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天下假米亂五常系列報道:散兵如何抗大浪
2010-07-28 09:43:03 來源:生活報  作者:崔立東 王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看著長勢良好的水稻,五常米農難掩欣喜。

『稻花香』二號稻種。

  黑龍江新聞網訊 說五常是米城一點兒也不為過。21日,記者一行驅車趕往五常,不用看路標,只要順著有大米廣告牌的路行駛,就能順利地找到五常的入城口。

  五常自古有六山一水半草二分半田的說法,據說只有在這塊由山區圍成的C字形盆地當中纔能種出上等的五常大米。

  在這個130萬人口的城市中,80萬是農民,有60萬在種水稻。在五常,農田比城市用地『金貴』,稻田把『宜種』的平原地區佔滿了,又向從前『禁種』的山區和半山區發展。在山坡上種水稻其難度可想而知,可是,即便冒著不足50%出米率的風險,米農們也要種,原因只有一個——五常大米值錢。

  五常大米從『酒香不怕巷子深』到『困於天下假米之亂』經歷了6年時間,專家認為該到了一個盤整期。如今五常大米表面風光的背後實際上隱藏著嚴重的危機和矛盾,這次的假米事件就是一個表征和信號。

  米質優異天下稻米獨秀五常

  『好地出好米,好米賣好價,好價掙好錢。』說到五常大米,哈爾濱市農委專家張軍強贊不絕口,同時,他的這句大白話也概括了五常大米產業發展的脈絡。

  五常大米的產區位於長白山脈張廣纔嶺與松嫩平原的過渡帶上,山區和平原正好形成了一個C字形的盆地,冷濕氣流在此形成渦旋,帶來了充沛的降水。此處水系縱橫,溪浪河、拉林河、?牛河貫穿全境,再加上種植成熟期長的優質晚熟品種水稻,使五常大米形成與眾不同的特點。

  用五常大米做的米飯,食味清淡略甜,棉軟略粘,芳香爽口,飯粒表面油光艷麗。

  五常的『稻花香』屬於長粒的香米,普通大米橢圓、亮白,此種米則清亮、油光透明。雖然南方也可種出長粒米,但是跟『稻花香』比還是短了1毫米。

  五常葵化米業負責種植育種技術的副總經理肖清玉說:『以前周圍的農民都到五常用糧食換米吃,現在可沒這個好事嘍,米農自己都不捨得吃,有親戚朋友想嘗個鮮,也得用小袋裝。』


  米價波折一番風雨幾多動蕩

  五常大米產業崛起於2004年。

  五常市委書記裴君回憶說,當時糧食政策剛剛放開不久,五常大米還處於『閉眼闖市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階段。2004年,第一家大型米企進駐五常,在此建廠加工,農民賣糧有了指望。隨後,市場對五常大米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又引來了多家米企,小米廠和小碾坊同時也星羅棋布。裴君說:『五常的米價可以說是被招商引資來的米企抬起來的。』

  葵花米業總經理孟憲成回憶,近些年,五常稻谷的價格是連年上漲的,大前年每斤趨向1.5元,前年每斤趨向1.7元,去年最高則達到每斤2.2元。

  沒想到這幾年市場風雲突變,酒香也怕巷子深,加上突如其來的假米事件,五常大米在經歷短暫的黃金期後,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挫折。此次假米事件後,五常稻價下跌了六七毛,收購價只有一塊五六,一夜回到大前年。

  『五常米業的最初發展得益於五常大米先天的產品優勢。』對此問題頗為關注的農業專家張軍強認為,這也是許多特色農業所經歷的一個過程。『我們的許多特色產品在計劃經濟時代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這種巨大的渴求度無形中為其確立了口碑效應,一旦市場放開,自然會價格上昇、銷路暢通,再加上當地政府部門的扶持即形成最初的產業規模,然而,這樣的發展黃金期畢竟是暫時的。』

  米廠散亂三鄉五裡遍布作坊

  『五常有350家稻米企業,還有遍布全市的小作坊150家,大企業由於吃不飽,現有產量只有實際產能的三分之一,而工藝落後的150家小作坊卻佔據著50%的加工市場份額。』說到五常大米的現狀張軍強有些懮心忡忡。

  五常大米產業的發展動力來自於市場需求,最初的糧食收購者以前的身份多為稻農,他們對市場動向比較敏感,但是實力薄弱、經營分散、各自為戰、缺少長遠的眼光,極少數可能發展成為實力雄厚的大糧商,多數則維持現狀,小碾坊變米廠,米廠變成更大的米廠,鮮有長遠的規劃,也沒有實力對五常大米的產業發展提供相應的推動。

  在五常鎮附近的新新村的田間地頭,記者遇到了劉文廣、邢廣斌等幾個當地的農民,他們都是與某入駐五常的大型糧食企業簽單的種糧大戶。

  據他們介紹,在當地水田集中、水稻種植品質高的一些地方,幾乎每個屯子都有一個碾坊,每個村子一個米廠。『這些米廠雖然都建在產地,可是他們還從周邊的大米產地調米,外地米加上本地米,都打著五常大米的旗號賣。』

  據了解,大型米企通過簽單的方式對一些種糧大戶進行了提前收購,但是這種方式也只能保證其佔有少部分優質資源,一個村平均下來恐怕還不到10戶,更多米農因其產量小、賣糧的負擔小,更喜歡隨行就市、零打碎敲。

  據哈市農委相關人士提供的統計資料,五常現有水田178萬畝,年產水稻100多萬噸,而大米品牌竟有175個之多,若再加上未注冊的品牌,恐怕不到一萬畝地就供應一個品牌,這樣的品牌密集程度在國內糧食產區也是絕無僅有的。


  米企出擊各自為戰難成力量

  大量廉價批發的所謂低端五常大米,為一些小品牌從中漁利提供了機會。

  『真正入駐五常在當地建廠並達到一定規模的米廠不超過這個數。』五常某糧企的負責人伸出一只手在記者眼前晃了晃,『其餘的小品牌基本上在市場上隨處可見,但在五常卻既見不到米廠也沒有訂單,其貨源從何而來不得而知。』

  一位農業專家告訴記者,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搞五常大米經營的人很多,這些人已不滿足批發市場上的蠅頭小利,而是把目光瞄上了高端零售市場。『不管啥大米,加上包裝盒就成了五常米,轉手就賣二十多塊,絕對的暴利。』

  五常某大型糧企的老總對此頗有感慨:『咱們打下的江山,卻讓人家上了金鑾殿,人家砸了牌子不要緊,明天再注冊一個,五常大米的牌子要是倒了咱們可賠不起啊。』

  另一個現象是五常大米品牌推廣的各自為戰,沒有顧及『五常大米,中國名牌』這頂桂冠。

  『金膳道』是第24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指定用米,但卻少有人知道其出自五常;『走進中南海的米』是中良美裕米業出產的一個品牌,亦未突出『五常』;中央臺黃金時段播出的『好米源自北大荒』,其中高端米即是產自五常基地的『北大荒鮮香米』,又有誰知道該米是北大荒米業集團五常基地的產品呢?

  各自籠絡各自的資源,各自打各自的品牌,米商們在忘情地推銷自己的時候,獨獨忘記了『五常大米』這個金字招牌。

  五常大米企業各自為戰的狀態,增加了控制市場的難度。大批的優質資源通過批發市場的低端渠道流到外地,有的小作坊甚至自毀品牌,以次充好,制假米、賣假米。不久前,竟然出現了某協會隨意賣五常大米包裝袋給造假者的事情。

  五常大米成全了天下糧商,反過來,卻很少有糧商去維護五常大米的品牌形象。

  米商攪局高價搶收低價清倉

  雖然價格上昇讓稻農得到了實惠,但還沒有真正實現農民增收的目標,因為產業結構的不合理決定了五常大米的收購市場還是個中低端的市場,『你怎麼能奢望在中低端的盤子裡賺到高端的利潤?』相關專家說。

  去年五常大米價格高起,緣於五常出現了高價搶佔大米資源的風潮。五常葵花米業的總經理孟憲成說,去年五常的幾家大米企業都采取了高出市場最高價的方式進行了簽單收購,即在市場最高價的基礎上再加一毛錢至兩毛錢,以保證米源。當年,五常180萬畝水田,就有160萬畝地簽單。

  稻谷價高,農民增收,這本是好事,說明五常大米市場堅挺。可問題是,熱鬧過後,稻谷買到了手,原本豁出血本收購的糧商卻不去做品牌,而是低價拋售原糧。『一斤米掙一兩分錢是比較普遍的事』,許多一擲千金的大老板竟然淪為倒手批發的二道販子。

  『糧商靠倒手賺錢,大部分經營者不掌握完整的產業鏈條,缺少高端的渠道,難怪會受制於終端市場,市場上有個風吹草動,米價自然就會直線下降,這樣的生產模式最終會使米企淪為市場的打工者,也很難保證農民持續增收。』專家如是說。

  據哈市農委相關人士統計,2007年,五常12億斤商品大米,加工企業自銷約6億斤、農民自銷約0.6億斤、社會團購約0.6億斤、經紀人隊伍營銷4.6億斤。大部分加工企業傾向於市場批發,這使得80%的大米通過批發市場銷售出去,價格較低,造成五常大米的品牌效益受損。目前,只有葵花陽光、中良美裕、哈爾信等少數幾家大米加工企業在全力開發中高端市場。『五常大米是一種品牌資源,有限的資源必須用在刀刃上,應該做大做強,在市場上有充分的話語權和主導權,我們不應該再做那種捧著金飯碗還要看別人臉色吃飯的傻事兒了。』張軍強說。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王凌霞