上巨大經濟包袱的情況下,車隊經營者漠視了公交企業的公益性,企圖通過少出車多報數,賺取國家的油料補償款。

  劉剛說,國家財政下撥的油補標准為每天每臺車50多元,一年約為每臺車可獲補助2萬元。一些車隊就動起歪腦筋,按車隊實有車數獲得補助,而實際運營中則減少出車數量,以多充少套取油補。

責任編輯:丁洋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